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法视野下《诗经》“桑意象”及“采桑女形象”的英译——许渊冲、汪榕培、理雅各三种译本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唐婧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基于认知语法中焦点与背景、详略度、视角、认知参照点四个识解维度,以《诗经》桑园诗歌为蓝本探究典籍翻译的微观层面,由此阐释剖析译者如何通过不同识解表征传达"桑意象"的象征含义、构建"采桑女形象"。分析结果... 基于认知语法中焦点与背景、详略度、视角、认知参照点四个识解维度,以《诗经》桑园诗歌为蓝本探究典籍翻译的微观层面,由此阐释剖析译者如何通过不同识解表征传达"桑意象"的象征含义、构建"采桑女形象"。分析结果表明:语言并非情景的直接反映,而是人们对情景所做识解的概念化表征,语言表达的意义实际上是人们对情景的识解,语言形式反映人们对情景的识解方式;不同民族总体上存在认知共性,然而,面对相同情景时对识解方式的理解和选择仍然有所差别,这与译者的体验认知和经验认知存在诸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诗经》 “桑意象” “采女形象” 英译对比
下载PDF
《周易》中“桑”的意象解读
2
作者 李露菲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53-54,59,共3页
《周易》承载了中国最早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意蕴,是中国辩证法的源头,“桑”是《周易》中独特的意象,虽涉及桑的记载仅仅只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但是却含有无限之意蕴,“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周易》记载原始先民“仰观俯察”“观... 《周易》承载了中国最早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意蕴,是中国辩证法的源头,“桑”是《周易》中独特的意象,虽涉及桑的记载仅仅只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但是却含有无限之意蕴,“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周易》记载原始先民“仰观俯察”“观物取象”的认识方式是分不开的,“桑”的意象形成与原始先民生命崇拜、祭祀占卜、以农为本、男女婚恋等的文化观念和民风民俗是密切相关的。文章结合历代对《周易》的研究,解释“桑”意象所蕴含的原始文化,分析其承载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桑意象 生命崇拜 祭祀 原始先民
下载PDF
原型批评视野中的“桑”意象探究
3
作者 安建军 张莉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0-67,共8页
"桑"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可以说,它本身具有某种文化积淀,亦即其本身构成了一种原型。这种原型的形成和确立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动因,且与古代人民的原始崇拜和古代社会的习俗密切相关。在前人研... "桑"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可以说,它本身具有某种文化积淀,亦即其本身构成了一种原型。这种原型的形成和确立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动因,且与古代人民的原始崇拜和古代社会的习俗密切相关。在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原型批评理论,解析"桑"意象原型形成并确立的成因,阐释它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梳理"桑"意象影响下的桑林母题,进而从中窥探"桑"意象原型背后联结着的原始先民的精神底蕴,揭示其所承载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意象 原型批评 原始崇拜 古俗 母题 生命情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