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调论视阈中的杜诗“正变”论--兼及对明清格调论思维模式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顺贵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0-163,共4页
"正变"论格调论是最为核心的理论命题,它决定着一个作家品第的高下优劣。杜诗"正变"一直是明清格调论关注的焦点,明代格调论从伸"正"诎"变"的视角出发,将杜甫置于"大家"之尴尬地位;... "正变"论格调论是最为核心的理论命题,它决定着一个作家品第的高下优劣。杜诗"正变"一直是明清格调论关注的焦点,明代格调论从伸"正"诎"变"的视角出发,将杜甫置于"大家"之尴尬地位;清代格调论则从杜甫人格与诗格的多维标举中,圆满地解决了杜诗"正"与"变"的问题。杜诗"正变"具有重要的诗学要义,它体现了明清格调论不同的思维模式,反映了明清格调派唐诗观的发展演变和审美观念的时代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正变” 明清格调论 诗学要义
下载PDF
儒者之思与毛诗“正变”说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伟 王子君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3-67,71,共6页
毛诗"正变"说是颇富争议的老问题。此说将周礼乐诗转换成为美刺讽喻的文字经典,它联系着儒家"周政共同体"的理想及其垂鉴万世的文化意识,并以经学的方式规定了后世的诗歌史路线。"正变"说饱含儒者之思,... 毛诗"正变"说是颇富争议的老问题。此说将周礼乐诗转换成为美刺讽喻的文字经典,它联系着儒家"周政共同体"的理想及其垂鉴万世的文化意识,并以经学的方式规定了后世的诗歌史路线。"正变"说饱含儒者之思,纯知识学角度的考辨难以体谅其背后的隐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变”儒家 意识形态 毛诗学 郑玄
下载PDF
词体“正变”观的再确认——清初王士禛对李清照词的接受与批评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红卫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1-37,共7页
清初王士禛上承明词余绪,推易安词为词之正宗,在清初词风胚变之际,对词体"别是一家"的再确认,有着推尊词体的启示意义。王士禛"尽和"李清照词,在词论和创作上,基于词体抒情本质,提出了"有正变无优劣"的词... 清初王士禛上承明词余绪,推易安词为词之正宗,在清初词风胚变之际,对词体"别是一家"的再确认,有着推尊词体的启示意义。王士禛"尽和"李清照词,在词论和创作上,基于词体抒情本质,提出了"有正变无优劣"的词体"正变"观。王士禛对词体"正变"观的再确认对清初词风的胚变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词 王士禛 李清照 “正变” 接受与批评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诗歌“正变”批评的审美化转向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吉星 《社科纵横》 2018年第6期102-106,共5页
先秦两汉的诗歌"正变"批评主要以伦理批评为主,而魏晋南北朝的"正变"批评发生了向审美中心论的转向。这种转向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在诗歌形态方面,改变以往以四言诗为正的观念,开始肯定五言诗的创作;二在诗歌本质方... 先秦两汉的诗歌"正变"批评主要以伦理批评为主,而魏晋南北朝的"正变"批评发生了向审美中心论的转向。这种转向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在诗歌形态方面,改变以往以四言诗为正的观念,开始肯定五言诗的创作;二在诗歌本质方面,从言志转向缘情;三在诗歌语言上,由推崇实用转为主张绮靡,加强了对诗歌形式美的研究和实践;四是在诗歌发展观念上,由崇正转向崇变。导致转化的主要原因是儒家经学思想的束缚减弱;玄学、儒家思想兴盛,导致了审美意识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变” 魏晋南北朝 审美化
下载PDF
元代诗学中的“正变”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红 马丽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99,共6页
“正变”论诗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重要传统,源于《毛诗序》的“变风”、“变雅”说。元人在传统“正变”说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宗唐”的逻辑理路,并通过由“世次”论到“体制”论的重心转移,确立了“唐音”这一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范... “正变”论诗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重要传统,源于《毛诗序》的“变风”、“变雅”说。元人在传统“正变”说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宗唐”的逻辑理路,并通过由“世次”论到“体制”论的重心转移,确立了“唐音”这一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范式,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唐诗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诗学“正变”“宗唐”
原文传递
通向当代的古代诗学“正变”范畴
6
作者 白晶玉 胡吉星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0,152,共9页
“正变”作为存活于现当代文论中的古代诗学范畴,其“崇正抑变”的价值准则和“复古循环”的文学发展观在现当代文论中得到了充分运用。梁启超先生及“新文化运动”与“新民歌运动”的论争双方都将“正变”作为重要理论资源;“正变”对... “正变”作为存活于现当代文论中的古代诗学范畴,其“崇正抑变”的价值准则和“复古循环”的文学发展观在现当代文论中得到了充分运用。梁启超先生及“新文化运动”与“新民歌运动”的论争双方都将“正变”作为重要理论资源;“正变”对分析当代文体的“新变”现象也具有重要启示:当代文学创作要求新求变,增强艺术表现力,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当代文学创作还应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要做到“变而不失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变” 崇正抑变 复古循环
原文传递
新时期以来“正变”范畴研究述评
7
作者 胡吉星 《理论界》 2017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新时期以来学界对"正变"的研究主要围绕"正变"的哲学渊源研究、"正变"与相关范畴的辨析、"正变"在诗学史观上的运用方面展开。从总体上看,新时期以来学界对"正变"范畴的研究取得了... 新时期以来学界对"正变"的研究主要围绕"正变"的哲学渊源研究、"正变"与相关范畴的辨析、"正变"在诗学史观上的运用方面展开。从总体上看,新时期以来学界对"正变"范畴的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也存在着一些盲区。今后还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首先应加强"正变"创作实践的关系研究;其次要加强"正变"范畴的界定研究;再次要加强"正变"在文章审美风格中的研究;最后须将"正变"范畴放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凸显"正变"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变” 新时期 述评
原文传递
从“正变盛衰”浅析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4
8
作者 段文静 《艺术科技》 2016年第8期123-,共1页
叶燮在中国美学史上是一位具有卓越贡献的人。他在其《原诗》中建立了一个以"理事情气""才胆识力"和"正变盛衰"为中心的比较严密的美学体系。他的"变而不失其正"为当代艺术赋予了意义。在当今... 叶燮在中国美学史上是一位具有卓越贡献的人。他在其《原诗》中建立了一个以"理事情气""才胆识力"和"正变盛衰"为中心的比较严密的美学体系。他的"变而不失其正"为当代艺术赋予了意义。在当今全球化格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我们逐渐地忽视,模仿和复制的艺术作品屡见不鲜,这时创新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将全面分析叶燮"正变盛衰"思想,并结合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现有问题,论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要创作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才能长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正变盛衰” 数字媒体艺术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6,共5页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受明代七子派相关思想影响较大,但又自觉地对他们的观点予以驳正与补罅,从而在思路与学理上对明代的汉魏诗歌研究作出一定的推进。本文着重从两方面对他的汉魏诗史观作一评述,一是对格调派尊汉贬魏的诗史价值观的批...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受明代七子派相关思想影响较大,但又自觉地对他们的观点予以驳正与补罅,从而在思路与学理上对明代的汉魏诗歌研究作出一定的推进。本文着重从两方面对他的汉魏诗史观作一评述,一是对格调派尊汉贬魏的诗史价值观的批判,二是以“正变”说建构自己的汉魏诗史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汉魏诗论 明代诗学 格调派 “正变”
下载PDF
戴震《诗经》学三题
10
作者 朱宏胜 《黄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8-62,共5页
学界颇为重视戴震《诗经》学名物训诂方面的成就,而忽略了关涉其义理观的三个重要成果:1.定"思无邪"为说《诗》宗旨,强调"姑以",结合其"一诗数用"说,可见选取该宗旨说《诗》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考虑;2.提... 学界颇为重视戴震《诗经》学名物训诂方面的成就,而忽略了关涉其义理观的三个重要成果:1.定"思无邪"为说《诗》宗旨,强调"姑以",结合其"一诗数用"说,可见选取该宗旨说《诗》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考虑;2.提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四始"、"正变"新说,为《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理依据;3.将二《雅》作出不同于前人,亦不合"什"义的"分什",通过分什表明对诗教体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思无邪” “四始” “正变” “分什”
下载PDF
论形声书卷字今音之注中的一类混乱现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新幹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6,共5页
口语异变音和特定的声符条件引发了形声书卷字今音的异变音之注,施注当中的主观随意性和某些客观因素,则导致这种今音之注产生了一类混乱现象。混乱局面应该理顺,具体的实施方案,本文略有探索,还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形声书卷字 今音《广韵》 口语异变音 声符 正变 异变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