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层干部“污名化”现象的成因及破解思路
被引量:
7
1
作者
文丰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8-183,共6页
当前,基层干部形象被误读,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被"污名化"。其原因主要为:名目繁多的"一票否决"让乡村干部有时不得不得罪群众,责大权小、事多钱少没尊严,基层工作的辛苦与待遇不相匹配,维稳任务重等,基层党员干部的...
当前,基层干部形象被误读,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被"污名化"。其原因主要为:名目繁多的"一票否决"让乡村干部有时不得不得罪群众,责大权小、事多钱少没尊严,基层工作的辛苦与待遇不相匹配,维稳任务重等,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态多元、多变、多层次,会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要建立客观公正考核基层党员干部政绩的指标评价体系,优化领导机关与基层权力生态系统的体制机制,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从民主法治视角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基层党员干部也要在"污名化"的旋涡中自保自证清白等。只有把为民的思路变成群众的致富之路,把为民的实绩变成群众得到的实惠,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才能切实破解基层干部的"污名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干部
“污名化”现象
破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象征性刑法“污名化”现象检讨——兼论象征性刑法的相对合理性
被引量:
20
2
作者
贾健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9,共13页
当前象征性刑法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使得其成为批判刑事立法的"万能"工具。某罪名立法是否象征性刑法,一方面应审慎考察其效力,而不能仅从不完整的适用率统计或能否根治犯罪、处置犯罪等方面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刑事立法彰...
当前象征性刑法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使得其成为批判刑事立法的"万能"工具。某罪名立法是否象征性刑法,一方面应审慎考察其效力,而不能仅从不完整的适用率统计或能否根治犯罪、处置犯罪等方面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刑事立法彰显国家的价值观本是立法活动的应有之义,为了安抚民众的不安感等"潜在的目的"设定,也并非一律失当。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象征性刑法没有必要也无法全面恪守扎根于古典社会形态的刑法谦抑性原则。象征性刑法依其与法益的关联程度,可分为绝对与相对的象征性刑法,对前者应持否定态度,而后者原则上具有正当性,但也应采取限制措施,尽量消除其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性刑法
“污名化”现象
谦抑性
限制措施
原文传递
题名
基层干部“污名化”现象的成因及破解思路
被引量:
7
1
作者
文丰安
机构
重庆社会科学院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8-183,共6页
文摘
当前,基层干部形象被误读,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被"污名化"。其原因主要为:名目繁多的"一票否决"让乡村干部有时不得不得罪群众,责大权小、事多钱少没尊严,基层工作的辛苦与待遇不相匹配,维稳任务重等,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态多元、多变、多层次,会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要建立客观公正考核基层党员干部政绩的指标评价体系,优化领导机关与基层权力生态系统的体制机制,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从民主法治视角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基层党员干部也要在"污名化"的旋涡中自保自证清白等。只有把为民的思路变成群众的致富之路,把为民的实绩变成群众得到的实惠,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才能切实破解基层干部的"污名化"现象。
关键词
基层干部
“污名化”现象
破解
Keywords
grassroots cadres
the "stigma" phenomenon
crack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象征性刑法“污名化”现象检讨——兼论象征性刑法的相对合理性
被引量:
20
2
作者
贾健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重庆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9,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SH085)
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Xm2017060)
西南政法大学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017XZCXTD-01)
文摘
当前象征性刑法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使得其成为批判刑事立法的"万能"工具。某罪名立法是否象征性刑法,一方面应审慎考察其效力,而不能仅从不完整的适用率统计或能否根治犯罪、处置犯罪等方面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刑事立法彰显国家的价值观本是立法活动的应有之义,为了安抚民众的不安感等"潜在的目的"设定,也并非一律失当。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象征性刑法没有必要也无法全面恪守扎根于古典社会形态的刑法谦抑性原则。象征性刑法依其与法益的关联程度,可分为绝对与相对的象征性刑法,对前者应持否定态度,而后者原则上具有正当性,但也应采取限制措施,尽量消除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
象征性刑法
“污名化”现象
谦抑性
限制措施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层干部“污名化”现象的成因及破解思路
文丰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象征性刑法“污名化”现象检讨——兼论象征性刑法的相对合理性
贾健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