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毒草”谈起——论十七年小说中人性与阶级性的冲突
1
作者 林钦煜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9-81,共3页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总命题,并断言"知识分子改造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随着"工农兵方向"的确立,阶级斗争观念上升为审美的主旋律,人性也遭到阶级划分。就当时批评界对"毒草"的种种诟病来看,显然,文学...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总命题,并断言"知识分子改造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随着"工农兵方向"的确立,阶级斗争观念上升为审美的主旋律,人性也遭到阶级划分。就当时批评界对"毒草"的种种诟病来看,显然,文学规范的确立者认为,非无产阶级的人性,绝对不属于无产阶级人物的"真实"内心,因而是必须予以清除的。于是,诚心归顺,但又尚未完全泯灭其主动性和个体性,受着复杂的现实人生"蛊惑"的作家们陷入了尴尬的难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人性” “资产阶级人性” “毒草” “重放的鲜花”
下载PDF
内部发行外国戏剧的考据与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辉斌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2期86-97,共12页
在"文革"及其前后的一段时间中,中国内部发行了一定数量的外国戏剧:"文革"前31部,"文革"期间55部,"文革"之后28部,共为114部。这些禁书是精心挑选的、翻译质量上乘的作品,尽管在官方看来它们是... 在"文革"及其前后的一段时间中,中国内部发行了一定数量的外国戏剧:"文革"前31部,"文革"期间55部,"文革"之后28部,共为114部。这些禁书是精心挑选的、翻译质量上乘的作品,尽管在官方看来它们是"毒草",但对不少普通读者来说它们充满诱惑力,是那个年代的最重要的启蒙读物,有人甚至为了读这样的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7部苏联戏剧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不少社会问题进行了批评,并探讨了各种改革的可能性,被看作否定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著作。以美国和日本为主要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戏剧大都从不同的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做了一定的批评,但以当时的标准看,都是反动的,因为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资本主义制度。"文革"前内部发行的外国戏剧,艺术性较强,学者对剧本的评价虽然已经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但还有一定的合理性;"文革"时期的外国戏剧,基本上是当时在国外最流行的作品,大都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汰,对作品的评价基本上是简单化的批判;"文革"后的内部发行的作品,受政治干扰的成分明显减少,评价逐步趋向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外国戏剧 “毒草”
下载PDF
论《青春之歌》接受主题的历史变迁
3
作者 曹晶晶 陈蘅瑾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2-48,共7页
杨沫的《青春之歌》作为至今仍对读者具有持续而深刻的影响力的红色革命作品,其文本意义可以由读者不断阐发。五六十年代革命审美相当“复杂”的叙述机制,使得《青春之歌》的意义不是由文本给定的确定性存在,而具有微妙复杂的歧义。又... 杨沫的《青春之歌》作为至今仍对读者具有持续而深刻的影响力的红色革命作品,其文本意义可以由读者不断阐发。五六十年代革命审美相当“复杂”的叙述机制,使得《青春之歌》的意义不是由文本给定的确定性存在,而具有微妙复杂的歧义。又因文学是一个由作者、文本、读者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结构,具有无限延展的可解释性,读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审美经验在文学意义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青春之歌》的解读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围绕读者对《青春之歌》文本在不同时期接受上的变换,探讨不同历史阶段的人们对《青春之歌》的审美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学 《青春之歌》 接受主题 革命 “毒草” 多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