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淡综合症”:当代青年群体的新型生活观
1
作者 杨鑫 王岩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212,共9页
“淡淡综合症”是在当代青年群体中普遍流行的一种新型生活观,具体表现为青年群体在情绪状态上的平淡、在兴趣爱好上的寡淡、在社交活动上的冷淡以及在学习工作上的看淡。在主体需求、加速社会、多元思潮及新兴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 “淡淡综合症”是在当代青年群体中普遍流行的一种新型生活观,具体表现为青年群体在情绪状态上的平淡、在兴趣爱好上的寡淡、在社交活动上的冷淡以及在学习工作上的看淡。在主体需求、加速社会、多元思潮及新兴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淡淡综合症”迅速产生并在青年群体中“爆火”,在促进青年心理健康发展、构建青年良性社交活动、强化青年主流价值认同及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从提升青年素养、加强社会保障、强化价值引领、增强网络监管等多个维度出发,科学应对青年群体的“淡淡综合症”,共同构筑青年成长、成才的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淡综合症” “淡人” 生活观
下载PDF
国资改革的“淡马锡之路”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桂芳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4-40,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面临更多的风险,同时在公司治理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其他国家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从新加坡经验入手,根据相应的资料,对公司运作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公司完善的法人治理。
关键词 公司治理 风险 “淡马锡之路”
下载PDF
略论《溪山琴况》中的“和”与“淡”对二胡演奏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姗姗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6-89,共4页
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不仅提出一套古琴演奏技法的要求,同时阐明了琴乐的审美原则和所应达到的思想意境,具有独到的美学价值。"二十四况"中尤以"和"、"淡"最为关键。在器乐学习和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 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不仅提出一套古琴演奏技法的要求,同时阐明了琴乐的审美原则和所应达到的思想意境,具有独到的美学价值。"二十四况"中尤以"和"、"淡"最为关键。在器乐学习和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将技巧和心态、心境的培养有机结合以来,方能达到习琴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山琴况》 “和” “淡 二胡演奏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文“淡”论与茶文化的道家精神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斌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5-346,共2页
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的浸润之下,茶文化的淡泊之性与我国古代诗文"淡"论的平淡之美不谋而合。茶文化和古代诗文虽然分属不同文化范畴,但都彰显了庄子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求真、求道精神。因此,正确认识茶文化和... 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的浸润之下,茶文化的淡泊之性与我国古代诗文"淡"论的平淡之美不谋而合。茶文化和古代诗文虽然分属不同文化范畴,但都彰显了庄子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求真、求道精神。因此,正确认识茶文化和古典诗文之间的联系和文化内涵,对于正确认识茶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文审美特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诗文 “淡 道家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淡”范畴与茶道精神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斌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6-347,共2页
我国古代文论"淡"范畴的发展不仅催生了崇尚淡泊之性、平淡之美的文学形式,而且还与我国传统茶道精神形成了天然的契合。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论"淡"范畴与茶道"和"、"静"、"真"等... 我国古代文论"淡"范畴的发展不仅催生了崇尚淡泊之性、平淡之美的文学形式,而且还与我国传统茶道精神形成了天然的契合。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论"淡"范畴与茶道"和"、"静"、"真"等精神的联系,探讨茶道文化及古代文论的道家精神,从而探究我国传统茶道精神和古代文论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范畴 茶道精神 道家 哲学
下载PDF
以“淡”为乐:生活质量主观维度探析
6
作者 周长城 吴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76-81,共6页
“淡”已逐渐成为中国“新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的核心内涵,并且可能为生活质量主观维度提供更为合理的建构方向。“淡”包含着二重社会构成机制:其一是惯习和实践能动性所构成的社会区隔意义;其二为“新中产”价值观与传统德行追求相呼... “淡”已逐渐成为中国“新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的核心内涵,并且可能为生活质量主观维度提供更为合理的建构方向。“淡”包含着二重社会构成机制:其一是惯习和实践能动性所构成的社会区隔意义;其二为“新中产”价值观与传统德行追求相呼应而形成的社会伦理内涵。对“淡”的分析提示在构建生活质量主观维度时,首先应充分理解此指标内包含的主体性,其次应辩证理解不同文化对幸福感的分层级阐释,注重文化本土性对指标内在效度的影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本土适用性与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幸福观 “淡 “新中产” 主观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由“静”至“淡”——温克尔曼道德诗学的显在及潜隐
7
作者 高艳萍 《阅江学刊》 2016年第4期102-110,共9页
温克尔曼在其《美术模仿论》中提出的关于拉奥孔群像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实际上是一种道德诗学的建构。《古代艺术史》中,温克尔曼部分地放弃了对道德指向的执著而寻求美的原则,却指出静穆的形相是出自审美原则的需要,... 温克尔曼在其《美术模仿论》中提出的关于拉奥孔群像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实际上是一种道德诗学的建构。《古代艺术史》中,温克尔曼部分地放弃了对道德指向的执著而寻求美的原则,却指出静穆的形相是出自审美原则的需要,道德诗学由此潜隐,与之同时,其审美偏好从拉奥孔式的静穆转向尼俄柏式的"淡",其因由不仅在于美的原则的内在驱动,也在于其反基督教趣味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克尔曼 静穆 “淡 拉奥孔 道德诗学
下载PDF
“淡”范畴的哲学根基探析
8
作者 周斌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深受传统哲学的浸染。道家对“淡”范畴的哲学滋养贡献最大,老子、庄子、葛洪等人都曾直接言及“淡”,对“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和建构,滋养了以“淡”为美的思... “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深受传统哲学的浸染。道家对“淡”范畴的哲学滋养贡献最大,老子、庄子、葛洪等人都曾直接言及“淡”,对“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和建构,滋养了以“淡”为美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儒家积极倡导的“以理节欲”“贵和致中”和“温柔敦厚”等思想浸润了“淡”,对“淡”范畴的内涵生成、审美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家的“中道”“悟空”“无我”等思想也都与“淡”有着一定程度的默契,熏陶着“淡”范畴的审美内涵生成与主体人格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淡 范畴 哲学根基
下载PDF
因水而“淡”,“淡”中有味——解读汪曾祺文风
9
作者 刘希乐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在汪曾祺的作品中,“水”的出现频率极高。水以其纯净、平淡的特质影响了汪曾祺作品的语言风格。汪曾祺散文如水之“淡”的语言风格,与作者淡泊的气质也是一致的。语言风格虽“淡”,却“淡”而有味,文体峻洁,句短情长。“淡”中还可见... 在汪曾祺的作品中,“水”的出现频率极高。水以其纯净、平淡的特质影响了汪曾祺作品的语言风格。汪曾祺散文如水之“淡”的语言风格,与作者淡泊的气质也是一致的。语言风格虽“淡”,却“淡”而有味,文体峻洁,句短情长。“淡”中还可见“童真”,多用拟人修辞,并以水为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文风 “淡 童真
下载PDF
论苏辙诗的“淡静有味”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31-34,共4页
苏辙诗具有"淡静有味"的特点。诗歌语言平淡自然,不华丽;写作情感呈现中性化特征,温和宁静;表达方式偏重议论;善于从人生体验中进行哲学思考,融理于景,意蕴深厚,余味无穷。
关键词 苏辙诗 “淡静” “有味”
下载PDF
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淡”美风格诉求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2,共2页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电视剧的创作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新世纪热播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分析,从故事、人物塑造与表演、影像、音乐四个方面思考其对中国传统美学风格"淡"美的承继,以期对挖掘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电视剧的创作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新世纪热播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分析,从故事、人物塑造与表演、影像、音乐四个方面思考其对中国传统美学风格"淡"美的承继,以期对挖掘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意义和价值、打造电视剧的民族文化品牌做一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美 农村题材电视剧 新世纪
下载PDF
“淡”趣之美——魏晋玄学的人格审美理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志远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2-65,共4页
"淡"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雅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倾向。它孕育于道家哲学之中,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淡泊、崇尚飘逸的人格追求。经过魏晋玄学的发展而成为一种审美文化,从此显示了魏晋士人... "淡"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雅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倾向。它孕育于道家哲学之中,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淡泊、崇尚飘逸的人格追求。经过魏晋玄学的发展而成为一种审美文化,从此显示了魏晋士人独到的人格审美理想魅力。至此,"初发芙蓉"之美得到崇尚,为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及人格审美理想的追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 魏晋玄学 人格审美理想
下载PDF
浅谈以李贽为代表的反“淡和”主情思潮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杨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6-58,共3页
主情思潮音乐思想,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最为合理的音乐美学思想。它以“童心”说为基础,以自然为准则,以主情为特征,向传统的礼乐思想发起挑战。是封建主义没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思想愿望在音乐美学领域的强烈反映。
关键词 “淡和”说 “童心”说 主情思潮
下载PDF
妙在阳刚阴柔之间——中国古典诗歌的冲和平淡之美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楚藩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5期30-36,共7页
中国古典诗文艺术风格的分类,曾经历了一个由简至繁、由繁而简的过程。魏时曹丕分为雅、理、实、丽四体;南齐刘勰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体;唐·李峤分形似、质气、情理、直置、雕藻、影带、宛转、... 中国古典诗文艺术风格的分类,曾经历了一个由简至繁、由繁而简的过程。魏时曹丕分为雅、理、实、丽四体;南齐刘勰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体;唐·李峤分形似、质气、情理、直置、雕藻、影带、宛转、飞动、清切、精华十体;皎然分“十九体”;晚唐司空图则有“二十四诗品”;宋·严羽渐归为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九体,优游不迫、沉着痛快两大类;清·姚鼐则明确归为阳刚、阴柔对立之两大类。姚鼐本《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用一系列形象比喻说明两类艺术风格的特色:“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呆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刚阴柔 中国古典诗歌 司空图 姚鼐 诗品 “淡 艺术风格 清奇 至味
下载PDF
“淡定”的领导风格形成基础论
15
作者 胡婷 《克拉玛依学刊》 2014年第4期26-28,共3页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需要形成一种"淡定"的领导风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领导理论是"淡定"的领导风格形成的重要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淡定"的领导风格的形成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淡定&qu...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需要形成一种"淡定"的领导风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领导理论是"淡定"的领导风格形成的重要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淡定"的领导风格的形成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淡定"的领导风格产生的社会条件则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领导者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实践活动则是其领导风格形成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定” 领导风格 形成基础
下载PDF
说“淡”
16
作者 李戎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47-48,共2页
说“淡”李戎“淡”是一种美的境界,是一种品位极高的美。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需先生在台湾出版的《国文天地》杂志第六卷第八期的《荣趣》一文中说:“我喜欢淡:譬如淡蓝的天,淡绿的湖,淡泊的陶诗,淡如水的交往。记得弘一法师为广安... 说“淡”李戎“淡”是一种美的境界,是一种品位极高的美。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需先生在台湾出版的《国文天地》杂志第六卷第八期的《荣趣》一文中说:“我喜欢淡:譬如淡蓝的天,淡绿的湖,淡泊的陶诗,淡如水的交往。记得弘一法师为广安法师写过一幅字日;‘世法唯恐不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 初发芙蓉 以无为本 魏晋玄学 诸葛亮 人生理想 山东师范大学 柏拉图 古希腊人 美的境界
下载PDF
对美学重要范畴“淡”的考察
17
作者 林文遐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91-94,共4页
"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最早是由老子提出来的。在历史的发展中,经过历代文人的追求和探索,丰富了"淡"的内涵,使"淡"超越了它的本义,升华为表现一种审美精神的审关范畴。
关键词 “淡”美
下载PDF
美学笔札:浓淡疏密
18
作者 邓牛顿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5-9,共5页
美学笔札:浓淡疏密邓牛顿浓淡篇浓和淡,一般指对色彩的感觉而言。可味觉、嗅觉、甚至触觉亦有浓淡之分。“春风淡淡,清昼永,落英千尺。”(宋吕渭老《西江月慢》)词人对春的感觉,似乎不止在风,而是包涵着弥漫在春风中的全部的色... 美学笔札:浓淡疏密邓牛顿浓淡篇浓和淡,一般指对色彩的感觉而言。可味觉、嗅觉、甚至触觉亦有浓淡之分。“春风淡淡,清昼永,落英千尺。”(宋吕渭老《西江月慢》)词人对春的感觉,似乎不止在风,而是包涵着弥漫在春风中的全部的色、香、味,整个春的气息。移之于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范畴 艺术美学 笔札 《琵琶记》 美学风格 中国文人 时空距离 “淡 艺术表现
下载PDF
咸与淡
19
作者 光盐 《天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9-49,共1页
如果把“咸”字与“淡”字连在一起,按汉语的规则和习惯,人们都会把它们理解为是区分两种截然不同味觉的词语。因为它们的词义相反。 然而这里说的咸与淡却是“同义”词。 众所周知,盐是咸的。盐,无论是我们原先食用过的粗盐,还是现在... 如果把“咸”字与“淡”字连在一起,按汉语的规则和习惯,人们都会把它们理解为是区分两种截然不同味觉的词语。因为它们的词义相反。 然而这里说的咸与淡却是“同义”词。 众所周知,盐是咸的。盐,无论是我们原先食用过的粗盐,还是现在经过加工的精盐,其颗粒方方正正,外观品质洁白纯净;其内在品质无毒味咸,兼具调味和防腐等功能;它还有一高贵品质是,一旦被人使用后,就适时隐退(溶化),而给人留下味在其中、功在其后的果效。 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 基督徒 泊名利 宝训 持守 防变 味咸 粗盐 方方 外观品质
下载PDF
晚明文人画的审美转向——从董其昌以“淡”为宗的绘画美学思想说起
20
作者 庞晓菲 王金鑫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董其昌顺应时代审美潮流,追随苏东坡等人尚"淡"的脚步,继续发展、深化这一绘画程式,给予文人画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极大地构建出中国古代文人画尚"淡"的审美风尚,并最终奠定了文人画崇高的历史地位。尚"淡&qu... 董其昌顺应时代审美潮流,追随苏东坡等人尚"淡"的脚步,继续发展、深化这一绘画程式,给予文人画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极大地构建出中国古代文人画尚"淡"的审美风尚,并最终奠定了文人画崇高的历史地位。尚"淡"的美学思想贯穿于董其昌的人生观、哲学观和书画文艺观,在文人画的审美思想中体现得最为突出。他在理论上揭示文人画"淡"的审美实质、在创作上归纳文人画"淡"的实现途径,并对晚明以后乃至当今画坛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绘画 “淡 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