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5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德治”与“法治”路径研究
1
作者 韩珠迪 于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们提供了一定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弊端,据了解发现当前的大学生诚信素质良莠不齐,且较为容易受到自媒体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应不断完善创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与引导,而如何才能提升...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们提供了一定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弊端,据了解发现当前的大学生诚信素质良莠不齐,且较为容易受到自媒体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应不断完善创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与引导,而如何才能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度,这不仅需要各大高校的努力,还需政府、社会以及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建立健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机制体系,积极利用自媒体,联合“德治”与“法治”两种手段,提升高校诚信教育的效果,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教育 “德治”与“法治”
下载PDF
体育“法治”与“德治”辩 被引量:10
2
作者 任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体育比赛 公平竞争 前提条件 体育运动 规则 才能 底线 制定 活动 社会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德治”与“法治”的理论博弈 被引量:5
3
作者 钱同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49,共3页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儒家主张"德治",其德治思想异常丰富、完整;而法家则主张"法治",因而形成了"德治"与"法治"的理论博弈。"德治"思想强调道德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儒家主张"德治",其德治思想异常丰富、完整;而法家则主张"法治",因而形成了"德治"与"法治"的理论博弈。"德治"思想强调道德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忽视法律重要作用的错误倾向,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治"。而法家"法治"思想虽然与今天的法治理论有重要区别,但它看到了法律在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缺陷是不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因而轻视道德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道德和法律二者不应是博弈的关系,而应是相互蕴涵、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秉持这一理念,我们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 “德治”思想 “法治”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关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法治”思想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文木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4,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法治"的认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认识到法治是以保障权利为价值取向、法治是以限制权力为核心,强调法治思维在实现法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报告 “法治”思想 解读
下载PDF
论“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苏盾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德治与法治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起源上同根同源,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支撑、特点相异而又义理相通。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从各自的角度发挥作用,并能互相弥补对方的缺陷不足,相得益彰。二者只有兼行并举,不断完善,才... 德治与法治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起源上同根同源,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支撑、特点相异而又义理相通。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从各自的角度发挥作用,并能互相弥补对方的缺陷不足,相得益彰。二者只有兼行并举,不断完善,才能达到治国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伦理 道德伦理 “德治” “法治” 管理机制
下载PDF
“媒治”非“法治”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天培 《青年记者》 2010年第18期30-31,共2页
4月15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长篇评论《"媒治"应成为法治的一部分》,评论中提到,媒体通过新闻曝光、舆论监督给有关部门施加压力,对于推动问题解决,敦促有关方面采取究责措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形成了"媒治"。同时评论认为,社会... 4月15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长篇评论《"媒治"应成为法治的一部分》,评论中提到,媒体通过新闻曝光、舆论监督给有关部门施加压力,对于推动问题解决,敦促有关方面采取究责措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形成了"媒治"。同时评论认为,社会可以期待的正常状态是,"媒治"作为社会治理和"权利监督权力"的形式,本身就是法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北京青年报》 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治理 新闻曝光 舆论监督 监督权力 评论
下载PDF
亲历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步云 《武汉文史资料》 2015年第5期4-10,共7页
从“法制”到“法治”,看似一个字的改动.中国却走过了20年的历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罪犯也是公民”“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保障人权”……这些今天的平常提法,在中国当代法治史上却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才... 从“法制”到“法治”,看似一个字的改动.中国却走过了20年的历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罪犯也是公民”“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保障人权”……这些今天的平常提法,在中国当代法治史上却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才被确立起来。通过这些词汇背后的争论。我们看到中国法治观念的前进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制” 社会主义法治 中国当代 保障人权 法治 法治观念 公民
下载PDF
《管子》的“法治”思想评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严存生 《社会科学动态》 2019年第9期19-27,共9页
"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人类社会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据现有文献,我国古代的《管子》一书中就明确地提出了"以法治国"的命题,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梁启超对此予以极高的评价,说他是世界法... "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人类社会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据现有文献,我国古代的《管子》一书中就明确地提出了"以法治国"的命题,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梁启超对此予以极高的评价,说他是世界法治主义主张的第一人。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作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是一种西方式的以民主共和政体为前提的特殊的"法治"观念的话,《管子》的"法治"观念则是一种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原本的、宽泛意义上的,因而是更具有普适性的"法治"观念。所以应给予它以客观的、科学的和历史的高度评价,并以之为基础构思当代中国特色的"法治"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宽泛意义的“法治” 法治观念
下载PDF
貌离而神合:中国传统“礼治”与西方近代“法治”在法学价值上的契合
9
作者 王胜国 徐伟勇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5-58,共4页
“礼治”是自西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德主刑辅”、“明德慎罚”和“礼法并用”。在一定程度上,“礼治”表现出尊重人的主体性及人的生命的人文主义特征和某种近代刑法原则的意味。从某种意义... “礼治”是自西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德主刑辅”、“明德慎罚”和“礼法并用”。在一定程度上,“礼治”表现出尊重人的主体性及人的生命的人文主义特征和某种近代刑法原则的意味。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开明君主时期的“礼治”,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法治”。“法治”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减轻民众痛苦、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积极作用,而且因自身治国理政和刑制的独特优势在人类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 “人文主义” “法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治”的政治学诠释
10
作者 刘晔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85-88,共4页
建立法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前提 ,弄清楚传统法学何以不能将中国社会建成法治社会则是建立法治的基础。中国古代由于早期国家的形成途径产生了视法为刑的“法治”观念 ,这种“法治”于秦帝国时期实现了其工具理性 ,于汉时因以礼入法完... 建立法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前提 ,弄清楚传统法学何以不能将中国社会建成法治社会则是建立法治的基础。中国古代由于早期国家的形成途径产生了视法为刑的“法治”观念 ,这种“法治”于秦帝国时期实现了其工具理性 ,于汉时因以礼入法完成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对中国传统政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也是导致传统社会政治不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治” 早期国家 以礼入法 礼法之治
下载PDF
论高校管理中的“法治”与“德治”
11
作者 沈晓梅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8-79,共2页
文章论述了当前高校管理中“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 ,指出只有“法”、“德”并举才能更好地规范高校管理行为 ,培养高尚人格 ,保证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 高校管理 “以德治校” 法治 高尚人格 高等教育 “德治” 培养 “法治” 保证 并举
下载PDF
“福利”社会与“法治”国家——瑞典访问记
12
作者 董立坤 《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47-48,共2页
瑞典,这个遥远的北欧国家,在我国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还是一个神秘的王国。我怀着浓厚的兴趣,于1985年11月对这个所谓福利社会和法治国家作了实地考察、访问,印象确实难忘。 的确,瑞典有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一个人生老病死都有福利制度的... 瑞典,这个遥远的北欧国家,在我国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还是一个神秘的王国。我怀着浓厚的兴趣,于1985年11月对这个所谓福利社会和法治国家作了实地考察、访问,印象确实难忘。 的确,瑞典有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一个人生老病死都有福利制度的保护。 生: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享受福利待遇——儿童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典 福利制度 国民 津贴 儿童 职业训练 国家机关 “法治” 法治国家 社会秩序
下载PDF
法家“法治”思想再探讨——答武树臣先生
13
作者 杨师群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50-54,共5页
关键词 法家“法治” 再探讨 韩非子 中华法系 《法经》 法律文化 《新论》 《中国法制史》 犯罪意识 宗法制度
下载PDF
解读“法制”与“法治”
14
作者 蒋智华 《学术探索》 2003年第12期45-46,共2页
"法制"与"法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法学概念。正确认识和弄清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关系,对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法制” “法治” 联系 区别 意义
下载PDF
“德治”到“法治”:哲学家的理想和无奈——柏拉图治国理想变化原因透视
15
作者 谢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16,共6页
柏拉图是西方古希腊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之一,他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研究政治哲学的先河,他的“德治”或“哲学王”治国的思想给后人留下许多美好的遐想;早期他由于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熏陶,使他心中存有一腔报国之志,决意创建“理... 柏拉图是西方古希腊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之一,他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研究政治哲学的先河,他的“德治”或“哲学王”治国的思想给后人留下许多美好的遐想;早期他由于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熏陶,使他心中存有一腔报国之志,决意创建“理想”之国;现实的严酷却粉碎了他的理想之梦,他意识到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目的,必须辅之以“法治”的帮助;而以“德”治国又是他一生之中永远不愿撒手的理想情结,故辅以“法治”时又把认识善的理念之“德”置于法律之上,这就充分表现了哲学家的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无奈心境。作为后人,我们应该从柏拉图身上吸取和学习他那对治国理想的不懈的实践追求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桕拉图 “德治” “法治” 理想 原因透视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中“法治”与“德治”思想的梳理及启示
16
作者 张书霞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3期134-134,共1页
法治和德治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根本手段,也是引导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德与法伦理辩论的主线。“德治”是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的德治论并非简单地主张“德主刑辅”,而是倡导据德而治以反对当时法家... 法治和德治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根本手段,也是引导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德与法伦理辩论的主线。“德治”是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的德治论并非简单地主张“德主刑辅”,而是倡导据德而治以反对当时法家威慑主义的刑治。引道德入律法最终也起到了扼制任意立法和专擅杀戮的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法治” 儒家政治思想 “德主刑辅” 社会关系 社会秩序 伦理思想
下载PDF
“法治”与“德治”构成完整的治国方略
17
作者 程健康 《唐都学刊》 2001年第S1期20-21,共2页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二者的内涵和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 ,因此 ,既要加强法制建设 ,又要加强道德建设。目前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但二者的内涵和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 ,因此 ,既要加强法制建设 ,又要加强道德建设。目前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只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给合起来 ,发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双重作用 ,才能构成完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治” “德治” 治国方略
下载PDF
从“法制”到“法治”
18
作者 郝东升 张国英 《魅力中国》 2010年第11期30-30,共1页
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曾有无数先贤大哲为人类法治社会的实现付出了艰辛的探索。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提出法冶思想的柏拉图指出:“如果当一个国家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任何权威,我敢说,这个国家一定要覆灭;然而,我们认为一个国家... 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曾有无数先贤大哲为人类法治社会的实现付出了艰辛的探索。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提出法冶思想的柏拉图指出:“如果当一个国家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任何权威,我敢说,这个国家一定要覆灭;然而,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制” 法治社会 从属地位 比较系统 国家 文明史 法律
下载PDF
再谈现代法治理念与“法治”、“德治”关系的宏观定位
19
作者 胡祎文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法治”与“德治”并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所取得的伟大的成果,它体现着继承与超越、借鉴与创新的完美统一。理论界和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然而,无论在理论层面... “法治”与“德治”并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所取得的伟大的成果,它体现着继承与超越、借鉴与创新的完美统一。理论界和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然而,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对二者关系仍然存在着认识不清、宏观定位不当的状况。由于“法治”所具有的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法治国家目标的排他性和“法治”与“德治”两种手段的兼容性,并使二者关系必然呈现为法律主治下的法德并举的关系。这是进一步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探索二者关系的宏观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德治” 现代法治理念 法治国家 标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成果 二者关系 定位 宏观
下载PDF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研究
20
作者 张澜 陈鹏宇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9-91,134,共4页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德治”与“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也对高校教书育人具有指导意义。现如今,大学生诚信问题越来越凸显,为了使大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新时代社会的栋梁人才...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德治”与“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也对高校教书育人具有指导意义。现如今,大学生诚信问题越来越凸显,为了使大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新时代社会的栋梁人才,就需要高校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正确对待诚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与“法治” 大学生 诚信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