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反同词”文字学研究举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洪飏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99-102,共4页
本文以《说文解字》和古文字中所提供的字形资料为线索,举例研究了古汉语中“正反同词”现象,考察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 反训 正反同 文字学举例 成因
下载PDF
“正反同词”例谈
2
作者 冯维铭 《阅读与写作》 2004年第9期26-27,共2页
在古汉语里,同一个词能表示两个截然相反的意义,前人称此为“正反同词”、“同词反义”、“独体反义词”等。某些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现象呢?清代著名的音韵训诂学家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指出:“‘敛’为‘欲’,而又为‘与’... 在古汉语里,同一个词能表示两个截然相反的意义,前人称此为“正反同词”、“同词反义”、“独体反义词”等。某些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现象呢?清代著名的音韵训诂学家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指出:“‘敛’为‘欲’,而又为‘与’;‘乞’、‘丐’为‘求’,而又为‘与’;‘贷’为‘借’,而又为‘与’;‘禀’为‘受’,而又为‘与’。义有相反而实相因者,皆此类也。”相反而相因,正是产生正反同词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客观事物都有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关联,表现在同词反义上也不例外。人们在用词时,往往各取所需,或取这一义项,或取相反的另一义项,于是就出现了正反两面不同的含义,可谓相反相成,各尽其妙。在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中也存在着不少这样的例子。我们在学习时,对它们必须有全面的认识,并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以把握其确切含义,避免贸然用某个不恰当的词义去妄加诠释。现从课内外的文言文中选出一些例子,试作分类简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同词” 古汉语 中学 语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