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远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37,共2页
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渗透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材“问题探讨”处安排了“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此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 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渗透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材“问题探讨”处安排了“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此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和后面内容的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原装置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示实验装置 渗透作用 流动 水分 生物教材 跨膜运输 植物细胞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远 《中学生物学》 2007年第9期50-51,共2页
生物学科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反映的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制作的模型、挂图、动画等进行直观教学,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顶端优势”时,教师... 生物学科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反映的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制作的模型、挂图、动画等进行直观教学,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顶端优势”时,教师可以选取顶端优势现象明显的盆景或枝条让学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示实验装置 渗透作用 水分 直观教学 其他学科 生物学科 生命活动 事半功倍
下载PDF
“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的改进
3
作者 张建宇 黄秦苇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7年第3期26-26,共1页
现行全日制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58页对“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的演示实验有如下叙述:“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处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液面... 现行全日制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人教版)第58页对“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的演示实验有如下叙述:“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处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液面的高度相等。过一段时间,观察漏斗内液面的高度是否发生了变化。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示实验 渗透作用 水分 《生物》 蔗糖溶液 漏斗 人教版 第一册
下载PDF
关于“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实验改进
4
作者 李文雄 《实验教学与仪器(高中版)》 2005年第12期17-17,共1页
新编高中生物教材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中,有一个教师演示实验:“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此实验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关键词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实验改进 渗透作用 生物教材 演示实验 实际操作 高中 新编 教师
下载PDF
介绍一种“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演示实验装置 被引量:1
5
作者 祝华珍 申定健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5-55,共1页
“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实验的演示、讲解以及学生观察,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渗透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 “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实验的演示、讲解以及学生观察,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渗透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教材中介绍: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玻璃纸,向漏斗口注入蔗糖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示实验装置 渗透作用 流动 水分 蔗糖溶液 生物学教学 渗透现象 学生观
下载PDF
土壤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渗透调节与光合作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武玉叶 李德全 +1 位作者 赵世杰 邹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52-758,共7页
在土壤水分胁迫过程中,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昌乐5号、北农2号与抗旱性弱的品种济南13、鲁麦5号相比,渗透调节能力高0.41MPa~0.604MPa;相对含水量少降7%~8%;叶片水势少降0.40MPa~0.41MPa.水分胁迫使叶片光合能力下降,抗旱性强的品种与... 在土壤水分胁迫过程中,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昌乐5号、北农2号与抗旱性弱的品种济南13、鲁麦5号相比,渗透调节能力高0.41MPa~0.604MPa;相对含水量少降7%~8%;叶片水势少降0.40MPa~0.41MPa.水分胁迫使叶片光合能力下降,抗旱性强的品种与抗旱性弱的品种相比,其下降的平均百分数为:光合速率前者比后者少降17%~22%;气孔导度少降21%~23%;表观量子产额少降5%~36%;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少降6%~8%;羧化效率少降10%~21%.说明土壤水分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通过渗透调节使光合作用从气孔调节、光化学过程到暗反应都比抗旱性弱的品种下降幅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胁迫 渗透调节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岩石中的渗透率、流体流动及热液成矿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利敏 张德会 席斌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9-310,共12页
热液成因的固体金属矿床形成过程中都曾拥有一段流动的历史。成矿物质以溶液的形式从矿源地穿过孔隙或断裂达到了现在的栖身之所,在此过程中流体通过的路径决定了它们的走向,而溶液本身也改变了路径的特征。因此,对于此类矿床的研究不... 热液成因的固体金属矿床形成过程中都曾拥有一段流动的历史。成矿物质以溶液的形式从矿源地穿过孔隙或断裂达到了现在的栖身之所,在此过程中流体通过的路径决定了它们的走向,而溶液本身也改变了路径的特征。因此,对于此类矿床的研究不能仅仅囿于眼之所见,而应将古流体流动的观念融入其中,并考察它们的跋涉之路。文中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岩石孔隙、断裂介质及与其相关渗透率对热液成矿作用的控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对岩石渗透率、渗透率的影响因素、岩石中流体流动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讨论了渗透率对于热液成矿作用深度、成矿规模、矿质沉淀机制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藉此在固体金属矿床研究中强化流"体运动"的观念,并促进构造地质学和成矿作用地球化学间一个新研究方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流体流动 热液成矿作用
下载PDF
外源渗透物质对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水分状况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简报) 被引量:6
8
作者 武玉叶 李德全 +1 位作者 赵世杰 邹琦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9年第1期23-26,共4页
用KCl、KNO_3、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脯氨酸溶液浸泡小麦幼苗叶片30min后以20%聚乙二醇(PEC-6000)渗透胁迫处理24h的结果表明,昌乐5号和济南13小麦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水势... 用KCl、KNO_3、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脯氨酸溶液浸泡小麦幼苗叶片30min后以20%聚乙二醇(PEC-6000)渗透胁迫处理24h的结果表明,昌乐5号和济南13小麦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水势、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明显增高,荧光参数Fv/Fm值则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幼苗 渗透物质 渗透胁迫 水分状况 光合作用
全文增补中
水分胁迫对线辣椒叶片渗透调节作用的影响
9
《中国园艺文摘》 2011年第6期200-200,共1页
以线辣椒“2号”、“6号”、“L14”品系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于定植20d(缓苗结束)后进行5个水分梯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45%、55%、65%、75%、85%(CK),
关键词 线辣椒 调节作用 水分胁迫 土壤相对含水量 渗透 叶片 盆栽方法 胁迫处理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扩张-收缩孔道流动规律新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玉良 陈玉林 +2 位作者 计秉玉 张媛 穆文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89,共6页
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喉比大,非达西现象严重是制约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原因.在国内外关于微流体流动、非达西渗流规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驱油微观流动、多孔介质内微观作用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孔道内固液... 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喉比大,非达西现象严重是制约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原因.在国内外关于微流体流动、非达西渗流规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驱油微观流动、多孔介质内微观作用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孔道内固液相互作用条件下的流体黏性系数表达式、二维流动控制方程以及相应边界条件,并进行求解计算,给出了考虑固液作用、不考虑固液作用2种情况下扩张-收缩流道流体的流动规律.数值计算表明,考虑固液作用条件下,对流体速度、切应力和流线分布均有较大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微观作用 边界层 数值模拟 扩张-收缩 微观流动
下载PDF
水稻的光合作用、生长、碳同位素分辨作用及抗渗透胁迫性对CO_2浓度增高的响应(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长连 段俊 +2 位作者 林桂珠 陈贻竹 彭少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期76-81,共6页
四个水稻 (OryzasativaL .)品种“IR72”、“特三矮 2号”、“桂朝 2号”和“Ⅱ优 44 80”在田间栽于含 35 μmol mol和 6 0 μmol molCO2 的塑料大棚中 ,自然光照。高浓度CO2 下供试水稻品种的光合速率变化表现为提高型 (“IR72”、“... 四个水稻 (OryzasativaL .)品种“IR72”、“特三矮 2号”、“桂朝 2号”和“Ⅱ优 44 80”在田间栽于含 35 μmol mol和 6 0 μmol molCO2 的塑料大棚中 ,自然光照。高浓度CO2 下供试水稻品种的光合速率变化表现为提高型 (“IR72”、“特三矮 2号”)、稳定型 (“桂朝 2号”的Pn几无变化 )和下调型 (“Ⅱ优 44 80”)。生长速率、穗重、由Δ1 3 C计算而得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和清除DPPH· 自由基的能力皆增加。除“Ⅱ优 44 80”外 ,其他 3个品种明显增高总生物量。供试品种的穗重 总生物量比不同程度地受到高浓度CO2 的改变。叶片段经PEG渗透胁迫后 ,不同的生长于高浓度CO2 者的电解质渗漏率较小。结果表明高浓度CO2 可改变水稻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关系特性 ,品种间不同的响应显示了选育适于未来高浓度CO2 下具有高产和抗逆性品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浓度CO2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13C分辨作用 渗透胁迫 抗体 品种
下载PDF
小麦叶片光合作用与其渗透调节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上官周平 陈培元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0年第4期347-354,共8页
在缓慢干旱条件下,小麦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增加,而在快速干旱下,渗透调节能力丧失。小麦叶片通过渗透调节使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降低,叶片维持较高的电子传递能力、RuBP羧化酶活性和叶绿... 在缓慢干旱条件下,小麦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增加,而在快速干旱下,渗透调节能力丧失。小麦叶片通过渗透调节使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降低,叶片维持较高的电子传递能力、RuBP羧化酶活性和叶绿体光合能量转换系统活性,并推迟了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受气孔因素限制向叶肉细胞光合活性限制转变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合作用 水分胁迫 渗透调节
下载PDF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
13
作者 黄利娟 《中国科技教育》 2004年第6期42-43,共2页
现行高二年级生物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58~59页中“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凡上过该教材的教师都知道,若按课本及教学参考书的要求进行实验.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半透膜的制取很容易(可用花生种皮、猪肠衣、牛皮纸... 现行高二年级生物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58~59页中“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凡上过该教材的教师都知道,若按课本及教学参考书的要求进行实验.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半透膜的制取很容易(可用花生种皮、猪肠衣、牛皮纸等作为半透膜进行实验),但是要在漏斗口处密封上半透膜却很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作用 演示实验装置 仪器改进 高二 生物 人教版 “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
下载PDF
“渗透作用实验”设计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友明 《中学生物学》 2001年第4期29-31,共3页
渗透作用实验是理解成熟植物细胞水分吸收原理的重要途径.人教社1990年版目前仍在使用的教材和即将启用的试验修订本新教材中,该实验采用的一直是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长颈漏斗下大上小,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表面积大,上部管径细... 渗透作用实验是理解成熟植物细胞水分吸收原理的重要途径.人教社1990年版目前仍在使用的教材和即将启用的试验修订本新教材中,该实验采用的一直是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长颈漏斗下大上小,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表面积大,上部管径细小,漏斗内蔗糖液面上升较快.因此,此设计从理论上讲具有现象明显的优点.但同时它也留给我们实践中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作用 人教社 试验修订本 新教材 实验装置 理解 创造 成熟 水分吸收 蔗糖
下载PDF
对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两点改进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积昌 《生物学教学》 1988年第2期21-21,共1页
“渗透吸水的原理”是高中《生物》课本中“水分代谢”这一节教材的重点,而“渗透压”、“吸水力”则是该节的难点。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不应用“水势”、“渗透势”等热力学概念的情况下。
关键词 渗透吸水 力学概念 水分代谢 渗透作用 渗透 漏斗管 质壁分离复原 《生物》 蛋壳膜 蔗糖分子
下载PDF
棉花对水分逆境反应的渗透调节 Ⅲ、磷肥的效应
16
作者 ROBERT C.ACKERSON 孔祥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1990年第3期10-12,共3页
将棉花(陆地棉)沙培,营养液为两种磷水平(0.5mM和5.0mM),在每种磷处理中,对棉花每日浇水或通过数次水分逆境循环使棉花适应水分逆境条件。低磷水平处理提高了适应逆境植株叶内的淀粉含量,但高磷水平处理的植株叶内淀粉含量没有增加。在... 将棉花(陆地棉)沙培,营养液为两种磷水平(0.5mM和5.0mM),在每种磷处理中,对棉花每日浇水或通过数次水分逆境循环使棉花适应水分逆境条件。低磷水平处理提高了适应逆境植株叶内的淀粉含量,但高磷水平处理的植株叶内淀粉含量没有增加。在适应逆境和不适应逆境的植株中,高磷水平处理均能提高叶内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但对渗透调节或膨压与水势之间的关系影响不大。在不适应逆境的植物中,高磷水平处理使高水势条件下叶片传导力和光合作用增强;在适应逆境的植物中,高磷水平处理提高了光合作用,但降低了叶片传导力,从而提高了单叶的水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逆境 渗透调节 磷水平 光合作用 棉花叶 磷肥 叶片 水分利用率 水平处理 可溶性糖
下载PDF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索
17
作者 马勤英 《实验教学与仪器(高中版)》 2005年第7期25-26,共2页
高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第二章第四节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利用,一般是通过渗透作用演示实验让同学们在观察中思考,从而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然后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从... 高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第二章第四节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利用,一般是通过渗透作用演示实验让同学们在观察中思考,从而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然后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从而知道当植物细胞具备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时,就能发生渗透作用。在这一节中,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难点内容,要突破难点,需要借助渗透作用演示实验。这个实验如果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做: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处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清水的烧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作用 演示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植物细胞 水分吸收 中学生物 基本结构 实验方法 蔗糖溶液 漏斗 第四节 第二章 全日制 课本 概念 难点 高二 同学
下载PDF
崩落矿岩散体流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吴爱祥 朱志根 +1 位作者 习泳 张旭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5,共4页
从崩落矿岩散体物理力学性质出发,对矿岩散体流动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把矿岩散体流动规律研究分为两个过程:整体流动和细小颗粒渗透流动。通过试验探明了放出体形和大小受矿石块度组成的影响情况;同时,采用不同矿石颗粒和废石颗粒组成,... 从崩落矿岩散体物理力学性质出发,对矿岩散体流动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把矿岩散体流动规律研究分为两个过程:整体流动和细小颗粒渗透流动。通过试验探明了放出体形和大小受矿石块度组成的影响情况;同时,采用不同矿石颗粒和废石颗粒组成,对覆盖岩层下放矿进行室内试验,分析了废石层细小颗粒渗透的过程和机理,以及细小颗粒渗透作用对放矿贫化的影响,为放矿贫化研究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 矿岩流动 放矿 渗透作用
下载PDF
脱落酸与水分胁迫下棉花幼苗水分关系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9
作者 姚满生 杨小环 郭平毅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以晋棉21和抗虫棉99B为材料,研究了脱落酸处理的棉花幼苗,在聚乙二醇(PEG)6000不同渗透胁迫(0.5MPa,0.8MPa,1.1MPa)下,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势、质膜透性以及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变化。结果表明,脱落酸... 以晋棉21和抗虫棉99B为材料,研究了脱落酸处理的棉花幼苗,在聚乙二醇(PEG)6000不同渗透胁迫(0.5MPa,0.8MPa,1.1MPa)下,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势、质膜透性以及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变化。结果表明,脱落酸能减缓水分胁迫时期棉花叶片含水量的降低,提高叶片渗透势;两个品种的SOD、POD、CAT的活性都比未处理的高;且品种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晋棉21比抗虫棉99B膜脂过氧化程度低,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在叶片中的积累。表明脱落酸能增加棉花体内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膜结构的完整性,减少水分胁迫的伤害,且晋棉21比抗虫棉抗水分胁迫能力强;同时表明抗虫棉与抗旱性没有相同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酶活性 水分胁迫 棉花幼苗 脱落酸 水分关系 过氧化氢酶(CAT) 过氧化物酶(POD) 丙二醛(MDA) 叶片相对含水量 膜脂过氧化作用 超氧歧化酶 叶片含水量 抗虫棉 渗透胁迫 聚乙二醇 质膜透性 氧化程度 氧化产物 生理基础
下载PDF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的教学
20
作者 吴久利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植物细胞 吸收 水分 演示实验 质壁分离 渗透作用 教学活动 实验程序 课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