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国家与人民国家在中国国家范式中的接力生长与辩证统一
1
作者 陈正辉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目前对中国国家范式问题的解释虽呈现多元面貌,但大多基于一元视角。从复合视角出发,可以发现中国国家范式实现了民族国家与人民国家的辩证统一。民族国家与人民国家在中国国家范式中呈现出接力生长的历史逻辑。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起点,... 目前对中国国家范式问题的解释虽呈现多元面貌,但大多基于一元视角。从复合视角出发,可以发现中国国家范式实现了民族国家与人民国家的辩证统一。民族国家与人民国家在中国国家范式中呈现出接力生长的历史逻辑。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起点,到辛亥革命胜利,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民族国家逐步勾勒出中国国家范式之“形”。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始,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国家不断内嵌为中国国家范式之“神”。在中国国家范式中,民族国家反映了人民国家的价值取向与权力结构,人民国家形塑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地位和国族认同。因此,中国国家范式既非族群国家或霸权国家,也超越了个人国家或全民国家。它不仅在文明发展历史上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守正创新,也在内政外交格局方面保障人民利益、推动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人民国家 中国 国家范式 辩证统一
下载PDF
公民范式与族裔范式:哈萨克斯坦民族国家建设路径分析
2
作者 乌日格木乐 《区域国别学刊》 2024年第4期74-87,157,158,共16页
随着苏联的解体,哈萨克斯坦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由133个民族组成的“哈萨克斯坦人民”(Қазақстанхалқы)成为一项建设“公民社会”的治国理念,并且写入哈萨克斯坦的宪法和国家战略中。从哈萨克斯坦独立后... 随着苏联的解体,哈萨克斯坦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由133个民族组成的“哈萨克斯坦人民”(Қазақстанхалқы)成为一项建设“公民社会”的治国理念,并且写入哈萨克斯坦的宪法和国家战略中。从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建设实践看,哈萨克斯坦民族认同中的族群(ethnic)认同与公民(civic)认同两种因素始终在相互博弈,尤其在构建单一的公民认同——“哈萨克斯坦人民”的过程中,这两种因素之间的矛盾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在哈萨克斯坦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之间,依然存在“主”与“客”的不同角色关系。本文基于田野调查与哈萨克斯坦本土文献资料,结合公民民族主义与族裔民族主义理论,认为哈萨克斯坦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存在两条平行路径——公民现代国家范式与族裔民族国家范式,这导致了哈萨克斯坦多层次的民族认同与公民认同的互动与博弈,充满复杂性与变换性,这也意味着哈萨克斯坦当前的公民现代国家建设道路并不平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范式 族裔范式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建设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国家转向 被引量:22
3
作者 高永久 陈纪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从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两个方面入手,在探讨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少数民族政治认同中张力关系的存在状态,并尝试提出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实现国家转向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政治认同 民族政治体系 政治实践 国家转向
下载PDF
范式变迁:“边缘”与“中心”的互动——近代民族国家视域下的边疆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段金生 尤伟琼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是内在学理与社会时势变迁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之表现及结果。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进程中,西方异质文化的介入,催化了中国学术思维与视野的变革,边疆研究的范式也渐有变迁。古代中国的夷夏观念,长期是史家考察边疆问题... 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是内在学理与社会时势变迁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之表现及结果。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进程中,西方异质文化的介入,催化了中国学术思维与视野的变革,边疆研究的范式也渐有变迁。古代中国的夷夏观念,长期是史家考察边疆问题的范式思维,在此视野之下,边疆研究处于"边缘"状态。随着近代民族国家构筑进程的深化,边疆研究范式渐有更张,逐步冲破传统夷夏观之束缚,渐有从"边缘"学科走向独立学科之趋向,并呈现出以边疆为本位或"中心"来考察问题的思维模式;而在民族国家视域之下,边疆研究具有巩固疆域的经世之用,边疆问题与民族问题亦非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民族国家 边疆研究
下载PDF
封而不闭的民族国家——兼论跨国民族研究两大范式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建新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5,共7页
民族国家并不是密不透风的城池,而是一个封而不闭的有限有序开放的社会;民族国家也不是孑孓独立的社会,而是彼此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连通社会。民族国家的领土虽然是圈定的不可移动的,但民族国家的社会及其文化是流动的。当下世界所划分... 民族国家并不是密不透风的城池,而是一个封而不闭的有限有序开放的社会;民族国家也不是孑孓独立的社会,而是彼此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连通社会。民族国家的领土虽然是圈定的不可移动的,但民族国家的社会及其文化是流动的。当下世界所划分的地方、国家、地区和全球,其实都是以民族国家作为参照核心而相对区分的。民族国家建构最初从区隔领土的实践出发,最后却深陷跨国社会连接的网络,使得国与国之间不是越来越封闭隔离,而是越来越连接紧密。全球化使得这种连接彰显着世界原本就是一个连续社会的本质,民族国家眼下的彼此分割只是为未来连续世界的整体性连接铺平道路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跨国民族 研究范式
下载PDF
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合理性论证的范式流变——一个政治生活主题变迁所决定的过程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毅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84,共9页
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成长过程 ,是一个不断寻求合理性意识形态的过程 ,因而也是国家合理性论证的范式演变过程。从革命时期的伦理合理性论证 ,经制宪时期的功利合理性论证到管理时期的技术合理性论证 ,乃是一个资产阶级民族国... 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成长过程 ,是一个不断寻求合理性意识形态的过程 ,因而也是国家合理性论证的范式演变过程。从革命时期的伦理合理性论证 ,经制宪时期的功利合理性论证到管理时期的技术合理性论证 ,乃是一个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迁对国家合理性论证范式实行选择性干预的过程。把握住这一过程的生活实质 ,是观察和理解当代西方政治学、政治哲学现象的一个重要视角 ,是阐释国家合理性论证何以矢志于操作超越“具体”的抽象普遍性话语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方民族国家 合理性论证 论证范式 政治生活主题 演变过程 抽象普遍性话语 政治哲学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与法治范式的转换——从“民族国家”范式到“世界主义”范式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建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1,共4页
范式体现为某一共同体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共同接受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框架与方法,其对该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基石性作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正经历着深刻变化。然而,相较于其他学科,法学与法治对全球化的反应却相... 范式体现为某一共同体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共同接受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框架与方法,其对该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基石性作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正经历着深刻变化。然而,相较于其他学科,法学与法治对全球化的反应却相当滞后与迟钝,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多是如此。究其深层原因,在于法治和法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强势"民族国家"化。尽管"民族国家"范式曾对近代西方的法学与法治发展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其局限和不足也不容忽视。建构一种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世界主义"法治范式,既是全球化时代法学所不能回避的,同时也会对全球化时代诸多问题的化解与解决开放出新的思路与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 法治范式 民族国家 世界主义
下载PDF
“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之间——评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被引量:1
8
作者 单磊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6-119,共4页
20世纪前期,新旧秩序之间争夺话语霸权的斗争随着殖民主义的溃败和民族国家的崛起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帝国主义、殖民话语对旧秩序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肯定;民族主义、革命话语对新秩序表现为视死如归的追求。百余年来,不断有人试图冲破... 20世纪前期,新旧秩序之间争夺话语霸权的斗争随着殖民主义的溃败和民族国家的崛起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帝国主义、殖民话语对旧秩序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肯定;民族主义、革命话语对新秩序表现为视死如归的追求。百余年来,不断有人试图冲破“欧洲中心论”的藩篱重构叙事范式。民族主义往往被后进国家和地区用于新的叙事范式的建构。美国史学家杜赞奇的代表作《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以下简称《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就试图剖析这样一场思想和范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革命话语 杜赞奇 现代化范式 “欧洲中心论” 20世纪前期 民族主义 话语霸权
下载PDF
现代民族-国家:国家治理的新范式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永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65-70,共6页
现代国家是依托于“民族”而形成的有别于传统王朝国家的新形态国家治理范式。其以“民族”为载体对外宣誓国家主权的同时,也确立了对内以个体为基础的国民国家体系。国民的国家与民族的国家的内外双重属性的获得与实现,均是基于现代属... 现代国家是依托于“民族”而形成的有别于传统王朝国家的新形态国家治理范式。其以“民族”为载体对外宣誓国家主权的同时,也确立了对内以个体为基础的国民国家体系。国民的国家与民族的国家的内外双重属性的获得与实现,均是基于现代属性的“民族”的发现与成功建构。同时,作为新型治理范式的民族国家其治理目的与功能的实现,则完全取决于国家民族的聚合性特征与国民性价值。持续的国家民族建设,既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公民赋权 国族建设 治理范式
下载PDF
论主权间性——基于多民族国家法理学范式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占荣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7年第1期15-25,共11页
主权间性亦即主权的自身结构中所包含的"他性"。民族国家法理学范式从语言哲学的角度使得它的语言外壳转化为它的实质内容,该范式为"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的望文生义式的民族分裂主义提供了理论避难所。多民族国... 主权间性亦即主权的自身结构中所包含的"他性"。民族国家法理学范式从语言哲学的角度使得它的语言外壳转化为它的实质内容,该范式为"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的望文生义式的民族分裂主义提供了理论避难所。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性决定了多民族国家范式之创设的必要性。任何形式的主权都必须依托国家这种人们的共同体。对于美国和中国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多民族国家而言,都需要通过构建政治民族来消解文化民族的主权要求,实现"人民主权"的普世理想,然而它们选择的路径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法理学 主权国家 单一民族国家 文化民族 政治民族 范式 少数民族 民族基础 国家主权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契合——兼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转向
11
作者 张淑娟 王硕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4-102,150,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强化中华民族为核心,以现代国家认同为目标,本质上是民族意识,其提出的逻辑起点是单元民族,因此正确把握并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等四对关系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强化中华民族为核心,以现代国家认同为目标,本质上是民族意识,其提出的逻辑起点是单元民族,因此正确把握并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等四对关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强调共同性和整体性、身份意识和边界意识、继承性和未来性是其基本特征。爱国情感始于对生活之地的眷恋,终于对现代国家的政治情感。爱国主义提出的逻辑起点是个人,具有强调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社会历史性、自然生成和政治形塑相统一等特征。在提出视角、目标、边界、属性和援引文化资源等方面二者具有精神上的契合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国家战略,突破了爱国主义教育所涵盖的两种国家认同教育之间的平衡,在某种意义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外延上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中会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向“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认同模式”的现实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爱国主义 统一战线 国家认同 转向
下载PDF
体制变革与思想发展:皇朝转向民族国家进程中的近代民族地方
12
作者 丁瑞雪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118,共5页
在封建皇朝背景下,中央维系国家统一的主要方式是在"天下中心"理念的基础上对民族地方进行政治建设。这造成了民族地方政治制度的建设、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内地区域的巨大差异。因此,在皇朝末期,民族地方的体制变革和思想发展... 在封建皇朝背景下,中央维系国家统一的主要方式是在"天下中心"理念的基础上对民族地方进行政治建设。这造成了民族地方政治制度的建设、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内地区域的巨大差异。因此,在皇朝末期,民族地方的体制变革和思想发展并没有与国家整合同步,相反却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变革 民族国家 皇朝转向 天下观 羁縻政策 内化自治 民族意识
下载PDF
“冰雪”中的“国家与民族”范式——基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奥片的视觉文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作为具备跨文化传播功能的影视文本申奥片,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宣传"的功能。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奥片,利用范式分析理论阐释申奥片利用图像、影视形成的视觉文化传播。同时,本文通过对申奥片紧凑性、景观... 作为具备跨文化传播功能的影视文本申奥片,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宣传"的功能。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奥片,利用范式分析理论阐释申奥片利用图像、影视形成的视觉文化传播。同时,本文通过对申奥片紧凑性、景观性、移情性、日常性、亲切性5个要素分析,阐述申奥片"国家与民族"范式形成过程,利用城市景观、民俗文化、集会和庆典等符号分析,深入阐述构筑2022年冬奥会申奥片的"国家与民族"范式的主题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申奥片 视觉文化传播 国家民族”范式
下载PDF
文明国家:中华国家范式的一种理论阐释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碧波 张会龙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7,共7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是中华国家范式的本体性表达和精准性描绘。中华文明国家强调,中华国家乃是国家形态、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同构。国家形态是中华文明国家的政治外壳,它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提供遮风...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是中华国家范式的本体性表达和精准性描绘。中华文明国家强调,中华国家乃是国家形态、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同构。国家形态是中华文明国家的政治外壳,它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提供遮风避雨的防护。中华民族是中华文明国家的结构性肉身,它是支撑中华国家和建构中华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则是中华文明国家的精神底蕴,它为中华国家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体系,并定义中华民族。正是中华文明的浸润,中华文明国家才形成人民立场的伦理底蕴、刚健有为的精神品格、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与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国家 中华民族 中华文明 国家范式
下载PDF
民族研究认识论转向与民族学知识体系重构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何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我国民族研究缺乏解释力、信度和效度的深层次原因,为初民社会研究范式、本质论和实在主义的旧认识论。只有推动民族研究的认识论转向,建立起复杂社会研究范式、实践论和关系主义的新认识论,才有可能实现我国民族学的知识体系重构。
关键词 民族研究危机 认识论转向 复杂社会范式 关系主义
下载PDF
“民族纪录片”的历史演进、“国家传统”与美学创新 被引量:3
16
作者 森茂芳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3期130-138,共9页
"民族纪录片"以其数量众多、社会意义重大、文化内涵深刻、人文风致醇美、艺术样式丰富、民族特色鲜亮成为当代中国最为重要而独特的影视片种。中国民族纪录片的繁盛,起因于其遇到了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20世纪80年... "民族纪录片"以其数量众多、社会意义重大、文化内涵深刻、人文风致醇美、艺术样式丰富、民族特色鲜亮成为当代中国最为重要而独特的影视片种。中国民族纪录片的繁盛,起因于其遇到了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20世纪8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与民族复兴等两大"国家体系形成"的"历史变迁"的关键时刻。延续中国数千年代代修史的"历史书写"传统"史志实录"的"纪实"、20世纪30年代凌纯声"标本电影"的"求真"和郑君里"戏剧化处理"的"求艺"以及之后真正完善强化起来的"大众传播"的"新闻性",构成了我国民族纪录片的国家传统。面对我们在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中壮势发展的民族纪录片,汲取世界人类学电影、民族志电影的"民族志诗学"的美学沃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志诗学",确立"写文化"意识,选择"文学转向",坚持新闻化走向,进行叙事模式的创新,就一定能在这个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中,有更大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纪录片 人类学电影 田野民族 民族志诗学 国家传统 文学转向
下载PDF
从双分联动到多态重叠:个体身份研究范式转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春洋 于亚旭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64-71,共8页
民族国家与全球化时代的交汇与叠加给个体身份问题研究带来挑战,需要推进研究范式的转换。可以将民族国家时代个体身份的传统研究范式概括为"双分联动",即从"政治-法律"和"文化-心理"两个维度对不同个体... 民族国家与全球化时代的交汇与叠加给个体身份问题研究带来挑战,需要推进研究范式的转换。可以将民族国家时代个体身份的传统研究范式概括为"双分联动",即从"政治-法律"和"文化-心理"两个维度对不同个体身份属性进行区分,在"双分"语境下讨论不同个体身份间的"联动"问题。全球化时代涌现一系列可以确认个体身份的新兴行为主体,包括纵向的超国家、跨国家、次国家行为主体以及横向的社团实体组织和网络虚拟社群等。基于这种现实,可以以文化-心理维度为横轴,政治-法律维度为纵轴,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绘制次国家、国家、跨国家和超国家四个同心圈层,根据不同行为主体在圈层中的位置分布来表征个体身份,形成一种"多态重叠"的研究范式。全球化时代的个体身份及其认同具有动态化特征,并且受到时空场景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身份 身份认同 民族国家 全球化 研究范式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范式转型
18
作者 马廷魁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1,共2页
目前我国整体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西部民族地区更加突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而媒体的疏通作用可促进区域稳定,有助于民族关系和谐、实现国家崛起与边疆和谐。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中传统媒体的报道范式需要转型。网络媒体... 目前我国整体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西部民族地区更加突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而媒体的疏通作用可促进区域稳定,有助于民族关系和谐、实现国家崛起与边疆和谐。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中传统媒体的报道范式需要转型。网络媒体和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给民族地区的舆论流布带来影响和冲击。而对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在目前的学界尚处于探索和起步的阶段。从新时期国家的区域传播策略和舆论引导方向来看,学术界在此类问题上已经显示出其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舆论引导力 群体性事件 范式转型 传统媒体 关系和谐 国家崛起 风险社会
下载PDF
《民族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和谐世界思想理论创新初探》序
19
作者 郝立新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众所周知.学界关于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成果颇丰。有关研究从传统文化、外交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等多角度展开,强调和谐世界思想是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发扬、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的升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西... 众所周知.学界关于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成果颇丰。有关研究从传统文化、外交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等多角度展开,强调和谐世界思想是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发扬、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的升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超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世界 理论创新 竞争与合作 民族国家 国际关系理论范式 和平外交思想 研究成果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民族主义研究的话语转向——谈杜赞奇的民族主义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敏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2-36,共5页
基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等作品中对已有的关于民族主义研究以及线性历史观念的批判,以及这些批判所产生的理论背景的分析,认为杜赞奇的民族主义研究具有话语转向的意义。同时,对其核心概念"复线历史"的意义和不足... 基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等作品中对已有的关于民族主义研究以及线性历史观念的批判,以及这些批判所产生的理论背景的分析,认为杜赞奇的民族主义研究具有话语转向的意义。同时,对其核心概念"复线历史"的意义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话语转向 复线历史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