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独秀在“汉奸”事件后的抗战政见评析
1
作者 林家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106,共5页
陈独秀的抗战政见以其“汉奸”事件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汉奸”事件后,他与中共的政治对立使其前期抗战政见的内在矛盾进一步演化,其抗战理论与中共的抗战实践由脱离走向严重对立,由此从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倒退到依赖国民党政... 陈独秀的抗战政见以其“汉奸”事件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汉奸”事件后,他与中共的政治对立使其前期抗战政见的内在矛盾进一步演化,其抗战理论与中共的抗战实践由脱离走向严重对立,由此从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倒退到依赖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并最终走向悲观主义的泥沼。但抗战救国仍是他思想的主旋律,他仍为中国抗战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抗日战争 “汉奸”事件
下载PDF
披着汉奸皮的伪人员
2
作者 李冲 《中考金刊》 2007年第4期6-6,共1页
“这炭屋里也不是什么僻静的地方.常有各色各样的人来闲坐。有的是本庄的村民.有些是队员们过去的穷工友;可是有时披着汉奸皮的伪人员.也趾高气扬地坐下作客,李正心里就有些警觉;可是一阵钉子皮鞋声响,巡逻的鬼子,也挟着上了刺... “这炭屋里也不是什么僻静的地方.常有各色各样的人来闲坐。有的是本庄的村民.有些是队员们过去的穷工友;可是有时披着汉奸皮的伪人员.也趾高气扬地坐下作客,李正心里就有些警觉;可是一阵钉子皮鞋声响,巡逻的鬼子,也挟着上了刺刀的大盖子枪,来中国商家逛逛了。”这是知侠《铁道游击队》里的一段话,其中“披着汉奸皮的伪人员”令人费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词汇 工具书 “伪人员” “汉奸”
下载PDF
让历史说话 用史实发声——抗战历史问题与“汉奸现象”解析
3
作者 刘宗武 《汉口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4-68,共5页
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倡导、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战场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期间,中共领导... 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倡导、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战场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牺牲的将领是比较多的;由于国民政府政治不清明,经济不发展,社会不安定,文化基因出现问题,加上推行“曲线救国”,致使汉奸、伪军大量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流砥柱 牺牲将领 “汉奸现象”
下载PDF
从“汉奸王”、“罗生门”到“限塑令”
4
作者 阿珠 《环境》 2008年第5期3-3,共1页
国外留学生王千源被指与藏独势力为伍,被公众唾为“汉奸王”;广州女模谭静高楼裸死,谭静案一时间又成为广为流传的“罗生门”……最近挑战人们思考判断能力的事件,似乎一下子全都挤进了大家的视野。
关键词 《从“汉奸王”、“罗生门”到“限塑令”》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下载PDF
“一国两制”光照千秋──批驳李登辉的“两国论”
5
作者 吴开祥 《宜宾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6-9,共4页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是祖国和平统一、民族振兴的理论。李登辉的“两国论”是背叛祖国、背叛民族的谬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振兴,是历史的主流,李登辉逆历史潮流而动,是民族的千古罪人。
关键词 “一国两制” 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两国论” 民族败类的卖国 “汉奸”言论
下载PDF
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兼驳施琅是海盗、叛将、汉奸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施宣圆 《探索与争鸣》 2006年第5期19-23,共5页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其子郑经继位,自立为“国”,多次拒绝清廷招抚。郑经死后,子郑克继承其父衣钵,坚持与清廷分庭抗礼。1683年,施琅奉旨收复台湾,使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纳入大清版图...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其子郑经继位,自立为“国”,多次拒绝清廷招抚。郑经死后,子郑克继承其父衣钵,坚持与清廷分庭抗礼。1683年,施琅奉旨收复台湾,使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纳入大清版图,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在台湾的“弃”、“留”问题上,又是施琅上疏力谏,使台湾永远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过去,说施琅是“海盗”、“叛将”、“汉奸”,都是不实之词,应予推翻。施琅是一位有功于国家、有功于民族的爱国将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琅“海盗” “叛将” “汉奸” 收复台湾 保留台湾
原文传递
沦陷区文学研究应当坚持历史的原则——谈沦陷区文学评价中的史实准确与政治正确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泉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3,共23页
新时期以来开始的沦陷区文学研究 ,从史实出发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由此 ,沦陷区文学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 ,某些沦陷区文学评价文章 ,从政... 新时期以来开始的沦陷区文学研究 ,从史实出发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由此 ,沦陷区文学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 ,某些沦陷区文学评价文章 ,从政治上对当下的有关研究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其批评模式是 ,基本上因袭新时期以前的政治定论 ,在没有下功夫对沦陷区文学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下 ,便主观设定出批评对象中并不存在的观点 ,以及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的所谓沦陷区文学“总体认识” ,然后再罗列不实的或未经核准的证据加以否定。其结果是既没有促进沦陷区文学研究 ,也与其良好的初衷相悖。本文旨在通过辨析这些文章中的史实差错证明 :史实是评说沦陷区文学的唯一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方法论 “汉奸文学” 估价问题 张爱玲 政治身份 界定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