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管子》中的“法”“令”概念
1
作者 陈佳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7期68-71,共4页
“法”与“令”两个概念的古义可以溯及至金文和甲骨文,“法”在先秦时期最初只有“刑法”的含义,后来表示抽象意义的“律则”;“令”则兼具动词和名词之意,表示“命令”。在《管子》的《经言》诸篇中,“法”概念的使用类似后世法家“... “法”与“令”两个概念的古义可以溯及至金文和甲骨文,“法”在先秦时期最初只有“刑法”的含义,后来表示抽象意义的“律则”;“令”则兼具动词和名词之意,表示“命令”。在《管子》的《经言》诸篇中,“法”概念的使用类似后世法家“法”的观念还比较淡薄,同时“令”使用的次数远多于“法”。《外言》以下诸篇“法”概念出现的频次逐渐增多,并作为“令”的依据,往往以“法令”的形式连用。“法”与“令”内涵的演变,表明战国时期法家之“法”概念对《管子》“法”“令”思想的影响逐渐加深,这种关键概念含义的变化是引起后世关于《管子》一书学派归属争议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法” “令”
下载PDF
宋代“意”与“法”书学观念及创作启示
2
作者 刘盈君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2期64-66,共3页
目的:“意”与“法”书学观念为笔法创作提供了参考。书法作为文人墨客“中得心源”的表现,从实用的功能中逐渐脱离,成为表达心灵的载体。在规整严谨的唐代书风的延续下,宋代书家创新主观精神表达,将尚“意”精神注入书法创作。方法:文... 目的:“意”与“法”书学观念为笔法创作提供了参考。书法作为文人墨客“中得心源”的表现,从实用的功能中逐渐脱离,成为表达心灵的载体。在规整严谨的唐代书风的延续下,宋代书家创新主观精神表达,将尚“意”精神注入书法创作。方法:文章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以及相关博物馆实践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阐释“意”与“法”的概念,通过宗教交叉研究等多种方法,引发思考与实践,进一步论述“意”与“法”在宋代的产生原因、体现、影响以及评价。深化书法抽象认识,感受书法家们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作品所表现的更深层次的内涵。结果:在分析宋代书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书家作品,提炼宋代书家们“意”与“法”的精神和思想内涵,以创新内容完善理论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再解读。并且着眼于唐、元等多个时代,窥见“意”与“法”的发展脉络及其书论对当代、后代书家实践创作的指导和创新。结论:唐朝的书法艺术是在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崇尚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以唐太宗为首的一众统治阶层的推崇下,各阶层皆以学习“二王”书法为规范,并涌现出一批尚法、风骨妍美的书法家。宋代,由于统治者对士大夫阶层的约束较为宽松,士人思想趋向于开放和自由,传统“二王”帖学获得了发展与变革的契机,禅宗思想也使书家在作品中更注重个体精神的表达,“尚意书风”应运而生,这也为宋代书法审美思想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在承袭唐人尚法的书写秩序后,宋代书家将“意”与“法”的书学观念结合,使宋代书坛出现了革新之象。文章从书法理论与书法实践两方面入手,旨在分析宋代书家书论与书法作品中的“意”与“法”,以及宋代书家对唐人尚法观念的接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 “法” “尚意书风” 创作
下载PDF
“法”与“悟”的会通——谢榛诗学创作论探析
3
作者 汪坤梅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继承了前人的“法”“悟”观念并加以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二者的内涵,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谢榛提倡师法盛唐,对诗歌创作的结构、声律、用事等规定了具体的门径,同时强调了“悟”的重要作用,认为“法”与“悟”...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继承了前人的“法”“悟”观念并加以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二者的内涵,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谢榛提倡师法盛唐,对诗歌创作的结构、声律、用事等规定了具体的门径,同时强调了“悟”的重要作用,认为“法”与“悟”不可偏废。“法”是实现“悟”的途径,“悟”是成就“法”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层面展现了谢榛的诗学宗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 “悟” 谢榛 《四溟诗话》
下载PDF
作为“法”的“礼” 被引量:2
4
作者 严存生 《法治社会》 2023年第4期12-26,共15页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国家权力产生的必然性,也决定了国家必须治之以法。但这只是一种应然和理想,要变为现实须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就我国而论,最初产生的是宗法组织的国家(家国),被这种国家所认可的两种“俗”是“礼”和“刑”。它们分别...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国家权力产生的必然性,也决定了国家必须治之以法。但这只是一种应然和理想,要变为现实须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就我国而论,最初产生的是宗法组织的国家(家国),被这种国家所认可的两种“俗”是“礼”和“刑”。它们分别产生于祭祀上的礼仪和战争中对俘虏的惩罚的习俗。后来也分别适用于上层社会的“士”和下层社会的“庶人”。其本质是“法律化”的“俗”。它们分别为历代所编纂,由此产生“九朝律”“周礼”和“大唐开元礼”。春秋战国时代所发生的“德治”(礼治)和“法(刑)治”之争,正是分别抓住一种“法”而提出的社会治理的两种主张。儒家是“德治”(礼治)的代表,“秦法家”则是“法(刑)治”的代表。汉时两种主张融而为一,德主刑辅,成为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占主流的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这种观念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本文就是想对“礼”和“礼治”论者作一些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作为“法”的“礼” 之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法”字及其价值特征
5
作者 莫纪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1,共9页
以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法”字出现的频次以及出现的部分所具有的价值特征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并且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的关键词组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进行分析,得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 以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法”字出现的频次以及出现的部分所具有的价值特征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并且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的关键词组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进行分析,得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政策规定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又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的重要论断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的分析结论。通过文本分析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科学和有效地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精神和政策内涵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上的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法” 全面依治国 习近平治思想 治中国建设 全面依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下载PDF
寻找最初的“法”──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 被引量:27
6
作者 武树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7-91,共5页
“”字是古人对“法”这一社会现象的真实记录。古“法”字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水”原于远古禁忌和流放;“”即蚩尤皋陶,是世代执掌军事和司法之职的部族的图腾;“去”是原子争讼的证据制度,由“弓”和“矢”二字构成。“去”... “”字是古人对“法”这一社会现象的真实记录。古“法”字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水”原于远古禁忌和流放;“”即蚩尤皋陶,是世代执掌军事和司法之职的部族的图腾;“去”是原子争讼的证据制度,由“弓”和“矢”二字构成。“去”与“夷”字字义正相反,“夷”是弓、矢相符,“去”是弓、矢相背。甲骨文中有“”字,至西周金文而产生古“法”字。商末箕子发明了“明夷”即证据制度,这是“法”字含有“去”字的原因。由此可证,古“法”字当在箕子之后、西周初期形成。古“法”字的结构和本义,为我们今天探讨“法”的起源及其特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 文化 形成过程 《说文解字》 “去” 甲骨文 行为准则 《尚书·尧典》 社会现象 黄帝
下载PDF
从“道”“法”“术”3个层面看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的临床意义:从1例重度腹腔高压综合征合并MODS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全福 杨荣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共3页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系统,尽管治疗目标是一致的,但结合起来殊为不易。本研究从“道”“法”“术”3个层面去分析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的可能性及切入点。“道”解决的是中医西医治病殊途同归的大道至简的哲学思维;“法“解决...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系统,尽管治疗目标是一致的,但结合起来殊为不易。本研究从“道”“法”“术”3个层面去分析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的可能性及切入点。“道”解决的是中医西医治病殊途同归的大道至简的哲学思维;“法“解决的是中医与西医治疗原则上的可共通之处及可互补之处如何有机结合;“术”解决的是在具体的患者身上如何实现各项治疗技术优势互补,以提高诊疗效果。同时以1例重度腹腔高压综合征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救治过程作为实证,阐述上述观点在3个层面上的具体应用,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重症医学“道”“法”“术”
下载PDF
论商鞅、韩非的国家思想及“法”理念——兼论商、韩法家理论的结构性缺陷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禹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110,共19页
秦帝国政府权能迅速失效的深层次原因应溯源于商鞅、韩非的国家思想与"法"理论。由于商、韩倡导的君主专制的国家本位理念的结构性缺失与偏倚,构成其国家政治目标的功利性与狭隘性,国、民在利益与价值观上深刻的对立性,"... 秦帝国政府权能迅速失效的深层次原因应溯源于商鞅、韩非的国家思想与"法"理论。由于商、韩倡导的君主专制的国家本位理念的结构性缺失与偏倚,构成其国家政治目标的功利性与狭隘性,国、民在利益与价值观上深刻的对立性,"法""术"共生下的阴暗性,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性,以及由这些特点所导致的"胜民"、"制民"、"弱民"的治国理念,法律上的工具主义倾向与刑治精神,思想上的抑制多元文化与道德贬黜倾向,经济上的国家极端干预思想。这些思想既对加强秦国社会的控制与整合,一统天下起到重要作用;又形成秦帝国统治思想中的系统性、结构性缺失,隐藏着使秦国家崩溃的潜在的功能性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 韩非 国家思想 “法”理念
下载PDF
以“戏”说“法”,扩展道德类节目新思路——简评《道德观察》春节特别节目《戏·法·大过年》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红 刘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112,共3页
2013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推出以"戏"说"法"的大型特别节目《戏.法.大过年》。节目在形式上大胆突破,运用新、奇、特的多元化节目手段打造出区别于日播形态的特别节目,以"戏"说"法",做到"戏中有... 2013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推出以"戏"说"法"的大型特别节目《戏.法.大过年》。节目在形式上大胆突破,运用新、奇、特的多元化节目手段打造出区别于日播形态的特别节目,以"戏"说"法",做到"戏中有法,法中看戏"。《戏.法.大过年》的节目内容包罗社会百态,以电影、电视剧、小品片段为素材,汇集众多国内著名影星、笑星、名嘴,既有道德话题和新闻事件,又有明星脱口秀、魔术表演以及歌舞等娱乐元素,通过戏里戏外话题的相互勾连,为观众呈现出一道兼具道德性和娱乐性的轻松愉快的新春视听大餐,以优异的收视表现赢得了观众的肯定,探索出一条专业性频道栏目建设的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特别节目 道德观 过年 “法” 简评 栏目建设 中央电视台 春节期间
下载PDF
论依法行政所依之“法”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英 李一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131,共4页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选择。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所依之"法"应为良法。但是在"行政国家"的背景下,依法行政所依之"法"面临着立法主体多元化、行政立法规模...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选择。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所依之"法"应为良法。但是在"行政国家"的背景下,依法行政所依之"法"面临着立法主体多元化、行政立法规模大且地位突出、行政解释制度不完善的巨大挑战。如何加强所依之"法"中行政立法的合法性是一个时代性问题。笔者认为在行政立法形成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存在着合法化路径,它们各有其价值也各有其局限。根据行政立法的内在品质,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并长时期地践行,应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 所依之“法” 挑战
下载PDF
从“法”看中国司法的兴起及理念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忠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4-99,142,共7页
关于中国早期“法”的含义,已有很多解释。该文利用古代文献资料和现代学术成果,试图论证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许慎《说文解字》对“法”的解释基本可靠,也比较合理;二是,早期中国“法”与西方法(Jus)的内涵大致相同,也是通过司法审判获得... 关于中国早期“法”的含义,已有很多解释。该文利用古代文献资料和现代学术成果,试图论证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许慎《说文解字》对“法”的解释基本可靠,也比较合理;二是,早期中国“法”与西方法(Jus)的内涵大致相同,也是通过司法审判获得的“正义”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指刑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 中国司 理念 《说文解字》 中国早期 学术成果 文献资料 核心问题 “正义” 审判 西方 解释 刑罚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之路径初探——以“情”、“理”、“法”为切入点 被引量:7
12
作者 钱继磊 《政法论丛》 2008年第4期80-84,共5页
近年来,在中国学界,和谐及和谐社会已成为十分凸现的论题。"情理法"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重要体现和中国人建构其所认同的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情理法"抑... 近年来,在中国学界,和谐及和谐社会已成为十分凸现的论题。"情理法"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重要体现和中国人建构其所认同的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情理法"抑或"情""理""法"进行语义上的分析和梳理,再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情理法"的相互关系及其功能角度进行考察,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社会是如何建构和谐社会的,从而启示我们对当下我国学界和谐社会的研究进行反思。这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 “理” “法” “天人合一”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松溪县村民约“法”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志诚 雷晶晶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8-92,共5页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的村民约"法"是对"村规民约"的丰富和完善,具有地域性、权威性和灵活性等特征。在村民约"法"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传统与创新、任意与规则、德治与法治冲突等问题,需要站在法治的视角,采...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的村民约"法"是对"村规民约"的丰富和完善,具有地域性、权威性和灵活性等特征。在村民约"法"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传统与创新、任意与规则、德治与法治冲突等问题,需要站在法治的视角,采取合乎现代法治精神的措施,实现村民约"法"与国家法的良性互动,发展和完善村民约"法"的乡村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约“法” 治精神 乡村治理
下载PDF
无“法”生活?——法律中心主义的一个反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聪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2年第7期42-47,共6页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一个现象颇为引人注意:不断地制定法律、修改法律、完善法律。人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法律的指引或依据法律进行风险预测,这是一个典型的“法律中心主义”的生活时代。
关键词 中心主义 社会生活 “法” 反思 风险预测 生活时代
下载PDF
关于语缀“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复岭 《汉语学习》 1988年第6期13-16,共4页
0 引 言 0.1 汉语里的语素“法”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实语素,如:我自有办法|这个词的用法很多|这是美声唱法,不是民族唱法。这个“法”具有实在的语汇意义,是构成词的词根。实语素“法”读上声。另一个是虚语素,是语缀,其语汇意义已渐... 0 引 言 0.1 汉语里的语素“法”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实语素,如:我自有办法|这个词的用法很多|这是美声唱法,不是民族唱法。这个“法”具有实在的语汇意义,是构成词的词根。实语素“法”读上声。另一个是虚语素,是语缀,其语汇意义已渐趋虚化,主要用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0.2 虚语素或语缀“法”出现在下述语言格式里:围棋怎么个下法|嗬,活蹦乱跳的大鲤鱼,怪不得这样贵法|白吃白喝还不算,临走还拿着带着,验收团哪能这么个验收法|我今天倒要看他怎样地厉害法儿。这一格式可以表示为“怎么/这么、那么(+个)+X法”或“怎样/这样、那样(+地)+X法”,其中X代表语缀“法”所直接附着的语言成分,“个”或“地”可用可不用。“法”这时读轻声,在北京话里常常儿化,有些方言说成“法子”。 较早注意到这一语言现象的是赵元任先生。他在《汉语口语语法》“形态类型”一章中,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缀 “法” 虚语素 意义 汉语口语语 语言现象 语言格式 北京话 语言成分 实语素
下载PDF
论《文子》中“法”的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褚兆勇 《管子学刊》 2000年第4期53-58,共6页
关键词 《文子》 “法” 传统 韩非子 “德” 人性论 统治者 哲学基础 自然状态 黄老学派
下载PDF
“礼”与“法”之源——试析古代法律文化“义、仁”观及其整合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宗璋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64-70,共7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思想是世界文化及中华文化的一座含金量极高的宝库,凭“仁”德为其内涵的精粹,以“礼”、“法”的外延构筑了整个社会秩序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体系。本文试图对“仁”之前的“义”即在古代社会广为流传并为古代所接纳的...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思想是世界文化及中华文化的一座含金量极高的宝库,凭“仁”德为其内涵的精粹,以“礼”、“法”的外延构筑了整个社会秩序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体系。本文试图对“仁”之前的“义”即在古代社会广为流传并为古代所接纳的社会公正、正直、正义思想,做一些考察,以求理解其后来随时代社会变迁产生的转化整合,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一人类社会发展必然阶段中的普遍性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 “礼” 古代 “义” 孔子 仁德 古代社会 试析 主德 社会秩序
下载PDF
体育课堂管理的“情”“理”“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宗珊 《体育教学》 2011年第12期48-48,共1页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由多方面因素组成,但不可否认课堂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管理是一线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从教经历谈谈对体育课堂管理的三点感想,供读者探讨。
关键词 课堂管理 体育 “法” “理” “情” 课堂教学质量 一线教师
下载PDF
诗词教学要有“方”有“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小槐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4,共2页
韩建飞老师这份教学设计,扣住诗词鉴赏的“景情、技巧”两大要素,从诗歌的节奏韵律、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舒缓激扬切人,
关键词 诗词教学 “法” “方” 教学设计 诗词鉴赏 节奏韵律 老师
下载PDF
年年“题”不同 岁岁“法”相似——高考全国卷函数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问题的解法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忠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3,共2页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21题为:已知函数f(x)=alnx/x+1+b/x,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x+2y-3=0。
关键词 参数范围问题 不等式恒成立 分析 函数 全国卷 “法” 高考 相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