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红岩》看史实向作品的阅读——以“江姐”专题教学为例
1
作者 司体忠 陈建红 张靖雯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42期11-15,共5页
《红岩》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影响力巨大,原因在于它具有最突出的特质——主要人物有原型,主要事件有史实,因此《红岩》的阅读和教学,就有必要以对关键人物的深度理解撬动经典阅读,以文史互鉴开阔、融通学生的阅读视野,以群文思维引领专题... 《红岩》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影响力巨大,原因在于它具有最突出的特质——主要人物有原型,主要事件有史实,因此《红岩》的阅读和教学,就有必要以对关键人物的深度理解撬动经典阅读,以文史互鉴开阔、融通学生的阅读视野,以群文思维引领专题教学,让广大学子既理解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品格,也理解小说作者(同时也是革命英雄)的妙笔丹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岩》 “江姐” 关键人物 文史互鉴 群文思维
下载PDF
浅析“江姐”经典唱段
2
作者 宋永全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第23期239-240,共2页
歌剧《江姐》是中国歌剧史上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江姐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对江姐唱段的深入学习是应该的,这不仅是对声乐作品的研究,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理解对"江姐"音乐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江姐” 唱段 人物性格
下载PDF
论歌剧“江姐”唱段的艺术处理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旭娜 《大舞台》 2015年第12期11-13,共3页
大型民族歌剧《江姐》是新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结合笔者饰演江姐的舞台实践,对这一角色唱段的艺术处理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了"江姐"唱段的声音处理,其中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是声音处理的艺术要素;接着从咬... 大型民族歌剧《江姐》是新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结合笔者饰演江姐的舞台实践,对这一角色唱段的艺术处理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了"江姐"唱段的声音处理,其中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是声音处理的艺术要素;接着从咬字吐词、唱腔、装饰音的处理论述了演唱要有韵味;最后从情感体验与表现,"哭戏"中情感表现的度进一步论述情感的准确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江姐” 唱段 艺术处理
原文传递
论歌剧《江姐》台词的艺术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旭娜 《黄河之声》 2016年第7期91-93,共3页
歌剧《江姐》是新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优秀剧目之一。本文结合笔者饰演"江姐"的舞台实践,对这一角色台词的艺术表达进行探究。首先从认识形象、记准台词、体验情感三方面对"江姐"台词进行分析与把握。接着从重音、... 歌剧《江姐》是新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优秀剧目之一。本文结合笔者饰演"江姐"的舞台实践,对这一角色台词的艺术表达进行探究。首先从认识形象、记准台词、体验情感三方面对"江姐"台词进行分析与把握。接着从重音、停顿、语调的变化,"对手"间台词的衔接分析了"江姐"台词的处理与表现。最后论述了"江姐"潜台词的挖掘与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江姐” 台词 潜台词 艺术表达
下载PDF
人人争唱红梅赞,《江姐》感动芙蓉城——歌剧《江姐》的舞台形象塑造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清波 《学园》 2013年第1期93-94,共2页
江姐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根据其感人事迹创作的民族歌剧《江姐》自1964年搬上舞台后,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是民族歌剧的一座丰碑。由空政文工团全新打造的歌剧《江姐》,以其精彩的表演,感人的故事,再一... 江姐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根据其感人事迹创作的民族歌剧《江姐》自1964年搬上舞台后,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是民族歌剧的一座丰碑。由空政文工团全新打造的歌剧《江姐》,以其精彩的表演,感人的故事,再一次掀起了新一轮的江姐热,也感动了广大的观众,获得好评如潮,不愧是一部用心打造的精品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姐” 经典 激励 精神财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