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涵泳”不能写成“涵咏”
- 1
-
-
作者
杨广英
-
机构
安徽灵璧师范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6年第10期20-20,共1页
-
文摘
请看下面的例句:
①这是一个难度不大的问题.然而要体会其妙处,须引导学生吟诵、涵咏、品味意境。(《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9期)
-
关键词
“涵咏”
“涵泳”
《中学语文教学》
引导学生
例句
吟诵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涵泳”不宜写成“涵咏”
- 2
-
-
作者
龙丽伟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32,共1页
-
-
关键词
“涵泳”
“涵咏”
读书方法
中学
语文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如何理解阅读课的“涵咏”
- 3
-
-
作者
何倩
-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第一初级中学
-
出处
《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第28期43-44,共2页
-
文摘
教育部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期间,我听了温儒敏教授“关于语文课改及阅读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的演讲。在演讲阅读教学问题时,温教授给我们布置了这样一道题——如何理解阅读课的“涵咏”,结合各自的教学体会加以说明。
-
关键词
“涵咏”
阅读课
国家级培训
中小学教师
写作教学
语文课改
教学问题
教学体会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涵泳”不作此“涵咏”
- 4
-
-
作者
李翔翥
-
机构
河南固始县慈济高级中学语文组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5年第5期76-78,共3页
-
文摘
“涵泳”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国语教学法和读书法之一,也是检验学习者母语学习水平优劣的重要标尺。在当今社会“国学热”背景之下,“涵泳”也是一种研习国学之道。但笔者在阅读一些谈论语文教法,学法,论道“国学”的报章杂志,甚至中学语文教科书时,经常会看到将“涵泳”写作“涵咏”的情况。其实,各大型语文辞书告诉我们:只有“涵泳”,而无“涵咏”一词。“涵咏”当为“涵泳”传写之误,当为未审“涵泳”古义之朔,而主观臆测,妄改专文所致。
-
关键词
“涵泳”
“涵咏”
“国学热”
语文教科书
学习水平
报章杂志
“国学”
语文辞书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涵泳”不能写作“涵咏”
- 5
-
-
作者
郑雅君
-
机构
河北昌黎师范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3年第2期40-40,共1页
-
文摘
“涵泳”对读书来说很重要,但有不少人不明其义,把它写作“涵咏”。例如: ①二是要沉潜涵咏,重在领悟。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9期) ②“腹有诗书”之“有”是占有,必须通过诵读、默读而涵咏。
-
关键词
“涵泳”
“涵咏”
语文教学
汉语
词义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涵咏”应为“涵泳”
- 6
-
-
作者
宋桂奇
-
机构
江苏省常州戚墅堰实验中学
-
出处
《语文月刊》
2017年第2期94-94,共1页
-
文摘
《咬文嚼字》2016年第10期《“厚积”才能“薄发”?》中有这样一句:“‘约取’是指眼光独到,目标明确,沉潜涵咏。”可笔者遍查辞书,均不见“涵咏”词目,故而怀疑它是“涵泳”之误写。据《汉语大词典》可知,“涵泳”本义为“潜游”,刘逸注西晋左思《吴都赋》“涵泳乎其中”云:“涵,沉也;泳,潜行也。”
-
关键词
“涵泳”
“涵咏”
《汉语大词典》
《咬文嚼字》
目标明确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何来“涵咏”?
- 7
-
-
作者
胡礼湘
-
机构
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
出处
《语文月刊》
2011年第4期60-60,共1页
-
文摘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280页有篇鉴赏罗隐《雪》的文章,其开头一段是:“有一类诗,刚接触时感到质木无文,平淡无奇,反复涵咏,却发现它自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罗隐的《雪》就是这样的作品。”品读这段话,“反复涵咏”令人生疑,
-
关键词
“涵咏”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雪》
罗隐
反复
文章
开头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涵咏”还是“涵泳”
- 8
-
-
作者
夏松平
-
出处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7年第10期18-18,共1页
-
文摘
“在我看来.这不仅仅代表了曹老师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推崇,也是对课文语言和评点涵咏的推崇。文不甚深.言不甚白,《三国演义》是适合朗诵的,结合圈点勾画、涵泳品味,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
关键词
“涵泳”
“涵咏”
传统教学手段
《三国演义》
教学效果
最大化
老师
课文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学科实施新课程思路框架
- 9
-
-
作者
李永元
-
出处
《现代教学》
2009年第11期25-25,共1页
-
文摘
一、实施框架主题1:改进阅读.发展语言能力——在“研读”与“涵咏”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内容:(1)阅读学习中的语言探究;(2)有效阅读的方法研究;(3)学习过程中的有效练习。主题2:淡化情节分析,加强语言实践——情境切合感悟。
-
关键词
新课程
学科
阅读学习
语言能力
语言实践
语文素养
“涵咏”
有效阅读
-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还原文言文教学“悟”的本色
- 10
-
-
作者
冯红梅
-
机构
格尔木市第二中学
-
出处
《青海教育》
2011年第6期18-18,共1页
-
文摘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么一段话:“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选人课本的文言文,是一眼汩汩流淌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古井,历经千年而不衰。学生要通过文章去透视文化、洞悉作者,就必须完全地深入文章,用心去领会、去体验、去感受,“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教师要高屋建瓴,引领学生在对文章的“涵咏”中“顿悟”。
-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悟”
民族精神文化
引导学生
还原
语文老师
“顿悟”
“涵咏”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涵泳”探源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王本利
-
机构
安徽砀山职教中心
-
出处
《语文月刊》
2015年第3期94-95,共2页
-
文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里有这样两个句子:①在读这样“有句无篇”的作品时,我们不妨对这些写景佳句多加涵咏、玩赏,品出其精微的诗艺来。(第23页)②我们在诵读时,要因声求气,涵泳诗韵,完美地再现和品味这一情、景、理、声交融的美妙诗境。(第27页)“涵泳”对读书来说很重要,是古人和今人都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果真也可以写作“涵咏”吗,我一时也拿不准,决定深入探究一下。
-
关键词
“涵泳”
中国古代诗歌
读书方法
实验教科书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散文欣赏
“涵咏”
-
分类号
G7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