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演进角度下的“涉水”地名文化景观——以福州滨江城区台江区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翁毅 朱竑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6,172,共7页
以福州滨江城区台江区为例,探讨历史时期、建国时期和现今时期3个演化阶段"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变化与城市演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历史时期至今,计有消失地名109个,新增地名78个和保留地名30个,消失比率约为50%;反映商... 以福州滨江城区台江区为例,探讨历史时期、建国时期和现今时期3个演化阶段"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变化与城市演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历史时期至今,计有消失地名109个,新增地名78个和保留地名30个,消失比率约为50%;反映商业经济业态、方言特色和居住环境的定名方式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类似的"城市化"地名,这亦是滨江地域文化的流失。现今"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别以保留地名与内河体系为增长"极核"和"扩展轴",两者的叠加效应致使其重心向东迁移。现今地名加快的更新过程折射出城市演进和扩展速度超过建国时期和历史时期。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和不透水面增加是导致城区热岛效应及夏季高温、水体污染和内涝洪灾频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水”地名文化景观 城市演进 城市管理 福州台江区
下载PDF
湖北省红安县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林琳 王俊樟 +2 位作者 曾娟 李英杰 刘元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基于《红安县地名志》《黄州府志》等文献及红安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对湖北省红安县4380个地名进行分析,发现:红安县地名主要分布于县西南部丘陵岗地地区,地名北稀南密,与红安县南低北高的地势特征相反。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 基于《红安县地名志》《黄州府志》等文献及红安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对湖北省红安县4380个地名进行分析,发现:红安县地名主要分布于县西南部丘陵岗地地区,地名北稀南密,与红安县南低北高的地势特征相反。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西南与东南地区,“塆”“湾”“田”等主要地名用字反映红安丘陵岗地的山地环境特征与地方土地利用格局;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各乡镇行政驻地中心及其周边地区,战乱、起义、革命等动荡时期外来人口的迁入与和平时期的生产发展塑造了红安的地名文化景观。地方军事革命史凝缩于县、乡镇和村落地名中,地名承载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的革命故事与革命精神,“七里坪镇”“列宁市”等地名潜藏的红色历史文化值得挖掘与保护,可以发挥地名在地方实践中对红安县红色血脉的延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空间格局 红安县
下载PDF
清代山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及成因
3
作者 祁剑青 刘旭 张晓天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2-129,共8页
借助ArcGIS10.8平台,对清代山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并分析其成因。结果显示:清代山西自然景观类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基本吻合,多以自然地理实体特征命名。人文景观类地名受人文活动影响较大,集中... 借助ArcGIS10.8平台,对清代山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并分析其成因。结果显示:清代山西自然景观类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基本吻合,多以自然地理实体特征命名。人文景观类地名受人文活动影响较大,集中分布于省域东北部以及南部地区;人文景观类地名的空间分异明显,晋北地区为军政活动类、蒙满民族语言类地名的集中分布区,晋南地区传说典故类、商业活动类、姓氏类地名较为集中,美好寓意类、建筑类地名分布集中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地名 文化景观
下载PDF
基于GIS的孝义市地名文化景观研究
4
作者 穆志腾 付建新 郭文炯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4年第2期32-40,共9页
以孝义市305个地理名称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些地名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将形成的核密度图和数字高程数据图进行叠加分析,以此来提供直观的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孝义市自然景观地名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和... 以孝义市305个地理名称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些地名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将形成的核密度图和数字高程数据图进行叠加分析,以此来提供直观的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孝义市自然景观地名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带,水文和地形因素对地名形成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东北部城区的地名主要受到交通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人文类地名文化景观也呈现出集中的趋势。自然类地名文化景观与人文类地名文化景观共同构成了孝义市丰富的地名文化景观,其中人文类占比更多,这表明当地地名受人文因素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空间分布 孝义市
下载PDF
阿克苏河流域地名文化景观分布特征及成因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璟 王盼 +4 位作者 王宏卫 谈波 马晨 王晓琴 代芯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72,共14页
以阿克苏河流域作为内陆河典型样例,探究新疆多民族语言命名的地名文化景观分布特征及成因,促进地名文化传承和保护.基于区域文化和特色将阿克苏河流域地名文化景观划分为自然景观类、文化景观类、农垦类、方位类、其他类,通过核密度和... 以阿克苏河流域作为内陆河典型样例,探究新疆多民族语言命名的地名文化景观分布特征及成因,促进地名文化传承和保护.基于区域文化和特色将阿克苏河流域地名文化景观划分为自然景观类、文化景观类、农垦类、方位类、其他类,通过核密度和标准差椭圆分析各类别地名的分布特征,并选取特色鲜明的3类地名,分析其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和基因图谱.研究发现:农垦类地名占比最高,整体分散局部集中,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自然景观类地名占比其次,受地形、水文因素影响明显;文化景观类地名在绿洲中部较密集,整体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他各类别地名受不同因素影响呈不同分布特征,其中“吐木”型地名地貌形态指向性明显,渠系型地名随距渠系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对应型地名多分布于水系周边,在河流上游沿河分布明显,河流中游沿渠分布明显.地名文化景观分布特征和成因的分析可为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对区域文化脉络、历史沿革和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苏河流域 地名 文化景观 空间分布 成因分析
下载PDF
高原湖泊平坝区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析——以环滇池地区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涛 李君 +2 位作者 陈长瑶 王海燕 李立晓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1-239,共9页
以环滇池1006个乡村"涉水"地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统计分析,借助GIS中核密度分析、象限分析、缓冲区分析及泰森多边形分析,可视化分析地名文化景观,从而揭示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乡... 以环滇池1006个乡村"涉水"地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统计分析,借助GIS中核密度分析、象限分析、缓冲区分析及泰森多边形分析,可视化分析地名文化景观,从而揭示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乡村"涉水"地名分布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集中分布于滇池北岸、西南和南岸坝区的三角洲、山前冲积平原和缓坡地带,随海拔升高地名减少。②乡村"涉水"地名变化反映滇池水位的涨落,集中分布于滇池0~4 km范围内,距离滇池越近,人类依靠滇池从事生产、生活等相关活动越频繁。③乡村"涉水"地名来源一脉相承,以滇池为源,位于滇池北岸、东南岸和西南岸的坝区地名关系相互影响较大,与人口集中分布区吻合,乡村间往来密切,影响强度较深,但服务范围半径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平坝区 “涉水”地名 GIS空间分析 环滇池 文化景观 乡村聚落
原文传递
青海河湟谷地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
7
作者 胡晓 陈宗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3-91,共9页
地名是群体共有的精神记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脉的延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分类统计法、核密度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河湟谷地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河湟谷地地名可以分为自然景观类... 地名是群体共有的精神记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脉的延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分类统计法、核密度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河湟谷地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河湟谷地地名可以分为自然景观类、人文景观类和其他类3个大类;(2)河湟谷地地名呈现以西宁市为中心,沿湟水、黄河和大通河等水系向周围辐散降低的方向性趋势;(3)自然景观类地名充分体现了河湟谷地先民们依山傍水、趋利避害的自然选择,折射出粗犷、朴直的自然环境;(4)人文景观类地名反映了河湟谷地多民族融合发展及地处边地要塞的特征。本文可为河湟谷地的多民族融合发展、历史人口迁移和文化传承等研究提供地名文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河湟谷地 核密度分析 标准差椭圆
下载PDF
基于GIS的长春市地名文化景观分析
8
作者 赵芷岑 董姝娜 杨唯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19-127,共9页
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利用GIS中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平滑法,从空间可视化与量化角度分析长春市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春市自然景观类地名分布受地形与水文条件影响最大,集中分布于长春市区及下辖县市,反映了自然要素在地名... 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利用GIS中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平滑法,从空间可视化与量化角度分析长春市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春市自然景观类地名分布受地形与水文条件影响最大,集中分布于长春市区及下辖县市,反映了自然要素在地名命名过程中的直接影响。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在人口集中的中心城区,经济越发达,地名的分布集中程度越高。地名含义变化受聚落、军事、交通、建筑工程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文化景观 GIS 长春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宁夏中卫县地名文化景观分析 被引量:98
9
作者 李建华 米文宝 +1 位作者 冯翠月 杨显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卫县域内地名的字频、来源、文化景观进行定量分析。借助GIS技术,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接合,进行分析,并建立专题地图,使其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异可视化。研究得出,中卫县地名景观反映了中卫县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卫县域内地名的字频、来源、文化景观进行定量分析。借助GIS技术,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接合,进行分析,并建立专题地图,使其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异可视化。研究得出,中卫县地名景观反映了中卫县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两山一漠夹一河的地形地貌的自然环境特征,蕴含了中卫县域内独特的边塞文化、移民文化、方言文化方面的信息。并在空间上表现出,地名密度和人口密度分布的正相关性,山水类地名分布与地形地貌的一致性,军防类地名分布与长城的紧密相关性,方言类地名分布与交通的负相关性,而姓氏类地名在各乡镇都较多,分布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GIS应用 中卫 文化景观
下载PDF
基于GIS的承德乡村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8
10
作者 孙百生 郭翠恩 +1 位作者 杨依天 葛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4-251,共8页
将承德地区乡村地名作为离散点,以GIS中移动搜索法的点距离空间平滑分析法为支撑,从地理区域这一角度分析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承德地区自然类景观,以"山"、"水文"、"动植物"命名的地名... 将承德地区乡村地名作为离散点,以GIS中移动搜索法的点距离空间平滑分析法为支撑,从地理区域这一角度分析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承德地区自然类景观,以"山"、"水文"、"动植物"命名的地名分布主要位于中低海拔高度的平坦地区;承德地区乡村地名文化景观划分为军事活动类、经济活动类、房屋建筑类、美愿与纪念类、满蒙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类,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当地历史时期的军事、生产生活、社会变迁的相对频繁程度以及人口稠密情况基本上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移动搜索法 点距离法 空间平滑 承德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32
11
作者 陈晨 修春亮 +1 位作者 陈伟 李程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0-429,共10页
将北京市地名作为离散点,以GIS中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平滑法为支撑,从地理区域这一角度分析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突破了以行政分区表达空间变化的通常框架。通过对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一定程度反映出北... 将北京市地名作为离散点,以GIS中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平滑法为支撑,从地理区域这一角度分析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突破了以行政分区表达空间变化的通常框架。通过对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一定程度反映出北京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功能分区,同时对探索北京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借鉴意义。研究发现:北部与西部山区为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区,与北京自然地理特征相吻合;中部与东南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带为文化景观类地名集中区;各文化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具有差异,中部为政治、商业、园林、建筑与工程文化类地名集中区,东南部为经济、水利工程类地名集中区,西北部与东部是军事文化类地名集中区,西北部与东北部为园林文化类地名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核密度估计法 北京
下载PDF
基于GIS的新会地名文化景观分布、演进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琳 王馨儿 曾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85,共14页
运用GIS核密度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地方志查阅、村民访谈,对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城乡聚落、居住区和地片2270个地名文化景观进行研究,发现新会地名呈北密南疏、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特征,自然景观类地名数量较少,依古兜山、牛牯岭及谭江西... 运用GIS核密度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地方志查阅、村民访谈,对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城乡聚落、居住区和地片2270个地名文化景观进行研究,发现新会地名呈北密南疏、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特征,自然景观类地名数量较少,依古兜山、牛牯岭及谭江西江支流带型分布,人文景观类地名数量较多,沿会城、司前、罗坑等镇街中心及区境三省道多点串珠式分布,分布中心由潭江上游支流向东部下游两岸摆动迁移。各类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宋代以来大量人口的迁入与融合,明代开始海洋堆积成陆的变迁和随之激增的农业生产,民国时期民族文化复兴思潮,近代以来大量的侨乡文化以及现代房地产商业化的快速兴起都对新会地名分布演变产生影响。自然环境从古至今对由聚落选址决定的地名空间分布具有持续重要影响,人文特征对聚落内涵的表达比单纯的自然环境特征越来越多地获得聚落居民认可。近年来,房地产快速商业化催生大量“大、怪”地名,对居住区自然人文内涵的表达存在程度较大的偏差,严重地破坏了地名文脉及地方文化的传承,亟须通过研究新会地名文化演变规律、加强规范管理、营造正向社会氛围、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等方式进行正确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核密度估计法 空间分布 新会
下载PDF
保定市新住区地名文化景观的形式与内涵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茜 刘桂林 +2 位作者 齐秀静 张俊艳 颉芳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144-20145,20153,共3页
运用景观学和语言学观点对保定市新增住区地名的外在形式和内涵进行分析,结合其发展中存在的优缺点,分析当代城市住区地名发展的趋势和变化。
关键词 城市地名 文化景观 住区 命名
下载PDF
福州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涂平 周千千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99-206,共8页
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域,按照地名反映出的自然及人文特征进行统计分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地名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与人类景观类地名的空间分布非随机且呈显著的集聚模式,形成“中部高、外围低”... 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域,按照地名反映出的自然及人文特征进行统计分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地名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与人类景观类地名的空间分布非随机且呈显著的集聚模式,形成“中部高、外围低”的核密度分化特征;对地名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从高到底排序依次为文物古迹数量、人均GDP、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年均降水量、坡度与路网密度;地名的空间分异受到自然生存环境与社会人文活动的综合约束作用,其中,文物古迹数量与人均GDP的交互占据主导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空间分布 地理探测器 福州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上海市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亢娜 贾文毓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23-128,共6页
地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承载着一定地域历史时期以来的地理、历史或文化状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上海市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统计法和GIS技术,对各行政级别的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对探索上海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 地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承载着一定地域历史时期以来的地理、历史或文化状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上海市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统计法和GIS技术,对各行政级别的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对探索上海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借鉴意义.研究指出:自然景观类地名多分布于东部、西南部,与上海的自然地理特征相吻合;东部与东南部是文化类地名的集中区,但各类文化地名的分布也存在着差异.上海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反映出历史以来上海市独特的盐文化、海防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以及移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上海 文化景观 GIS应用
下载PDF
基于GIS的泉州市古街巷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 被引量:5
16
作者 凌欢 林杜锐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48-55,共8页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核密度分析法,对泉州市古街巷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西北部和南部为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区,与泉州市的自然地理特征相符;中部为文化景观类地名集中区,是历史上泉州古城人...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核密度分析法,对泉州市古街巷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西北部和南部为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区,与泉州市的自然地理特征相符;中部为文化景观类地名集中区,是历史上泉州古城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是泉州古城的中心;各文化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也存在差异。另外,泉州市古街巷地名存在资料记录不全和建设性破坏的问题,建议加强城市古街巷地名普查,进行系统梳理并建立档案,将地名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规划相结合,以及通过书籍、文学、碑牌、民间口述故事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宣传地名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街巷 地名文化景观 核密度分析 GIS(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布 泉州市
下载PDF
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俊玲 乔诗尧 《绿色科技》 2022年第7期143-146,共4页
指出了地名文化景观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具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为探寻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脉络、当前研究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对地名及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不同阶段地名... 指出了地名文化景观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具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为探寻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脉络、当前研究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对地名及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不同阶段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及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情况,能够反映出其研究内容逐渐深入,方法逐步多元,对地名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并且总结了出目前对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包括反映人地关系、映射空间认知与地方认同、体现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GIS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天山北坡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盼 王宏卫 +2 位作者 杨胜天 隋学佳 刘枝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6-524,共9页
通过利用地理信息手段对新疆天山北坡的地名文化景观进行可视化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地名进行分类,共分划分出了兵团类、自然类、工(宫)运类、民族类、数字类、姓氏类、直属类、移民类与其他类地名共9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将点... 通过利用地理信息手段对新疆天山北坡的地名文化景观进行可视化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地名进行分类,共分划分出了兵团类、自然类、工(宫)运类、民族类、数字类、姓氏类、直属类、移民类与其他类地名共9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将点状化的地名进行分类分层和核密度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地名集聚和分布状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着眼于新疆天山北坡的历史、经济、自然、民族文化等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地名集聚和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区域地名整体较集中地分布在南部天山与北部沙漠盆地之间的几个绿洲城镇集群附近,其余9种类型地名除直属类分布较离散外,其他类型基本都分布在中部绿洲条带线上,呈现出各自历史情况、经济条件、自然特征和包括屯垦、民族、移民以及新疆地域文化特色规律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地名文化景观 核密度分析 新疆
下载PDF
基于GIS的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海燕 李庆雷 +2 位作者 王涛 李云涛 廉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28-36,共9页
研究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分布,对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陆良县地名志》所载的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进行分类,借助GIS核密度估计法,揭示陆良县地名文化景... 研究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分布,对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陆良县地名志》所载的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进行分类,借助GIS核密度估计法,揭示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陆良县地名以人文景观类地名为主,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70.88%,人文景观类地名中,人工建筑类地名最多,也是陆良县地名总数中占比最多的地名,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6.24%,蕴含着区域悠久的人类历史文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自然景观类地名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9.12%,其中,山类地名最多,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18.57%,是陆良县地名总数占比居第二的地名。2)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平缓的坝子地区,与人类活动和人口分布趋于一致性。3)陆良县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孕育的爨文化、农耕文化、军垦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共同造就了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独特性和综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空间分布 核密度估计法 陆良县
下载PDF
基于GIS的武威地区乡村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雨菡 党国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55-63,74,共10页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各民族文化起源、地理沿革、行政更替的真实记录。基于天地图、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等互联网资源,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库,通过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以...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各民族文化起源、地理沿革、行政更替的真实记录。基于天地图、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等互联网资源,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库,通过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以甘肃省武威市7833个乡村聚落地名为研究对象,从“类”和“位”2个角度挖掘分析了研究区地名的类型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武威市7833个地名可分为自然景观类地名与人文景观类地名两大类,其中自然景观类地名进一步划分为地形、水文、动植物3类;人文景观类地名划分为姓氏、方位、建筑工程、军事防御、经济活动、美愿、少数民族语言等7类;研究区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高海拔地区和东北部荒漠区,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空间分布 地名文化景观 GIS 武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