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气候,洪水与中国法文化
1
作者 陈希 王玉武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67-71,共5页
“治”是中国法律文化中较少研究的一个重要符号。近年以来“气候—文化”影响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化,多学科共同探讨法律文化成为可能,扩展了法律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全新世海平面的研究,可以解释构成中国古代信仰和集体经历的... “治”是中国法律文化中较少研究的一个重要符号。近年以来“气候—文化”影响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化,多学科共同探讨法律文化成为可能,扩展了法律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全新世海平面的研究,可以解释构成中国古代信仰和集体经历的传说。传说中的人类治水的活动造就国家和法律文化,也造就了“治”与卡里斯玛权威的联系。汤武革命破坏了卡里斯玛权威,也使得“治”摆脱了神秘,成为了人为的事宜。在诸多“治”中,“治”与“法”结合,形成了对今日影响最大的“法治”这个符号。这个研究也提醒我们,在全球变暖的气候大变局下,“治”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符号 “气候—文化”影响模式 卡里斯玛权威
下载PDF
“治鱼”的“治”来源于古南岛语吗
2
作者 汪化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2,共3页
平声的“治(鱼)”在汉语中长期使用,且仍在汉语方言中广泛使用,当是去声的“治(理)”变调构成的,不大可能是借词。其与表示“死、杀死”意义的南岛语词的音义关联是偶然的,二者并不同源。闵语中表示“杀、屠宰”的“郃”则可能是古南岛... 平声的“治(鱼)”在汉语中长期使用,且仍在汉语方言中广泛使用,当是去声的“治(理)”变调构成的,不大可能是借词。其与表示“死、杀死”意义的南岛语词的音义关联是偶然的,二者并不同源。闵语中表示“杀、屠宰”的“郃”则可能是古南岛语的底层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 同源词 底层词
下载PDF
枣庄方言中的泛义动词“治”之探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董业明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在枣庄方言的动词系统中,泛义动词较为常见。其中既有与普通话类似的"打",也有体现地域色彩的"治"、"弄"、"剋"等。文章选取"治"作为代表,从语义、语法和语用的三个平面以及普方古... 在枣庄方言的动词系统中,泛义动词较为常见。其中既有与普通话类似的"打",也有体现地域色彩的"治"、"弄"、"剋"等。文章选取"治"作为代表,从语义、语法和语用的三个平面以及普方古大三角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管中窥豹,以此探究枣庄方言的泛义动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方言 泛义动词 “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治”理论在“原理”课教学中阐释性运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军 《西部学刊》 2016年第13期23-27,共5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有着"失效"的潜在。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重新"出场"的背景下,将中国传统"治"理论运用到"原理"课的教学中是可行的、必要的和有效的。二者"会通"的主要"落脚...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有着"失效"的潜在。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重新"出场"的背景下,将中国传统"治"理论运用到"原理"课的教学中是可行的、必要的和有效的。二者"会通"的主要"落脚点":基于"现实"的"治"体系;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关怀"共识";"和而不同"、"致中和"、"有无相生"之辩证思维。由此,化解哲学难点,活跃教学,显现马克思主义真、善、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治”理论 “原理”课教学 阐释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从中国之“治”到“中国之治” 被引量:5
5
作者 于安龙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2,共8页
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之"治"举世瞩目。事实上,中国之"治"与"中国之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保障。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既揭示... 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之"治"举世瞩目。事实上,中国之"治"与"中国之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保障。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既揭示了中国之"治"的重要经验,也昭示了"中国之治"的成功之道。具体而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善"治"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疫情防控的根本价值取向,鲜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是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的根本力量,也是"中国之治"的力量源泉。作为战胜疫情的两大利器,科技创新之"智"与文化引领之"力"是成就"中国之治"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疫情防控 中国之“治” 中国之
下载PDF
由“治”引发的柔性德育思考
6
作者 谢旭霞 《学生·家长·社会》 2019年第6期4-4,共1页
“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同样,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我们的教学如细水般长流,需要我们运用正确的德育艺术引导、疏通,需要我们以生为本让学生的德育臻于完美。由此可见,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应该具有如水... “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同样,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我们的教学如细水般长流,需要我们运用正确的德育艺术引导、疏通,需要我们以生为本让学生的德育臻于完美。由此可见,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应该具有如水般的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 德育 思考
下载PDF
让学生在“乐”“治”中学习
7
作者 熊国青 《中国校外教育》 2007年第3期101-101,共1页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 学生 “乐”中学 “治”中学
下载PDF
陈霞波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糖尿病经验
8
作者 李梦婷 张业 +3 位作者 金汀龙 宋一帆 唐艳 陈霞波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194-1198,共5页
陈霞波教授将糖尿病分为原始期、前驱期、消渴期、逆归期,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同糖尿病四期辨证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形成“防-治-养”的健康管理模式,遵循整体观,从全方位、全要素... 陈霞波教授将糖尿病分为原始期、前驱期、消渴期、逆归期,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同糖尿病四期辨证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形成“防-治-养”的健康管理模式,遵循整体观,从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阶段论治。原始期的基本病机为真气不足,主要病在脾、肾两脏,脾虚者常以六君子汤健脾助运,肾精不足者以左归丸、右归丸补肾益精,对于肝郁引起脾虚者常以四逆散合异功散加减疏肝健脾。前驱期,病位在肺、脾,往往虚中夹实,常用参苓白术散、升清降浊汤、参麦四君汤合芪归玉精汤、竹叶石膏汤、玉女煎或人参白虎汤等治疗。根据消渴期气化失常、气郁燥热的基本病机,常用白虎汤、升清降浊汤、舒情宁心汤、肾气丸等治疗。逆归期,病位涉及心、肺、肝、脾、肾等诸多脏腑,陈教授常采用五体辨证同脏腑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诊断,治疗上主张调整阴阳,以调复气机,化痰散瘀,养血活络,调和营卫为主要治法。陈教授认为,对病未发者给予饮食、运动的宣教和指导,中药调体改善偏颇体质,预防疾病发生;对已发消渴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可能减少西药用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对于逆归期患者,通过五脏和五体辨证治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带病延年;对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予膏方调理,扶正与祛邪兼顾,以增强体质,调节脏腑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治未病” “防--养” 陈霞波
下载PDF
天竹定眩汤联合“治神调髓”针刺法治疗卒中后眩晕疗效研究
9
作者 苏玉凤 吕凤娟 +1 位作者 宣翔虎 智勇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天竹定眩汤联合“治神调髓”针刺法治疗卒中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4例卒中后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治神调髓”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竹... 目的:探讨天竹定眩汤联合“治神调髓”针刺法治疗卒中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4例卒中后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治神调髓”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竹定眩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通过彩超检测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相关量表评分、血清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Berg平衡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天竹定眩汤联合“治神调髓”针刺法治疗卒中后眩晕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眩晕 天竹定眩汤 “治神调髓”针刺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 脑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基于“治胰从脾”理论谈胰腺癌辨治思路
10
作者 恩格尔 王桂彬 +2 位作者 庞博 李奕 张曦元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3期108-112,共5页
考镜“治胰从脾”源流,并基于胰腺癌“失精浊变”病机,提出正虚邪盛状态下“失精浊变”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所在。中土受损,水谷精微难化,湿浊内生,是为脾精不充;继而浊毒盘踞,耗夺脾精,息而成积,发为脾精不摄;气化不利,郁而化热... 考镜“治胰从脾”源流,并基于胰腺癌“失精浊变”病机,提出正虚邪盛状态下“失精浊变”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所在。中土受损,水谷精微难化,湿浊内生,是为脾精不充;继而浊毒盘踞,耗夺脾精,息而成积,发为脾精不摄;气化不利,郁而化热,湿热毒交阻,积而成癌,癌毒根结,穿孔透里,进而脾精消烁;癌瘤日久,脾精耗竭,机体形气衰败,终成虚劳难复之证。借鉴名家临证经验,阐释“脾精内充”“脾精上奉”“脾精四布”在遣方用药方面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治胰从脾” 病机 脾精 “失精浊变”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治未病”思想普及现状及接受意愿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乐 郭正阳 +3 位作者 程亚静 张瑞欣 王伟伟 李慧琳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193-1198,共6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后疫情时代“治未病”思想普及现状和接受意愿,编写“治未病”认知量表,为促进“治未病”思想普及、发展提供方向和思路。方法共收集576份有效问卷,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公众当前个体特征、“治未病”思想基本认知和... 目的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后疫情时代“治未病”思想普及现状和接受意愿,编写“治未病”认知量表,为促进“治未病”思想普及、发展提供方向和思路。方法共收集576份有效问卷,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公众当前个体特征、“治未病”思想基本认知和接受意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公众基本认知量表最终得分均介于3.10~3.50分。67.01%的公众没有接受过“治未病”服务,愿意支付高于100元的服务费用接受“治未病”服务的公众占72.4%。≥65岁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群对“治未病”概念、服务对象和措施知晓度、认可度更高。女性对“治未病”服务对象及措施知晓度更高但男性“治未病”接受度较好。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公众对“治未病”服务对象和措施知晓度更高。专业或行业与健康及医疗有关联人群对“治未病”服务对象和措施知晓度以及接受度更好,但是无关联人群概念理解更准确。结论河北省石家庄市公众对“治未病”了解程度尚可,接受意愿较好。重点向低于65岁的人群、从不或很少接触医疗行业或专业的人群普及“治未病”知识,可从技术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改善“治未病”服务现状,有的放矢地促进“治未病”思想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思想 普及现状 接受意愿 疫情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思想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风险应对
12
作者 陈逸霖 林彬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2期32-35,共4页
数字时代,高新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之态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与此同时,算法技术的隐蔽化、泛娱乐化网络平台的兴起以及网络文化的侵袭干扰等多样化的风险样态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数字时代,高新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之态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与此同时,算法技术的隐蔽化、泛娱乐化网络平台的兴起以及网络文化的侵袭干扰等多样化的风险样态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医“治未病”思想所蕴含的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与思政教育理论能够互相契合,对于推进当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建设、抵御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风险等内容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治未病” 高校 网络思政教育 风险应对
下载PDF
“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健康管理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吴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探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健康管理应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慢病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治未病”... 探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健康管理应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慢病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健康管理,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病区整体护治疗及护理人员的综合中医水平。结果 实施后采用消化内科的整体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对中医知识的掌握度及中医技术的操作水平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健康管理顺应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更高水平需求,从单纯追求疾病治愈发展至保持身心具健的现代医学模式,根据消化内科疾病反复发作的特点,在消化系统疾病不同时期,分别落实“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护理健康管理,有效促进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质量,也促进科室护理人员对中医传统医学再次加深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念 中医护理健康管理 消化内科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乡村环境治理中党建嵌入与“治联体”自治的双向耦合
14
作者 余敏江 刘沛汉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乡村环境具有天然的隐蔽性、分散性、流动性、复合性等特征,“治联体”自治是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基层党建嵌入乡村以整体性推进环境善治的新型治理结构。基于“价值—结构—制度”的三维分析框架,结合T村环境治理实践,揭示党建嵌入与“... 乡村环境具有天然的隐蔽性、分散性、流动性、复合性等特征,“治联体”自治是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基层党建嵌入乡村以整体性推进环境善治的新型治理结构。基于“价值—结构—制度”的三维分析框架,结合T村环境治理实践,揭示党建嵌入与“治联体”自治双向耦合的机理。结果表明,党建嵌入与“治联体”自治的双向耦合是一个价值互认、结构互嵌和制度互融的过程。一方面,基层党建以理念嵌入、身份嵌入、制度嵌入等方式嵌入“治联体”,在“价值认同—结构优化—制度整合”的层层递进链条下激发村民进行环境治理的行动自觉;另一方面,“治联体”的嵌入性自主,不仅使“治联体”自治以新的简约形态复归落位,也为基层党建创新提供了中间渠道和行动空间。双向耦合下的乡村环境治理,实现了局部有效和整体有效的双重提升、政治定力和社会活力的协同进阶、政治国家与乡村社会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环境 党建嵌入 “治联体”自 双向耦合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膝骨关节炎的辨体防治
15
作者 孙河龙 王俊鹏 张仲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79-182,共4页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治未病是中医学核心思想之一,其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质辨识作...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治未病是中医学核心思想之一,其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质辨识作为一种指导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升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偏颇体质与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为膝骨关节炎的以辨体论治为核心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提供了条件基础。通过对易感人群的偏颇体质进行积极的调节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辨体论治以及调体防复,可以减少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病残率以及复发率。本文从“未病先防”三联预防理念指导调体防病、“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理念指导辨体论治、“调体防复”理念指导自我管理和主动健康三个方面对膝骨关节炎的辨体防治进行阐述,进一步优化膝骨关节炎的防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治未病”思想 膝骨关节炎 辨体防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价值分析
16
作者 朱菊艳 申俊龙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77-79,112,共4页
创造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新时代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健康时代,中医药传统的“治未病”思想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健康服务传承创新的发展空间。由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基于天人合一、身心合一及人体内部阴... 创造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新时代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健康时代,中医药传统的“治未病”思想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健康服务传承创新的发展空间。由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基于天人合一、身心合一及人体内部阴阳五行统一的整体性思维,有利于当代医学从“疾病”医学服务模式转向“健康医学”服务模式,建构“治未病”的现代健康管理价值链模式,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方位、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时空连续服务链。文章立足生命质量管理视角,分析传统中医“治未病”可以创造的现代健康价值,通过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优化方法创建新时代中医药“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服务链模式,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 健康管理价值创新 效益分析
下载PDF
“治未病”理念在良性肺结节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7
作者 丁洁莹 胡赟艳 +1 位作者 常瑞 吴启相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4年第3期301-303,313,共4页
目的分析在外科治疗多发性慢性良性肺结节(MCBPN)患者时使用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某院接受外科治疗的62例MCB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在外科治疗多发性慢性良性肺结节(MCBPN)患者时使用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某院接受外科治疗的62例MCB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炎症、睡眠质量和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SF-36评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活力)、炎性因子指标(IL-6、TNF-α、CRP)、PSQI评分、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中医护理对MCBPN患者改善炎症、肺功能的效果显著,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治未病”理念 多发性慢性良性肺结节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心内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高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05-0008,共4页
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心内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2月收治的879例心内科患者进行研究,以我院2022年8月引入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为分界点,之前的433例心内科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模式,作为对照组,之... 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心内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2月收治的879例心内科患者进行研究,以我院2022年8月引入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为分界点,之前的433例心内科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模式,作为对照组,之后的446例患者采取中医“治未病”理念临床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疾病防治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心内科疾病防治效果方面存在差异,对照组(89.83%)要明显低于观察组(96.18%),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91.72±3.18)要明显低于观察组(96.27±2.68),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心内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不仅仅可以直接提升疾病防治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疾病防 中医“治未病”理念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应用探究
19
作者 谭涛 杨昆鹏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年第1期0168-0171,共4页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一种注重预防和健康维护的医学理念,突破了传统医学的狭隘边界,更将健康和疾病的认知从简单的生物学观点扩展到更广阔的人类生存和社会环境中,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等方面,这些理念与...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一种注重预防和健康维护的医学理念,突破了传统医学的狭隘边界,更将健康和疾病的认知从简单的生物学观点扩展到更广阔的人类生存和社会环境中,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等方面,这些理念与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十分契合。“未病先防”能够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既病防变”能够对一些已出现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及时的识别并提供帮助;“愈后防复”能够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构建有效的预警机制,防止其心理问题的再次恶化。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就显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挖掘其背后的学术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思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探究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对糖尿病前期人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修伟 侯树爱 +1 位作者 赵静 潘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6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对糖尿病前期人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站16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对糖尿病前期人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站16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综合护理管理。随访3年,比较两组生理生化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PBS 2 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改善情况,糖尿病发病率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各生理生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综合护理管理,能改善患者各生理生化指标水平,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中医“治未病” 社区卫生服务站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