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载社会视觉中的“民胞物与”理想及其时代性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处辉 宣朝庆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30,85,共7页
“民胞物与”是 1 1世纪思想家张载为解决社会贫困而建构的新型理想社会 ,主要内容包括恢复井田制度和重建宗族组织两个方面。该理想的产生与张载独特的社会视觉有着直接的关系。社会平等作为这一理想的核心与奋斗目标 ,开启了中国古代... “民胞物与”是 1 1世纪思想家张载为解决社会贫困而建构的新型理想社会 ,主要内容包括恢复井田制度和重建宗族组织两个方面。该理想的产生与张载独特的社会视觉有着直接的关系。社会平等作为这一理想的核心与奋斗目标 ,开启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理想社会的新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视觉 社会贫困 “民胞物与”
下载PDF
张载的“民胞物与”论及其现代意蕴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天杰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3,共5页
张载哲学以《易》为出发点,在“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新伦理体系。在张载看来,人与万物之间有广泛意义上的伦理关系。与天地为友,与万物相随。人应该将天地万物视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以宏大的气魄、广博... 张载哲学以《易》为出发点,在“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新伦理体系。在张载看来,人与万物之间有广泛意义上的伦理关系。与天地为友,与万物相随。人应该将天地万物视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以宏大的气魄、广博的视野来审视宇宙人生。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无疑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西铭》 “民胞物与” “天人合一” 意蕴
下载PDF
张载“民胞物与”思想的理学语境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善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民胞物与"思想题旨的开掘应嵌入到《西铭》构设的具体语境中,其理论旨趣可在与"天人合一"会通融合的基础上得以阐扬。"民胞物与"思想蕴涵着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民胞物与"思想题旨的开掘应嵌入到《西铭》构设的具体语境中,其理论旨趣可在与"天人合一"会通融合的基础上得以阐扬。"民胞物与"思想蕴涵着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为"标杆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家园与行动指南。"民胞物与"思想构设了和谐、友爱、理想的社会模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描绘的"和谐美丽中国梦"图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具有显著的镜鉴意义与涵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天人合一” 生态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论张载“民胞物与”价值观的普适性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馥洁 《华夏文化》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儒家价值观具有普适性。儒家价值观的普适性是指儒家价值观所具有的普遍适用的性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如"仁者爱人"、"义而后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民爱物"等,无论对于古代还是现代... 儒家价值观具有普适性。儒家价值观的普适性是指儒家价值观所具有的普遍适用的性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如"仁者爱人"、"义而后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民爱物"等,无论对于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世界,都具有其普遍的适用性。儒家价值观有无普适性乃是儒家观念能否继承、能否推广的根据。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价值观 普适性 “民胞物与” 张载 仁者爱人 价值观念 仁民爱物 儒家观念
下载PDF
论“民胞物与”的佛教思想渊源
5
作者 姚婷婷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8期17-18,共2页
宋代理学深受佛教影响。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与佛教的"缘起"论、"心性"论和"慈悲"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反映了儒家对人生境界的探索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关键词 宋代理学 张载 “民胞物与” 佛教
下载PDF
张载的“民胞物与”论与“生态文明”
6
作者 王雪蕊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9年第1期48-49,共2页
张载"民胞物与"的理论基础是天人一体、自然与社会同构的宇宙本体论,其理论特色是理想的博爱思想与现实的平等观念的结合。"民胞物与"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对当代中国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张载 《西铭》 “民胞物与”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论杜甫的“民胞物与”情怀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明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0-60,共11页
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他成为“诗圣”的一个重要因素。杜甫的“民胞物与”情怀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是最突出的。作为社会良知,杜甫最终关心的是人,是一切人的生命、安全与幸福。在这一点上,诗人博大的胸怀得到最充分的表现。后世人们尊... 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他成为“诗圣”的一个重要因素。杜甫的“民胞物与”情怀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是最突出的。作为社会良知,杜甫最终关心的是人,是一切人的生命、安全与幸福。在这一点上,诗人博大的胸怀得到最充分的表现。后世人们尊崇杜甫,与他那博大胸怀所展示的伟大的人格力量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杜甫 情怀 人道主义精神 古代诗人 社会良知 人的生命 人格力量
原文传递
民胞物与——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靖怡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3-46,共4页
当代人类的实践活动所造成的“全球问题”和“人的物化”状态 ,构成了当今“时代精神”的内在矛盾。人类要解决这两个矛盾 ,只有使人类中心思想从属于“民胞物与”精神 ,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 “民胞物与” 全球问题 物化状态
下载PDF
《诗经》的和谐——从“万物一体”到“民胞物与”
9
作者 李子良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1-273,共3页
关键词 “民胞物与” 和谐价值观 万物一体 《诗经》 本体论根据 人与自然 集体表象 和谐论
原文传递
民胞物与——对人的类本质关系的思考
10
作者 李隆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6,共5页
生产作为运用知识的活动这一点昭示了人类关系的本质。由于知识是达于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内在性质的信息,所以,运用知识进行生产就是在按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建立相互关系。显然,这是人类关系所独具的形式;由此建立起... 生产作为运用知识的活动这一点昭示了人类关系的本质。由于知识是达于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内在性质的信息,所以,运用知识进行生产就是在按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建立相互关系。显然,这是人类关系所独具的形式;由此建立起来的关系必定具有和谐的品质。而这种关系乃是人类的本质关系。借用北宋张载的说法,可以称之为“民胞物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本质关系 “民胞物与”
下载PDF
论张载“民胞物与”的泛爱思想
11
作者 赵永忠 《道德与文明》 1987年第3期33-35,共3页
北宋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留下了他的伦理思想的代表作《西铭》。该书的主旨在于开发尽忠尽孝的封建道德和“民胞物与”的泛爱思想,因此,封建性的糟粕与民主性的精华混杂于一身。解放以来我国学术界一直没能给予公正的历史主义的评价... 北宋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留下了他的伦理思想的代表作《西铭》。该书的主旨在于开发尽忠尽孝的封建道德和“民胞物与”的泛爱思想,因此,封建性的糟粕与民主性的精华混杂于一身。解放以来我国学术界一直没能给予公正的历史主义的评价,不少文章甚至对其全盘否定。笔者认为,对张载的《西铭》一书,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在扬弃其中的封建性的糟粕的同时,对于其中所包含的民主性的精华,即“民胞物与”思想中的平等观念,应该给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天地 思想 《西铭》 封建性 封建专制主义 宗子 民主性 天命论 平等观念
原文传递
论“横渠四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2
作者 马千里 邓谨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9,共5页
“横渠四句”是中华民族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内涵丰富,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不忘本来才能开辟将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 “横渠四句”是中华民族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内涵丰富,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不忘本来才能开辟将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挖掘“横渠四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的“民胞物与”情怀、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涵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渠四句” “民胞物与” 理想信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体性思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馥洁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3-60,共8页
主体和主体性问题虽然是近代哲学明确提出的,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在哲学史上却由来已久。自先秦开始中国传统哲学就特别重视人的主体性问题,后来许多哲学家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体性理论。
关键词 主体性思想 人的主体性 主体性理论 中国传统哲学 建立主体性 万物 主客体关系 能群 “民胞物与” 立人
下载PDF
转识成智和万物一体——论冯契、张世英的道德哲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泽环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2期57-62,共6页
冯契“智慧说”与“追求自由和善”的伦理思想 ,张世英“天人合一论”与“民胞物与”的伦理观 ,不仅在对近现代工业社会的世界观及其理论系统———“主客二分”哲学———历史地位的理解 ,对其局限性的把握 ,以及对于其如何向未来世界... 冯契“智慧说”与“追求自由和善”的伦理思想 ,张世英“天人合一论”与“民胞物与”的伦理观 ,不仅在对近现代工业社会的世界观及其理论系统———“主客二分”哲学———历史地位的理解 ,对其局限性的把握 ,以及对于其如何向未来世界观的转变方面 ,提供了深刻的、发人深思的道德哲学范例 ;而且启示我们 ,即使在西方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展开了对其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的批判之后 ,论证一种“穷究天人之际”的哲学—伦理观还是必要和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哲学 张世英 万物一体 转识成智 冯契 “民胞物与” “主客二分” 现代工业社会 “智慧说” 天人合一论 后现代主义 伦理思想 历史地位 理论系统 本质主义 基础主义 伦理观 世界观 局限性 否定性 追求
下载PDF
《西铭》—张载哲学的总纲和秘密
15
作者 范学德 范鹏 《人文杂志》 1987年第5期26-31,共6页
张载是宋明道学的奠基人之一,《西铭》是他本人最重视的一部著作,也是后人对张载著作评价中分岐最大的地方。从程朱到王夫之,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大都对《西铭》作出高度评价。小程说:“《订顽》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 张载是宋明道学的奠基人之一,《西铭》是他本人最重视的一部著作,也是后人对张载著作评价中分岐最大的地方。从程朱到王夫之,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大都对《西铭》作出高度评价。小程说:“《订顽》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王夫之认为:《西铭》“辟佛老之邪迷,挽人心之横流,真孟子以后所未有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铭》 张载哲学 天地之性 《诚明》 《正蒙》 人学本体论 总纲 “民胞物与” 穷神知化 气质之性
下载PDF
从夔州物候民俗诗看杜甫之“仁”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建军 《杜甫研究学刊》 2005年第1期12-20,28,共10页
大历元年杜甫辗转来到夔州以后,亲身感受到了当地蛮民险恶的生存环境,落后的文化状态,轻剽重利的性格特点,加之自己理想的日渐破灭和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使其强烈的报国忠君之想有所淡化,忧生恤民之心进一步加强。从杜甫夔州物候民俗诗... 大历元年杜甫辗转来到夔州以后,亲身感受到了当地蛮民险恶的生存环境,落后的文化状态,轻剽重利的性格特点,加之自己理想的日渐破灭和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使其强烈的报国忠君之想有所淡化,忧生恤民之心进一步加强。从杜甫夔州物候民俗诗中,我们能更加细致地体会到其博大的“民胞物与”的仁者情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夔州 民俗 “仁” “民胞物与” 生存环境 文化状态 性格特点 身体状况 当地 感受 破灭
下载PDF
上天有好生之德
17
作者 周大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9-21,共3页
"生生之德"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生"的意义不仅仅表现为生命,更表现为生生不息、和谐有序的深层次含义,尤其在儒家的世界观里,宇宙的本质即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动态过程。中国自古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生生之德"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生"的意义不仅仅表现为生命,更表现为生生不息、和谐有序的深层次含义,尤其在儒家的世界观里,宇宙的本质即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动态过程。中国自古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仅充分体现出主体性,同时也生发出"民胞物与"的极具包容的博大情怀。天地有四时,人体亦有春夏秋冬,以人道应天道,才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应循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民胞物与” 养生
下载PDF
慈善的佛教内涵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志远 《佛教文化》 1997年第4期5-6,共2页
关键词 慈善事业 佛教教育 《太上感应篇》 “民胞物与” 操作性 现实意义 生命体 《大智度论》 重要作用 中西方文化
下载PDF
乡愁四韵──四部影片观后的文化杂感
19
作者 左衡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张艺谋 中国电影 乡愁 影片 游戏规则 大学生 “民胞物与” 生命意识 影像 摇滚乐
下载PDF
“天地万物一体”说与现代生态伦理学 被引量:8
20
作者 葛荣晋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5-69,共5页
关键词 “天地万物一体” 生态伦理学 王阳明 “大我” 天地境界 “小我” 生态环境 “民胞物与” 本体论 大地伦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