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远”的句法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玉兰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6期59-61,共3页
迄今为止,所出的各种工具书、语法书、教科书,几乎都一致认为“永远”是一个表示将来的时间副词,其主要语法功能是做状语。然而,我们通过对目前的语言实际情况的观察发现,“永远”一词除做状语外,还经常充当定语、宾语,偶尔充当主语、... 迄今为止,所出的各种工具书、语法书、教科书,几乎都一致认为“永远”是一个表示将来的时间副词,其主要语法功能是做状语。然而,我们通过对目前的语言实际情况的观察发现,“永远”一词除做状语外,还经常充当定语、宾语,偶尔充当主语、谓语。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用语的逐渐变化,现代汉语“永远”一词的句法功能正在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功能 词性 “永远” 状语 现代汉语
下载PDF
时间副词“永远”的时态逻辑刻画
2
作者 于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1-15,共5页
为了有利于人们对时间副词"永远"进行语义理解、运用以及与相关时间副词的语义衍推,运用时态逻辑的分析方法,对时间副词"永远"进行逻辑语义分析,归纳出"永远"的4种时点集类型,从而推导出时间副词"永... 为了有利于人们对时间副词"永远"进行语义理解、运用以及与相关时间副词的语义衍推,运用时态逻辑的分析方法,对时间副词"永远"进行逻辑语义分析,归纳出"永远"的4种时点集类型,从而推导出时间副词"永远"与其他时间副词在语言交际中的关系,揭示出时间副词"永远"在时态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态逻辑 时间副词 “永远”
下载PDF
“永远”的词汇化及其相关问题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雅平 李小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9-94,共6页
以"永远"的词汇化为主要内容进行考察,其结果显示,"永"和"远"结合最早出现在六朝时期的墓志铭、碑文或诔文中,是并列式同义连文,为"永远"词汇化提供了基本前提;到了唐代,"永远"成词... 以"永远"的词汇化为主要内容进行考察,其结果显示,"永"和"远"结合最早出现在六朝时期的墓志铭、碑文或诔文中,是并列式同义连文,为"永远"词汇化提供了基本前提;到了唐代,"永远"成词,主要作谓语、状语、定语、宾语等。语境的扩大、使用频率的提高、辖域的转变以及双音节化是"永远"词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永远"成词后经历了由形容词向副词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 “远” “永远” 并列式 词汇化
下载PDF
再谈“永远”的滥用
4
作者 焦霓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58,共1页
我写过1篇小文《永远何其多》,讲作者和报、刊、台用“永远”做题太多,发表在2002年8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上。但当时我并没分析哪个梨子酸,哪个梨子不酸。结果到羊年“风”仍未止,只好再次给“永远”号号脉,扎扎银针。
关键词 新闻写作 新闻语言 语言规范化 “永远”
下载PDF
卡夫卡文学世界“儿子们”群像塑造
5
作者 盛百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该文聚焦于卡夫卡文学世界“儿子们”的群像塑造。通过童年经验分析卡夫卡心理长期处于恐惧状态的深层原因,并将其独特的“父子冲突”书写与奥匈帝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均衡转型相联系,提出卡夫卡笔下“自我矮化”的儿子群像正是他所置身... 该文聚焦于卡夫卡文学世界“儿子们”的群像塑造。通过童年经验分析卡夫卡心理长期处于恐惧状态的深层原因,并将其独特的“父子冲突”书写与奥匈帝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均衡转型相联系,提出卡夫卡笔下“自我矮化”的儿子群像正是他所置身其中的时代语境、族群境遇与家庭环境的文学呈现。作为表现主义德语文学运动边缘的作家,卡夫卡塑造的儿子群像具有特殊性,不是“儿子罢黜父亲”,而是“父亲罢黜儿子”。“儿子们”在水平社会流动与垂直社会流动层面取得的成就在父权之下毫无力量。这样的文学呈现也超越了个体体验上升为特定时代的群体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永远的儿子” “父子冲突” “自我矮化” 水平社会流动 垂直社会流动 现代化转型
下载PDF
“永远的城”的“十二小,大治安” 被引量:2
6
作者 金其高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7-44,共8页
"永远的城:小城市,大治安",是小城市与大治安的对话、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对话、传承历史与永续发展的对话。"永远的城:小城市,大治安",命题形成于大治安与小城市、永城的警务创新及笔者的"三访永城";&q... "永远的城:小城市,大治安",是小城市与大治安的对话、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对话、传承历史与永续发展的对话。"永远的城:小城市,大治安",命题形成于大治安与小城市、永城的警务创新及笔者的"三访永城";"永远的城:小城市,大治安",举措分为"十二小,大治安";"永远的城"的"十二小,大治安",效果受到官的赞赏、民的认可与匪的佩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远的城” 小城市 大治安
下载PDF
“永远”的朋友
7
作者 邓子璇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09年第6期32-33,共2页
什么是好人好事?我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拥有的是模糊而朦胧的认识:好人是让人喜欢的人;好事是帮助别人让他人高兴或者感动的事情。忽然间,岁月给了年少的我一个清晰的答案,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做好人、行好事的意义。
关键词 “永远”的朋友》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原文传递
“永远是一只鹰”:“新马克思主义”先驱罗莎·卢森堡与乔治·卢卡奇 被引量:3
8
作者 费小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115,共7页
被誉为"永远是一只鹰"的波兰裔德国政治家罗莎.卢森堡,在"自我集中制"、"马克思主义的"庸俗经济学批判、革命与暴力、丰腴的人性等方面,深深启发了卢卡奇等人的"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理所当然... 被誉为"永远是一只鹰"的波兰裔德国政治家罗莎.卢森堡,在"自我集中制"、"马克思主义的"庸俗经济学批判、革命与暴力、丰腴的人性等方面,深深启发了卢卡奇等人的"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理所当然的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先驱,也是20世纪女性主义批评中无法绕过的女性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远是一只鹰” 罗莎·卢森堡 乔治·卢卡奇 “新马克思主义”先驱 女性主义者
下载PDF
为了永远的怀念——四川出版集团“永远的小平”系列图书出版纪实
9
作者 杨稀贵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7-31,共5页
关键词 四川出版集团 “永远的小平” 系列图书 图书出版 图书策划
下载PDF
擦亮“永远的儿童号”——姜堰实小北街校区德育纪实
10
作者 刘拥军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8年第12期23-25,共3页
“永远的儿童号”内涵丰富,强调铭记历史,着眼儿童发展.建设雕塑主题园和特色连廊文化、筹建“中国儿童号”捐机纪念馆,培育红色基因;开发口袋书、深化“童言微议”和“童行微做”,涵养家国情怀;开启“童心月历”项目活动、创建“成长... “永远的儿童号”内涵丰富,强调铭记历史,着眼儿童发展.建设雕塑主题园和特色连廊文化、筹建“中国儿童号”捐机纪念馆,培育红色基因;开发口袋书、深化“童言微议”和“童行微做”,涵养家国情怀;开启“童心月历”项目活动、创建“成长无忧工作室”、打造“完美教室”、开设“启航读书吧”,润泽生命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远的儿童号” 物型课程 校本课程 主题活动
下载PDF
梁效的“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并非“四人帮”授意之作
11
作者 王忠人 江燕 《党史文苑》 2003年第3期51-55,共5页
粉碎“四人帮”初期,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有关文件以及报刊文章上都曾讲过,梁效的《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一文是“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信号。此后许多报刊杂志谈到这篇文章时,也多沿袭上述说法,更有冠以“反革命动员令”、“... 粉碎“四人帮”初期,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有关文件以及报刊文章上都曾讲过,梁效的《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一文是“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信号。此后许多报刊杂志谈到这篇文章时,也多沿袭上述说法,更有冠以“反革命动员令”、“反革命宣言书”、“反革命信号弹”的,个别的则直接说成是姚文元的“杰作”。事实不是这样。这篇文章的出笼与“四人帮”根本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效 “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 1976年10月4日 《光明日报》 “四人帮” 社论 华国锋 选题 组稿 定稿
下载PDF
永远在线
12
作者 胡泳 《互联网周刊》 2001年第19期71-71,共1页
无线革命昭示的意义,是回归人的主体性,让人从时空的被动接受者。
关键词 因特网 “永远在线” 计算机网络
下载PDF
永远的伊苏2
13
作者 范岳 《电子测试》 2001年第8期51-51,共1页
这款游戏自1987年诞生以来的十几年中,一直在PC角色扮演类游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从Falcom在98年推出“永远的伊苏”后,更是将这一系列游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现在,经过2年多的重新制作之后“永远的伊苏2”终于来了。在游戏中你... 这款游戏自1987年诞生以来的十几年中,一直在PC角色扮演类游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从Falcom在98年推出“永远的伊苏”后,更是将这一系列游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现在,经过2年多的重新制作之后“永远的伊苏2”终于来了。在游戏中你将继续扮演红发少年亚特鲁,继前作的大决战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远的伊苏2”游戏 电脑游戏 游戏软件
下载PDF
多元语境中的威廉·加迪斯研究——评《威廉·加迪斯:“永远的后卫”》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春露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3-167,共5页
2010年美国学界推出的加迪斯研究论文集《威廉·加迪斯:"永远的后卫"》是迄今为止对加迪斯最全面、最新颖的研究力作。该论文集最突出的特色是把加迪斯的作品放置在小说赖于生产的多元文化语境下考察,包括哲学、文学、地... 2010年美国学界推出的加迪斯研究论文集《威廉·加迪斯:"永远的后卫"》是迄今为止对加迪斯最全面、最新颖的研究力作。该论文集最突出的特色是把加迪斯的作品放置在小说赖于生产的多元文化语境下考察,包括哲学、文学、地理学、艺术、经济、政治和神学,把历史分析、文化研究同具体的叙事结构与话语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加迪斯作为小说家、社会文化批评家和艺术评论家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语境 威廉·加迪斯 《威廉·加迪斯:“永远的后卫”》
原文传递
我们必须永远历史化吗? 被引量:19
15
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 许娇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4,共6页
詹姆逊所提出的"永远历史化"作为一个超历史的命令,本身又是一个历史行为,构成了一种述行的矛盾。詹姆逊及大多数文化左派所犯下的另一个错误在于,认为历史化具有激进的本质,在文学批评上主张让文本回归历史语境。事实上在这... 詹姆逊所提出的"永远历史化"作为一个超历史的命令,本身又是一个历史行为,构成了一种述行的矛盾。詹姆逊及大多数文化左派所犯下的另一个错误在于,认为历史化具有激进的本质,在文学批评上主张让文本回归历史语境。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左派与右派拥有同样的立场,两者的分歧不在于是否历史地解读文本,而是如何解读历史本身。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历史同时是关于文明和野蛮、解放和压迫的叙事,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对记录文明的史册进行X光检查,以便揭露其中野蛮的痕迹。正如本雅明所说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改变的,因为现在和将来都在一种全新的光线下对它加以改写。这同样适用于文学,批评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对作品不断地加以补充,并且这个过程是不会终止的,因为作品本质上是不完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远历史化” 述行矛盾 历史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综合实践课课例(一):永远的玛雅文明
16
作者 张萍 《中学历史教学》 2004年第3期19-21,共3页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其中提出了活动课程方案,并把它列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之中。1996年1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下发了《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实验区试行)》,拉开了...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其中提出了活动课程方案,并把它列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之中。1996年1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下发了《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实验区试行)》,拉开了活动课程实验和研究的序幕。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式成为举足轻重的中学课程内容。历史教师如何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来,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迫切需要研究的大课题,本期我们选登了来自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两篇活动课课例,希望能够帮助广大中学教师了解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并从中感受活动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两个课例分别针对初中和高中,为方便读者比较使用,我们统一编入“初中教学园地”这个栏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 “永远的玛雅文明” 活动目标 初中 自主学习 历史教学
原文传递
金庸武侠小说中永远的少年和永远的少女形象分析——以杨康、欧阳克和小昭、梅超风为例
17
作者 裴蓓 《华文文学评论》 2019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金庸武侠小说中以杨康、欧阳克和梅超风、小昭等为代表的人物身上体现了"永远的少年"和"永远的少女"的特点。他们容貌俊美、任性妄为,有时候会有唐璜情节,有救世主思想,也有作恶的欲望,可能因救世主意识而在高空飞... 金庸武侠小说中以杨康、欧阳克和梅超风、小昭等为代表的人物身上体现了"永远的少年"和"永远的少女"的特点。他们容貌俊美、任性妄为,有时候会有唐璜情节,有救世主思想,也有作恶的欲望,可能因救世主意识而在高空飞行,但是最终不可避免地滑落,走向死亡或退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远的少年” “永远的少女” 荣格 金庸武侠小说
原文传递
打开边界的博物馆——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实验性策展实践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潇笑 《博物院》 2020年第4期31-39,共9页
科学技术在21世纪持续快速更新,传统的专业化、阶梯式的知识生产结构被颠覆,精英文化在社会平民化的过程中被消解殆尽,多元、复杂且充满变化与冲突成为一种文化现实的常态。"跨界"即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在社会文化实践中的... 科学技术在21世纪持续快速更新,传统的专业化、阶梯式的知识生产结构被颠覆,精英文化在社会平民化的过程中被消解殆尽,多元、复杂且充满变化与冲突成为一种文化现实的常态。"跨界"即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在社会文化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成为新知识、新观念、新体验发生的关键方式。21世纪的博物馆应当关照这一社会与文化现实,探索打开专业边界、与其他学科发生对话的方式。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自2018年开始发起"博物馆@当代艺术"实验性策展项目,将当代艺术作品及其文化诠释引入博物馆的展览语境,在物质的并置展示、叙事的编辑整合中,通过策展将两者不同的文化资源、展示媒介与价值诠释体系相互关联,从而发起不同学科与文化领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这样一种"跨界"为文化遗产的展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也为历史与当下、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讨论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展实践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当代艺术 跨界 “女神的装备” “永远有多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