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认同“汉裔”现象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邓金凤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5,共8页
认同"汉裔"现象在壮族社会里极为普遍,对壮族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壮人"汉裔"身份真伪考辨、自称"汉裔"原因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存在学术队伍青黄不接、资料整理无... 认同"汉裔"现象在壮族社会里极为普遍,对壮族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壮人"汉裔"身份真伪考辨、自称"汉裔"原因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存在学术队伍青黄不接、资料整理无人问津、研究盲点多、成果数量少、深度和广度不够、影响力小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认同 “汉裔”
下载PDF
广西土官“汉裔”认同过程:以泗城岑氏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晖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8,共5页
明末,泗城土州官岑云汉利用国人的道统观念,通过虚构始迁祖岑仲淑,巧妙地将岑氏土官的族源跟中原汉族衔接起来,初步形成"汉裔"认同。与此同时或稍晚,有人假托名人王守仁之手,杜撰《泗城土府世系考》,并于清初被编入《古今图... 明末,泗城土州官岑云汉利用国人的道统观念,通过虚构始迁祖岑仲淑,巧妙地将岑氏土官的族源跟中原汉族衔接起来,初步形成"汉裔"认同。与此同时或稍晚,有人假托名人王守仁之手,杜撰《泗城土府世系考》,并于清初被编入《古今图书集成》之中,岑氏"汉裔"认同也随之上升为国家的"信史"。光绪初年,岑毓英在昆仑关边上修葺标志性的岑仲淑墓,岑氏"汉裔"认同大功告成。泗城岑氏通过编修族谱实现"汉裔"认同的做法,为其他广西土官所普遍地、模式化地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土官 “汉裔”认同 泗城岑氏
原文传递
试析壮族的“汉裔情结”--以岑毓英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邓金凤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101,共17页
在壮族社会里,假托汉人后裔(其心理表现即"汉裔情结")的现象十分普遍。岑毓英是近代历史名人,他出身壮家,却自称为汉人后代,并通过编撰族谱、营建祖墓等途径,极力打造"汉裔"身份。他崇尚汉文化,鄙视少数民族,镇压... 在壮族社会里,假托汉人后裔(其心理表现即"汉裔情结")的现象十分普遍。岑毓英是近代历史名人,他出身壮家,却自称为汉人后代,并通过编撰族谱、营建祖墓等途径,极力打造"汉裔"身份。他崇尚汉文化,鄙视少数民族,镇压民族斗争,是壮族"汉裔情结"的典型个案。这种情结的产生,是古代夷夏观、正统观、历代朝廷的民族政策、先祖传说及儒家思想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多维视角审视下,"汉裔情结"具有现实功用,是利益驱动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程的鲜明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毓英 壮族 “汉裔情结”
下载PDF
广西南丹土官族属考 被引量:3
4
作者 玉时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6-65,共10页
壮族土官民族成分问题,既是壮族史和广西土司制度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广西壮族民众心中难解的情结。以往的广西土官民族成分研究大多是宏观上的研究,但在个案研究上,在每个土州、县的土官民族成分研究上关注不够,所以,不足以令广... 壮族土官民族成分问题,既是壮族史和广西土司制度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广西壮族民众心中难解的情结。以往的广西土官民族成分研究大多是宏观上的研究,但在个案研究上,在每个土州、县的土官民族成分研究上关注不够,所以,不足以令广西各地壮族土官后裔信服。当前,广西各地土官后裔都在重修族谱,其族属问题上的"汉裔"观念愈演愈烈。历史上,南丹土官在广西土官中势力和影响都较大,1其族属问题上的"汉裔"观念也较深。本文结合文献和调查资料,论述了广西南丹土官及其后裔在族属问题上的"汉裔"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指出其谬误之处,认为南丹土官始祖是土生土长的壮族,而不是从中原地区来的汉族。南丹土官族属问题的解决,对解决广西壮族土官族属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土官 南丹 族属 “汉裔”观念 研究
下载PDF
壮族认同研究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彩娟 高威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2-47,共6页
中国学者对壮族认同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已有研究成果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壮族汉化与壮族"汉裔"情结研究。学者们普遍注意到,土司制度时期壮族的民族认同具有深厚的"汉裔"情结。二是着眼... 中国学者对壮族认同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已有研究成果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壮族汉化与壮族"汉裔"情结研究。学者们普遍注意到,土司制度时期壮族的民族认同具有深厚的"汉裔"情结。二是着眼于民族识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政策与壮族认同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是从民族心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的关系展开讨论。四是以具体的田野调查资料为论述依据,从壮族的不同文化表征讨论壮族认同问题。五是对壮族认同的不同路径进行研究。这些成果表现出如下研究特点:(1)偏向于从壮族与汉族的互动来论述壮族认同,较少从内部视角来研究壮族认同问题;(2)在壮族认同路径问题上,虽然有学者提出壮族认同三层次论,亦有学者从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纵向梳理壮族的认同的发展路径,但却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3)学者们对壮族认同的研究,倾向于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壮族认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较少有建立在扎实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基础上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汉裔”情结 民族识别 民族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