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弈论视角下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成本分析——以“河南模式”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郑丹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第10期196-197,共2页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于1999年起试行,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强制性、各利益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及国家征信系统的不健全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家助学贷款各...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于1999年起试行,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强制性、各利益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及国家征信系统的不健全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家助学贷款各利益主体在政策的制定及执行过程中相互间不断进行博弈,寻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以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为例,从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例如:目前河南模式的应用仅局限在河南省内,助学贷款需求远未实现;风险补偿金的发放周期较长,教贷中心和高校前期垫付大笔运作成本,高校资金压力增大,以至于出现高校"惜贷"现象;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等。对各利益主体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成本分析,提出优化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良性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国家助学贷款 “河南模式” 博弈
下载PDF
“河南模式”贷后管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志强 《经济师》 2007年第8期143-144,共2页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旨在实现教育公平、建立和谐社会。然而,前期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的不良贷款率过高影响了这个民心工程的运行。文章以"河南模式"为依托,提出实现国家、银行、高校、学生共赢的贷后管理的新概念,找出了存在...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旨在实现教育公平、建立和谐社会。然而,前期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的不良贷款率过高影响了这个民心工程的运行。文章以"河南模式"为依托,提出实现国家、银行、高校、学生共赢的贷后管理的新概念,找出了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模式”助学贷款 贷后管理 贷款学生
下载PDF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实施状况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筠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6-118,共3页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是受到国家推崇的助学贷款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模式"运行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是受到国家推崇的助学贷款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模式"运行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对贫困学生的权利救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河南模式” 实施状况
下载PDF
基于“河南模式”的贷款学生履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志强 《消费导刊》 2007年第11期71-71,共1页
"河南模式"环境中贷款学生履约的意义非常重大。找出"河南模式"环境中贷款学生违约的主、客观原因,指出贷款学生履约的主、客观因素,实现党和国家"提高综合国力和精神文明程度"的目标就不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 “河南模式” 国家助学贷款 贷款学生 履约 违约
下载PDF
发展中的“河南模式”及其前景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志强 《消费导刊》 2008年第4期34-35,共2页
"河南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高校为中心,银行为后盾"为特点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模式。"河南模式"在其运作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的方面。如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理顺机构、组织针对... "河南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高校为中心,银行为后盾"为特点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模式。"河南模式"在其运作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的方面。如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理顺机构、组织针对性、前瞻性研究,把握贷款学生动向,"河南模式"将会前景灿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模式” 国家助学贷款 “教贷中心” “开行” 贷款学生
下载PDF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制度设计探讨
6
作者 蔡玉平 《时代经贸》 2010年第12期268-268,F0003,共2页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制度设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外溢性”特点,以在校大学生为借款主体,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性银行和高等院校三方紧密合作,高效率地开展助学贷款工作,...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制度设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外溢性”特点,以在校大学生为借款主体,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性银行和高等院校三方紧密合作,高效率地开展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专业的业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中还面临许多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其制度设计包括借款条件、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河南模式”贷款条件 还款期限
下载PDF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高校贷后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与思考
7
作者 付中联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8-40,共3页
各高校作为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管理的主体,重点工作在贷后管理。文章阐述了"河南模式"高校贷后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高校管理、催款难度大和体系需完善等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提升助贷学生的就业竞争... 各高校作为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管理的主体,重点工作在贷后管理。文章阐述了"河南模式"高校贷后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高校管理、催款难度大和体系需完善等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提升助贷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助贷学生还贷,完善助贷工作保障机制等一些建议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河南模式” 贷后管理
下载PDF
从“河南模式”析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不足与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黄鹤 赵博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8年第2期37-40,共4页
“河南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是倍受国家推崇的助学贷款模式,通过分析“河南模式”运行现状及其不足,结合我国国情与借鉴国外开展助学贷款的经验,探讨弥补我国助学贷款运行机制不足的对策。
关键词 “河南模式” 国家助学贷款 机制
下载PDF
省域高校教材建设“河南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天泽 郭瑾莉 +1 位作者 刘丽丽 田伟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51-55,共5页
为有效解决省域高校教材建设面临的建设主体协同联动不够、建设全域内生动力不强、建设成果特色彰显不足三个主要问题,创新提出“3+聚合”法,按照“协同—动力—效能”三个维度,通过“高校+”,建成教材共建共享平台,推动优质资源横向集... 为有效解决省域高校教材建设面临的建设主体协同联动不够、建设全域内生动力不强、建设成果特色彰显不足三个主要问题,创新提出“3+聚合”法,按照“协同—动力—效能”三个维度,通过“高校+”,建成教材共建共享平台,推动优质资源横向集聚;通过“治理+”,重塑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流程,推动建设脉络纵向贯通;通过“教材+”,实施特色资源、数智技术、课程思政等多要素融合创新,开辟提质增效多维路径。“三维联动·3+聚合”,开创了省域高校教材建设“河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联动·3+聚合” 教材建设 “河南模式”
下载PDF
国家助学贷款中高校风险防范服务体系的构建——以“河南模式”为例
10
作者 赵社民 《学园》 2012年第14期1-3,共3页
"河南模式"是国家助学贷款的一项创新之举。为进一步完善"河南模式",必须构建高校的风险防范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包括对贷款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惩处等环节,其中建立风险防范服务体系是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建立国家服务计划、... "河南模式"是国家助学贷款的一项创新之举。为进一步完善"河南模式",必须构建高校的风险防范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包括对贷款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惩处等环节,其中建立风险防范服务体系是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建立国家服务计划、省(市)服务计划和高校的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学贷款 “河南模式” 风险防范 服务体系
原文传递
从“河南机电”模式看校企合作发展
11
作者 陈宏章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3期287-288,共2页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坚持” 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总书记的要求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党...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坚持” 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总书记的要求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机电”模式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发展
下载PDF
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发展分析
12
作者 汪洋 《活力》 2019年第21期285-285,共1页
引 言国家助学贷款措施是加速人才培养,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自2004 年以来,一些国内的商业银行一度因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较大而极少开展此项业务。作为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省级分支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在2005... 引 言国家助学贷款措施是加速人才培养,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自2004 年以来,一些国内的商业银行一度因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较大而极少开展此项业务。作为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省级分支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在2005 年主动开办了此项业务,以开发性金融理论为指导,利用金融社会化理念,探索创新助学贷款业务模式,设计出一套以国开行“河南模式”为体制的助学贷款,有效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筹资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河南模式” 问题对策
下载PDF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DYNAMICS OF LUONING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13
作者 DING Sheng-yan, QIAN Le-xiang, CAO Xin-xiang, LI Shuang, LI Hao-min(College of Environment &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P. R.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3年第3期247-253,共7页
With the help of ARC/INFOR and ERDAS softwar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forest resources distribution maps and TM images, four indices were chosen to analyze spatial pattern changes of forest landscape of Luoning... With the help of ARC/INFOR and ERDAS softwar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forest resources distribution maps and TM images, four indices were chosen to analyze spatial pattern changes of forest landscape of Luoning County, Henan Province from 1983 to 199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number and total area of patches were rapidly increased with time changes. The fragmentation degree of the landscape was increasing greatly. 2) The area of some forest patch types, especially shrub forest, economic forest, Populus spp. forest, Quercus spp. forest, sparse forest, deserted grassland etc. had been greatly changed. 3) The fragemation degree of each forest patch type became greater from 1983 to 1999. 4)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of deserted forest, economic forest,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Populus spp. forest exceed 85%,Robinia pseuoacacia forest, deserted grassland, 65% and Quercus spp. forest, non-forest, shrub forest had smaller ones, which were 26.5%, 29.1% and 45.3%, respectively. The main transition trends of various patches were non-forest and Quercus spp. forest. During the course of transition, the types that 50% of area was remained were Quercus spp. forest, non-forest and shrub forest. According to above analyses,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such as the management policies, market economy factors and influences of human activities etc. were brought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driving forces luoning county
下载PDF
The Evaluation of Rural Territorial Functions: A Case Study of Henan, China 被引量:14
14
作者 FU Chao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3期242-250,共9页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require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and rural areas. Territorial functions of rural areas are defined as advantageous effects on nature and human society that, in particul...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require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and rural areas. Territorial functions of rural areas are defined as advantageous effects on nature and human society that, in particular, rural systems perform via their property and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systems at certain social development stage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rural territorial function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economic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By establishing a model based on a 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GRNN) with the county-level as the basic unit, w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rural territorial functions of 109 counties and/or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in 2000, 2005 and 2010.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at in 2000, each function in 2010 improved, with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economic func- tion the most evident,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comparatively balanced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 tion function changing little. Cluster analysis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major functions of rural regions. Henan was divided into six major function zones to enhanc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al policy. The six major function zones are Type I (c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ype II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afeguarding zone), Type III (function improving zone for rural areas), Type IV (model zone of livelihood and social services), Type V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development zone), and Type Vl (nature conservation areas). Different development goal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ajor function areas to achie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territorial function general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Henan Province rural development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