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英话语的另类言说——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间立场”与“民间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剑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6,共9页
"民间立场"与"民间价值"作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个标志,先后经历了"平民文学"、"大众文学"与"工农兵文学"等概念转换。然而现代精英作家头脑中的"民间"意识,其本质上仍是... "民间立场"与"民间价值"作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个标志,先后经历了"平民文学"、"大众文学"与"工农兵文学"等概念转换。然而现代精英作家头脑中的"民间"意识,其本质上仍是一种知识精英的"民间想象",而不是他们回归"民间"意愿的真实表达。"民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被知识精英随意解读的空泛概念,它并不具有文学创作的实践意义,只是精英话语的另类言说。因此精英作家笔下的"民间立场",与底层社会的"民间立场",则又明显地表现出了文化心理与艺术趣味的巨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立场” “民间价值” “精英意识” “概念置换”
下载PDF
质疑“民间立场”
2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民间立场”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思想观念 意识形态
全文增补中
于坚论
3
作者 杜书瀛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7,共6页
“朦胧派之后”诗坛有两个重要派别:“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立场”,于坚是后者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于坚是一个特立独行、打破常规的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他从不循规蹈矩,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朦胧派之后”诗坛有两个重要派别:“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立场”,于坚是后者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于坚是一个特立独行、打破常规的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他从不循规蹈矩,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于写别人不敢写的诗,敢于作别人不敢作的文。虽然你不一定对他全都赞赏或认同,但你不能不佩服他的独特,不能不惊异他的大胆,不能不感叹他的与众不同。如果文艺界多有几个于坚,绝不会沉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派之后” 于坚 “民间立场” 特立独行 “无法无天”
下载PDF
中国诗歌:世纪末论争与反思 被引量:9
4
作者 沈奇 《诗探索》 2000年第1期17-34,共18页
20世纪末的中国大陆诗歌,是以一场“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写作”的论争为浓重记忆而结尾的。对于这场论争,在一般诗歌公众看来:似乎是由“民间”一方率先发难,“知识分子”一方被动应战的“是非之争”、“权利之争”,且因“知识... 20世纪末的中国大陆诗歌,是以一场“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写作”的论争为浓重记忆而结尾的。对于这场论争,在一般诗歌公众看来:似乎是由“民间”一方率先发难,“知识分子”一方被动应战的“是非之争”、“权利之争”,且因“知识分子”一方的一些代表诗人,利用阐释空间的偏狭,在90年代的中国大陆诗坛占尽声名、立为主流,“民间”一方不免给人以“造反”、“争风”的嫌疑。同时,在急于进入历史的“学术产业”那里,更将惟“知识分子写作”为旨归的所谓“90年代诗歌”,视为已可论定入史的事,是以必然视不期而遇的“民间立场”的“揭竿而起”为“争名夺利”的“闹事”。其实这场论争的肇因潜伏已久。论争爆发的形式不无偶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 “民间立场” “知识分子写作” 命名 正名 “90年代诗歌”
原文传递
谁和缪斯更亲近
5
作者 莫雅平 《诗探索》 2000年第1期41-49,共9页
90年代诗人改行、读诗者寥寥的状况,令有心人禁不住留恋80年代的诗歌热,更缅怀唐宋时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多情善感者会为今与昔的强烈反差慨叹不已,甚至会感到痛心疾首。其实痛心疾首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它多半是源于一种对历史的错... 90年代诗人改行、读诗者寥寥的状况,令有心人禁不住留恋80年代的诗歌热,更缅怀唐宋时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多情善感者会为今与昔的强烈反差慨叹不已,甚至会感到痛心疾首。其实痛心疾首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它多半是源于一种对历史的错觉:古人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古代诗人和缪斯更贴近(为叙述方便,不妨借用西方诗神之名)。历史真相未必如此。以唐宋时代而言,诗歌之所以几乎成了一种属于全民的艺术,除了由于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伟大诗人以其雅俗共赏的杰作使诗歌得以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缪斯 诗歌艺术 “民间立场”诗人 “知识分子”诗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