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名化:“网络暴力”的风险效应及其现实隐喻——以“李刚门”事件为分析个案 被引量:21
1
作者 姜方炳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7,共8页
污名化反映了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关系,其本质是一种单向"命名"的权力关系。在不同的社会权力结构中,污名化的对象指向是存有差异的。但就现有的相关研究而言,大都只将考察的目光聚焦于社会边缘化群体,并囿于"强→弱"... 污名化反映了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关系,其本质是一种单向"命名"的权力关系。在不同的社会权力结构中,污名化的对象指向是存有差异的。但就现有的相关研究而言,大都只将考察的目光聚焦于社会边缘化群体,并囿于"强→弱"二元权力结构中的单向思维,而忽略了网络时代正演绎着的另一番近乎逆反的污名图景。本文以"李刚门"事件为个案,通过对整个事件演变过程的细致描述和深入分析,认为"李刚"的污名化是"网络暴力"的一种风险效应,它是经由群体认同的分化、网民情感的动员以及网络话语的垄断等一系列网民交互过程演化而成的社会后果。同时,这种污名化的行为主体具有明显的草根性、非理性和抗争性等特征,实质是断裂社会民粹化的一种潜在病兆,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加以审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李刚门”事件 污名化 风险
下载PDF
网络舆论下的公共领域前景透视——以“李刚门”事件为个案研究
2
作者 张倩倩 《新闻世界》 2011年第1期74-75,共2页
网络传播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舆论,作为对社会事件的一种反应机制,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但是,网络舆论具体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何弊端?网络能否担当起公共领域的职责?本文从协同学视角对网络舆论的形成进行探讨,指出网络舆论存... 网络传播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舆论,作为对社会事件的一种反应机制,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但是,网络舆论具体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何弊端?网络能否担当起公共领域的职责?本文从协同学视角对网络舆论的形成进行探讨,指出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网络环境下的公共领域的前景进行透视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刚门”事件 舆论场 协同学 公共领域 知识分子
下载PDF
论网络群体的非理性表达——以“李刚门”事件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翁方珠 《今传媒》 2011年第5期92-94,共3页
近年来网络群体在参与网络热点事件中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等非理性特征,造成了网络舆论的混乱。本文以"李刚门"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群体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然后寻找这种产生非理性表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群体非... 近年来网络群体在参与网络热点事件中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等非理性特征,造成了网络舆论的混乱。本文以"李刚门"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群体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然后寻找这种产生非理性表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群体非理性表达的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 非理性表达 “李刚门”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