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滋味”说的美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忠元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9,共4页
在梳理“味”成为美学范畴历史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滋味”说关注诗歌的审美作用、关注审美主体,其审美创造与审美趣味观同接受美学的观念契合等具有时代意义的美学特征,认为“滋味”说的诞生,树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纯文学标帜,促进了... 在梳理“味”成为美学范畴历史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滋味”说关注诗歌的审美作用、关注审美主体,其审美创造与审美趣味观同接受美学的观念契合等具有时代意义的美学特征,认为“滋味”说的诞生,树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纯文学标帜,促进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范畴 “滋味” 美学特征 美学意义
下载PDF
《诗品》的“滋味”说与《舞论》的“情味”论——浅析中印两国早期诗学“味”论之同异 被引量:1
2
作者 车孟杰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4-77,共4页
中国和印度在其古典诗学的发展历程中,都提出了"味"论这一重要的诗学范畴,并存在着不少联系与区别。本文试从钟嵘的《诗品》和婆罗多的《舞论》对比分析入手,来找寻中印两国早期古典诗学"味"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 中国和印度在其古典诗学的发展历程中,都提出了"味"论这一重要的诗学范畴,并存在着不少联系与区别。本文试从钟嵘的《诗品》和婆罗多的《舞论》对比分析入手,来找寻中印两国早期古典诗学"味"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更好地探究两国古典诗学"味"论之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滋味” 《舞论》 “情味”论 同异
下载PDF
“滋味”说视阈中的《秋颂》
3
作者 马若飞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中国古典诗论中的"滋味"说对各种体式的中西诗歌鉴赏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名诗《秋颂》历来为众多中外批评家所关注,然鲜有人运用"滋味"说这一品评诗歌的标准来论析此诗。从"滋味"... 中国古典诗论中的"滋味"说对各种体式的中西诗歌鉴赏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名诗《秋颂》历来为众多中外批评家所关注,然鲜有人运用"滋味"说这一品评诗歌的标准来论析此诗。从"滋味"说视阈对《秋颂》进行"情性"、"形美"以及"赋比兴"等方面的解读,可以另辟蹊径来探究此诗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味” 《秋颂》 赋比兴
下载PDF
从“滋味”到“境界”——关于文学批评的视角问题
4
作者 徐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5期175-180,共6页
对于文学批评实践 ,除了起码的审美态度外 ,还需要有合适的批评视角。这之所以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乃是由于这不仅常常为普通读者所忽略 ,更为一些对文学文本缺乏起码的尊重的所谓“职业读者” ,以“专家”的招牌所排斥。其结... 对于文学批评实践 ,除了起码的审美态度外 ,还需要有合适的批评视角。这之所以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乃是由于这不仅常常为普通读者所忽略 ,更为一些对文学文本缺乏起码的尊重的所谓“职业读者” ,以“专家”的招牌所排斥。其结果已经导致了对文学事业的伤害。本文试图就此作出讨论 ,以增强文学批评的言说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味” “境界” 文学批评 视角问题
下载PDF
慢慢走,欣赏语言的“滋味”——薛法根、窦桂梅《珍珠鸟》教学片段欣赏
5
作者 张晓华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2年第7期48-49,共2页
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中,将学法作为教学的主线,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美丽转身”,这无可厚非,可如果就方法讲方法,把方法指导和课文内容学习人为地分裂开来,使语文课堂... 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中,将学法作为教学的主线,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美丽转身”,这无可厚非,可如果就方法讲方法,把方法指导和课文内容学习人为地分裂开来,使语文课堂变成方法“练兵场”,这无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如何把方法学习和内容品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窦桂梅在教学《珍珠鸟》时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一问题,能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鸟》 教学片段 薛法根 窦桂梅 “滋味” 语文课堂教学 欣赏 语言
下载PDF
“滋味”与“味外味”辨析
6
作者 吴瑞霞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10,共4页
本文从钟嵘“滋味”与司空图“味外味”两种“味”的构成因素 ,两种“味”的实质 ,两种“味”的思维方式及两种“味”各自产生的文化背景四个方面辩析了“滋味”与“味外味”的不同。
关键词 “滋味” “味外味” 辩析
下载PDF
简论《诗品》的“滋味”说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枋笑 《河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5-77,共3页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qu...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品》 “滋味”
下载PDF
论钟嵘《诗品》的“滋味”说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茅春柳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1期16-18,共3页
“滋味”说是钟嵘《诗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赋比兴三法的合理运用、“文已尽而意有余”... “滋味”说是钟嵘《诗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赋比兴三法的合理运用、“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实现及“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磁味”说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不但对古代的诗歌创作、批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在今天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审美理论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滋味” 诗歌 《诗品》
下载PDF
“滋味”与“兴象”——《诗品》《河岳英灵集》沿革比较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天道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77-83,共7页
对于诗歌本身的审美特征,钟嵘和殷蹯也有较为相近的见解。关于此,钟嵘提出了著名的“滋味”说,以总结魏晋南北朝期间诗歌的审美趣尚;而后来的殷璠则标举“兴象”说,来总结盛唐诗歌在审美情趣上的变化。比较他们二人这一有关诗歌审美特... 对于诗歌本身的审美特征,钟嵘和殷蹯也有较为相近的见解。关于此,钟嵘提出了著名的“滋味”说,以总结魏晋南北朝期间诗歌的审美趣尚;而后来的殷璠则标举“兴象”说,来总结盛唐诗歌在审美情趣上的变化。比较他们二人这一有关诗歌审美特征的论述及其批评方法,可以从中发现这段时期人们审美趣味的转变以及诗歌的发展走向,并多少了解到一些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方法的沿革 在批评方法方面,钟嵘和殷璠都采用于本体批评方法,即从诗歌本身出发,把诗歌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来进行分析研究,注意诗歌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的一种方法。这从“滋味”说与“兴象”说的内涵可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象”说 诗歌创作 “滋味” 《河岳英灵集》 《诗品》 刘勰 审美特征 “风骨” 本体 批评方法
下载PDF
经济新闻要写出“滋味”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韬 张磊 《新闻传播》 2007年第5期29-30,共2页
经济新闻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都比较硬,概念、数字的堆砌看了让人头疼,如何让经济新闻实现软着陆,让读者易于接受,易于被打动,这就要求作者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化“生硬”为可读、易读。笔者根据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写作技巧。
关键词 经济新闻 “滋味” 写作技巧 软着陆 中都 印象 概念 读者
下载PDF
咬字写文:语文别有一番“滋味”
11
作者 李晓燕 《作文成功之路》 2018年第10期15-15,共1页
语文教学是咬文嚼字的过程,需要费尽心思,需要一番功夫。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学生对语文不来电,甚至对语文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究其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融入语文学习境界,未能从咬和嚼的过程中发现值得探究的切入点。多换位思考,想学生... 语文教学是咬文嚼字的过程,需要费尽心思,需要一番功夫。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学生对语文不来电,甚至对语文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究其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融入语文学习境界,未能从咬和嚼的过程中发现值得探究的切入点。多换位思考,想学生所想,多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多给他们相应的策略指导,让他们自觉咬字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定能使得课堂更有生机活力。多指导咬字,体味其中精彩;多鼓励学生写文,展现自我精彩,对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定会起到一定优化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滋味” 咬字 课堂教学过程 咬文嚼字 学习境界 换位思考 策略指导
下载PDF
考场佳作“滋味”展示
12
作者 曹耀华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16年第4期45-46,共2页
【作文题目】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鲜肥滋味之享。张衡《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李煜《相见欢》: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根据以上材料范围。写篇文章。立意角度自定。
关键词 “滋味” 《送东阳马生序》 佳作 考场 《南都赋》 《相见欢》 作文题目 立意角度
下载PDF
“滋味”浅说
13
作者 郑广钧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文学范畴,因内涵丰富历来受到人们重视的"滋味",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滋味”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范畴
下载PDF
帝王家食鱼的“滋味”
14
作者 李树政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I0002-I0002,共1页
古人曾大谈鱼与熊掌并重,物欲难舍,视食鱼的滋味为举箸咂舌的赏心悦事。 但此事一旦发生在帝王家,也就别有滋味了,比如,悲怆、羞辱、贪逸、瞒诈、尴尬……
关键词 “滋味” 帝王 物欲 尴尬
下载PDF
钟嵘的“滋味”说
15
作者 蔡育曙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60-65,共6页
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钟嵘论诗倡“滋味”说。通过他和其他一些文论家的论述,确立了我国古代以味论诗文的传统方法,使得“味”——这一起自人们对食物生理感觉的名词,从此跻身文学艺术领域,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一个颇有特色的概念术语。
关键词 “滋味” 五言诗 作品 “味” 四言诗 造形 指事 诗歌 滋味 表现力
下载PDF
清雪的“滋味”
16
作者 许俊德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8-40,共3页
清雪从感官的角度切入作品,捕捉住生活中稍纵即逝的感性认识,于咀嚼中达到理性的体验。“滋味”是品尝的第一感觉,同时也是回味、思索后的第二感觉。散文式随笔似的笔法摆脱了逻辑、推理的理念束缚,于轻灵中映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品味。... 清雪从感官的角度切入作品,捕捉住生活中稍纵即逝的感性认识,于咀嚼中达到理性的体验。“滋味”是品尝的第一感觉,同时也是回味、思索后的第二感觉。散文式随笔似的笔法摆脱了逻辑、推理的理念束缚,于轻灵中映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的品味。这种非理论、非学究的“漫淡”使我们从另一侧面领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味” 小甲 美画 新历史小说 祖父 传统小说 毛延寿 公案 艺术时间 画师
下载PDF
有滋有味品文学——“滋味”说探讨
17
作者 李长兴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31-34,共4页
通常,我们说某部电影有滋有味,某小说索然寡味,或者看某位画家的作品,也常以有味道或无味道评价一番.那么,“味”,是怎样由味觉移植到文艺欣赏的呢?“味”的内涵是怎样的呢?“滋味”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的呢?其内涵又是怎样的?“滋... 通常,我们说某部电影有滋有味,某小说索然寡味,或者看某位画家的作品,也常以有味道或无味道评价一番.那么,“味”,是怎样由味觉移植到文艺欣赏的呢?“味”的内涵是怎样的呢?“滋味”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的呢?其内涵又是怎样的?“滋味”说对后世文艺理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就这些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味” 审美观照 “味” 审美特征 文学作品 诗歌 文学艺术 象外之象 文艺欣赏 韵外之致
下载PDF
品出标点的“滋味”
18
作者 宋燕湘 《湖南教育(上旬)(A)》 1995年第10期21-21,共1页
《金色的鱼钩》篇幅较长,对一般学生而言,面容的理解、中心的把握、思想感情的体会,均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像咀嚼重点词句一样支咀嚼其中的标点符号,突破难点,取得明显效果。 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 《金色的鱼钩》篇幅较长,对一般学生而言,面容的理解、中心的把握、思想感情的体会,均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像咀嚼重点词句一样支咀嚼其中的标点符号,突破难点,取得明显效果。 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点 突破难点 思想感情 点符号 明显效果 “滋味” 引导学生 衡东县 城关镇 教学
下载PDF
活出“滋味”来——记榆树市五龙乡农民张之义
19
作者 李克石 《农村天地》 1994年第12期19-20,共2页
人们说:张之义算得上是“活出滋味的人物啦”! 在吉林省榆树市五龙乡,他是出名挂号的“葡萄大户”,1000多平米的葡萄园,哪年没有几千元的收入?尽管张之义还是住着那低矮的土墙土顶的小平房。可他说,不是没钱盖砖瓦房这土房与他门前的葡... 人们说:张之义算得上是“活出滋味的人物啦”! 在吉林省榆树市五龙乡,他是出名挂号的“葡萄大户”,1000多平米的葡萄园,哪年没有几千元的收入?尽管张之义还是住着那低矮的土墙土顶的小平房。可他说,不是没钱盖砖瓦房这土房与他门前的葡萄园构成一种天然“情趣”,他觉着住着挺舒服。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这句话描述张之义的家似乎有点儿牵强。可走进张之义的小屋,你还真会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四周墙壁上贴满了他用毛笔工工整整书写的“白纸黑字”。东墙贴的是种植葡萄的知识和经验,《葡萄年生长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味” 葡萄园 榆树 五龙 葡萄皮 葡萄品种 农民 葡萄架 家庭伦理教育 白纸黑字
下载PDF
把习作改出“滋味”来
20
作者 王苑 《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中高版)》 2010年第12期34-34,共1页
有不少同学写完作文以后,面对写完的作文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修改,常常需要老师的帮助。一味依赖别人,这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没有任何好处。其实习作修改并不难,只要用心去改,方法得当,就会改出自己的“滋味”来。
关键词 习作修改 “滋味” 作文 同学 老师 写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