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咸头岭遗址的生态环境与人们的谋生方式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善德 黄小茜 《暨南史学》 CSSCI 2009年第1期12-35,共24页
本文以深圳咸头岭遗址五次发掘的考古材料和地方文献为基础,借助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实地考察的资料和体会,复原遗址的生态环境为大西洋末期演替为顶极群落的'沙堤—潟湖生境'。并以文化遗... 本文以深圳咸头岭遗址五次发掘的考古材料和地方文献为基础,借助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实地考察的资料和体会,复原遗址的生态环境为大西洋末期演替为顶极群落的'沙堤—潟湖生境'。并以文化遗存乃人们有效地适应生态环境的创造物为思路,复原遗址居民的谋生手段和谋生方式。提出:遗址的文化性质乃定居营地;人群亲缘关系以及'人地关系'是稳定的;在构建'食物网'的基础上,科学复原诸多谋生手段;由于野外食物资源充裕和季节性波动小并易于攫取,人们的占有欲极弱,社会乃以血缘队群为社会组织、人人平等的狩猎—采集社会;但在咸头岭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一期之时,多数谋生手段是个体化的,合作与协作极少;咸头岭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二期和第三期之时,协作性劳作增多,'社会分工'可能出现,血缘队群的规模扩大,权威人物逐渐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头岭文化 咸头岭遗址新石器遗存 大西洋期 “沙堤—潟湖生境” 谋生手段 谋生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