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湖南高椅傩戏“杠菩萨”的表演形态特征
- 1
-
-
作者
危静
-
机构
怀化学院
-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第12期137-138,共2页
-
基金
湖南省2017年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资助课题“湖南高椅傩戏“杠菩萨”艺术形态及唱腔音乐研究”(项目编号:XSP17YBZZ098)
-
文摘
高椅傩戏"杠菩萨"主要流行于会同县境内沅水上游流域,也叫"降菩萨"("降",方言读"gang",后多用"杠"表示),即"扮演"菩萨,取菩萨降临傩坛之意。沅水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巫风盛行的地方,这里形成了苗、侗、瑶等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的形态,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少数民族巫傩文化与汉文化的不断交融衍生,为"杠菩萨"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了独特的生态文化。本文将从剧目特征、角色面具、表演程序等方面对"杠菩萨"的表演形态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
关键词
“杠菩萨”
剧目特征
角色面具
表演程序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湖南高椅傩戏“杠菩萨”与湘西南民俗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危静
-
机构
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
出处
《艺海》
2019年第11期5-6,共2页
-
基金
湖南省2017年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湖南高椅傩戏“杠菩萨”艺术形态及唱腔音乐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XSP17YBZZ098
-
文摘
"杠菩萨"流行于会同境内巫水流域以及邻近的洪江、靖州、中方、绥宁等地的一种古老傩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杠菩萨"在音乐形象的创造、表演形态的方式、表情达意的手段上,逐渐形成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些特色深刻折射出当地人民的信仰民俗、经济民俗及社会民俗,在艺术学、人类学、宗教学、戏剧发生学等领域均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
关键词
“杠菩萨”
历史渊源
湘西南民俗
人文价值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五溪古风——湖南高椅傩戏“杠菩萨”唱腔音乐特征
- 3
-
-
作者
危静
-
机构
怀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
出处
《当代音乐》
2019年第11期79-81,共3页
-
基金
湖南省2017年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17YBZZ098).
-
文摘
"杠菩萨"是一种由巫师演唱的古老傩戏,主要流行于湖南怀化市沅水上游流域,以会同县境内的高椅傩戏最具代表性。"杠菩萨"也称"降菩萨"("降",方言读"gang",后多用"杠"表示),指"扮演"菩萨,即菩萨降临傩坛之意。高椅地处沅水上游,属于"五溪"的腹地,苗、侗、瑶等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少数民族巫傩文化与汉文化的不断交融衍生,为"杠菩萨"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了独特的生态文化,依附于傩文化背景之下的"杠菩萨"正因为吸取了沅水流域音乐文化的养分而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
关键词
“杠菩萨”
曲式结构
调式调性
节奏板式
音乐取材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湘西傩戏“杠菩萨”剧目研究
- 4
-
-
作者
粟镜蓉
向彪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4-22,共9页
-
文摘
湘西傩戏“杠菩萨”是现存的一种古老的傩戏,巫师在行傩仪中演唱,是2000多年前楚地傩祭巫舞的延伸与遗存,距今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主要流播于湖南省怀化市的靖县、会同县、黔阳县(今洪江市)、中方县和邵阳市的绥宁县等,现以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为主要传承地,于2006年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杠菩萨”剧目主要来源于巫傩信仰、佛道信仰、民间信仰及民间故事和辰河高腔,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冲傩驱瘟、祈福禳灾、酬神还愿、纳吉迎祥和翻解道场等类型。“杠菩萨”剧目中戏剧情节与宗教仪式相结合、情节结构的模式化和戏剧语言的俚俗化等特征,既反映了一般傩戏的某些共性,也彰显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
关键词
“杠菩萨”
剧目来源
题材内容
文本特色
-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