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声告白》中美籍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余杨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34-140,共7页
在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中,女主人公莉迪亚面临着身份建构的难题。后殖民学者霍米·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中提出的“杂糅性”和“第三空间”为文化殖民背景下少数族裔寻求身份建构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美籍华裔女... 在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中,女主人公莉迪亚面临着身份建构的难题。后殖民学者霍米·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中提出的“杂糅性”和“第三空间”为文化殖民背景下少数族裔寻求身份建构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美籍华裔女性来说,霍米·巴巴的理论也是帮助她们利用自我意识抵抗美国白人文化权威、平衡文化身份、完成身份建构的有效策略。而莉迪亚正是缺乏相应的自我意识,忽略了自我身份的“杂糅性”,无法在中美文化身份中找寻出一个居间的“第三空间”,从而在身份建构的过程中走向了失败,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她痛苦而短暂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绮诗 《无声告白》 身份建构 “杂糅性” “第三空间” 自我意识
下载PDF
《自由的生活》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2
作者 解超群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50-52,共3页
美国华裔作家哈金的长篇小说《自由的生活》自问世来受到了亚裔文学作品批评界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即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理论、斯皮瓦克的"属下"(subaltern)理论和霍米... 美国华裔作家哈金的长篇小说《自由的生活》自问世来受到了亚裔文学作品批评界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即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理论、斯皮瓦克的"属下"(subaltern)理论和霍米·巴巴的"杂糅性"(hybridity)和"模拟"(mimicry)理论分析《自由的生活》中作品人物在西方主流的美国社会中挣扎奋斗,寻求了解个体身份认同和差异文化融合的可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的生活》 东方主义 “属下” “杂糅性” “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