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隐喻在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中的运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陆亚东 符正平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4,共12页
本文提出"水"隐喻及其管理思路,试图在中国古典哲学与当代的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涌现出的优秀管理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与延伸。本文对"水"隐喻的概念与内涵、理论特性、适用企业类型、... 本文提出"水"隐喻及其管理思路,试图在中国古典哲学与当代的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涌现出的优秀管理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与延伸。本文对"水"隐喻的概念与内涵、理论特性、适用企业类型、组织基础以及与西方主流管理学理论的区别进行了探讨。"水"隐喻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建立和丰富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体系,而且对中国企业未来的管理实践、战略设计、竞争力培育乃至组织管理与文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隐喻 中国特色管理理论 管理哲学
原文传递
史诗贝尔武夫中的水隐喻分析
2
作者 刘晓 《海外英语》 2016年第3期200-202,共3页
作为最早的英语文学著作,史诗贝尔武夫写于公元10世纪,描述公元3-4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人的社会生活。史诗中使用的是古英语,但该文分析的材料是现代英语的译本,译本中尽量保留了古英语中丰富的隐喻。该文意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 作为最早的英语文学著作,史诗贝尔武夫写于公元10世纪,描述公元3-4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人的社会生活。史诗中使用的是古英语,但该文分析的材料是现代英语的译本,译本中尽量保留了古英语中丰富的隐喻。该文意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史诗中的隐喻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让读者对其中所含的意象有更形象的了解和认知。Josef Stern(2000)在他的著作Metaphor in Context中提到,很多不同的元素可以相互联系,通过隐喻的方式相互表达出来。在该理论的基础上,该文将着重分析贝尔武夫史诗中的"水意象"隐喻,并分析构成隐喻关联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意象”隐喻 M-关联(隐喻关联) 横向/纵向映射 年轻隐喻 年迈隐喻
下载PDF
马雅可夫斯基诗歌中“水”的隐喻研究
3
作者 杨慧 郭晓敏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9期93-94,共2页
隐喻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本文以隐喻作为理论基础,以马雅可夫斯基关于水的诗歌作为语料,结合作者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使其具体化、人性化。
关键词 隐喻 马雅可夫斯基诗歌 “水”隐喻
原文传递
Neural Mechanism and Represent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 of Bilinguals with Different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 ERP Study 被引量:1
4
作者 Qian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8年第1期67-83,121,共18页
Brain mechanism of metaphor processing has always been a focus in Neurolinguistics. This study approaches bilinguals' metaphor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mechanism with Chinese bilingual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econd... Brain mechanism of metaphor processing has always been a focus in Neurolinguistics. This study approaches bilinguals' metaphor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mechanism with Chinese bilingual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by means of ERP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technology.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1) Both hemispheres collaborate in metaphor processing with the left hemisphere serving a leading semantic recognition role. The left hemisphere is more sensitive to first language input, while the right hemisphere is more active to second language input. 2) Compared with Chinese learners of higher proficiency in L2, learners of lower proficiency tend to adopt more Chinese neural mechanism in processing English metaphors. 3) When learners process metaphors, the neural mechanism difference of learners of higher proficiency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ose of lower proficiency. The higher the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common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ingual metaphor representation neural mechanism second langua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