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语文课堂教学“激疑”与“质疑”的探索
1
作者
徐文博
《魅力中国》
2011年第4期164-164,共1页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深入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的“独脚戏”。激疑与质疑始终应该相辅相成,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深入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的“独脚戏”。激疑与质疑始终应该相辅相成,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启发每位学生都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活动才能得到深入,素质教育才能得到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质
疑”
“激疑”
学生时代
创新思维
教育才能
质
疑
精神
创造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管窥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疑”问题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斌
宋涛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年第1期51-51,共1页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读书而不疑,则只为“书蠹”。我们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做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激疑”是有效方法之一,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所以凡学问上有所造诣者,总...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读书而不疑,则只为“书蠹”。我们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做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激疑”是有效方法之一,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所以凡学问上有所造诣者,总是从书中生疑,然后解疑,才有所成就。古人读书,就善于从字缝中生疑。杜甫的《古柏行》中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的诗句,沈括说它“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意思是说它二千尺高,太细长了。黄朝英又辩解说四十围即直径四十尺,这样,高二千尺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激疑”
中小学
《古柏行》
教学艺术
孟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学课堂中有效“激疑”策略探索
3
作者
言志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3年第2期35-36,共2页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说:“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激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学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基石;对教师来说,课堂上不仅要“提疑”,更应“激疑”,这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要求...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说:“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激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学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基石;对教师来说,课堂上不仅要“提疑”,更应“激疑”,这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三维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课堂提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疑”
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
学习积极性
闻一知十
举一反三
教学艺术
三维目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初中物理教学“激疑”十法
4
作者
隋守兰
《青海教育》
2006年第1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激疑”
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精心设计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教学原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数学教学中的“激疑”
5
作者
覃小平
《中学理科(综合)》
2007年第10期13-13,共1页
“激疑”是一种教学艺术.一个恰当而又引人入胜的问题,常常可以掀动学生的思维波澜,鼓起探索的风帆.
关键词
“激疑”
数学教学
教学艺术
思维
学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质疑、激疑、释疑
被引量:
1
6
作者
庄梅
《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
2003年第4S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设
疑”
“质
疑”
“激疑”
“释
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激疑与辩驳的三个案例
7
作者
李育山
《数学教学》
2003年第6期10-15,共6页
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谨性,而中小学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表现为形象性,这对矛盾的恰当解决是数学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将学生形象的松散的原认知建构成抽象的严谨的新认知,是我们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有关哲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谨性,而中小学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表现为形象性,这对矛盾的恰当解决是数学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将学生形象的松散的原认知建构成抽象的严谨的新认知,是我们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有关哲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等理论,以及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贯穿激疑与辩驳,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知道“激疑”就是教师巧设新奇的悬念、问题和情境,造成学生强烈的富有情感的认知冲突或空缺,从而产生平息冲突、填补空缺的自觉行动。它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诱发猜想、辩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 “辩驳”是“激疑”的自然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
中小学
数学教学
“激疑”
“辩驳”
复习课
概念课
命题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课教学中的“激疑”艺术
8
作者
唐胜娟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09年第5期48-48,共1页
激疑,是指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一种教学艺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发端的火种,是创造的原动力。北宋张载曾说:“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激疑,是指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一种教学艺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发端的火种,是创造的原动力。北宋张载曾说:“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不难发现,任何知识的取得,能力的培养与形成,需要由有疑到无疑,再由无疑到有疑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个个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鼓起探索的风帆。在历史教学中,激疑更有它的独到之处。它可以使历史史实与唯物历史观和谐统一,化枯燥为有趣,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课教学
“激疑”
教学艺术
学生实际
学生思维
能力的培养
唯物历史观
精心设计
原文传递
小学数学“激疑思辨,分层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及实施策略
被引量:
1
9
作者
吴珊珊
《教师》
2018年第11期54-55,共2页
文章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将小学数学“激疑思辨,分层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提出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针对学习要点讨论辨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最后通过分层精练让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
文章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将小学数学“激疑思辨,分层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提出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针对学习要点讨论辨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最后通过分层精练让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层次的锻炼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激
疑
思辨
分层精练”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治课“激凝·讨论”教学模式优化选择的实践与研究
10
作者
郁文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2-85,共4页
政治课教学“激疑·讨论”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单向信息传递与谈话法一对一信息交流的模式,而是由教师主动设置疑问(激疑),以引起学生兴趣并质疑,然后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讨论(释疑),最后求得共识与真知(无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
政治课教学“激疑·讨论”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单向信息传递与谈话法一对一信息交流的模式,而是由教师主动设置疑问(激疑),以引起学生兴趣并质疑,然后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讨论(释疑),最后求得共识与真知(无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与主体意识,并进行思想政治上的自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课
教学模式
“激疑”
讨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巧用设疑
11
作者
吴自恭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0年第1期107-107,共1页
语文学科应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教师上课时如果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索然无味、可望而不可及的,往往台上津津有味.台下昏昏欲睡。这时富有艺术性的“激疑”,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整个课堂会像...
语文学科应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教师上课时如果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索然无味、可望而不可及的,往往台上津津有味.台下昏昏欲睡。这时富有艺术性的“激疑”,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整个课堂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张载在《经学理窟·义理》中指出:“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的一席话,犹如指路的灯塔,使我逐步明白:根据学情,依本据标巧妙设疑,能更好导达目标,使学生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
疑
巧用
综合能力
语文学科
“激疑”
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
学生
原文传递
题名
语文课堂教学“激疑”与“质疑”的探索
1
作者
徐文博
机构
太康县职业中专
出处
《魅力中国》
2011年第4期164-164,共1页
文摘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深入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的“独脚戏”。激疑与质疑始终应该相辅相成,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启发每位学生都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活动才能得到深入,素质教育才能得到良性循环。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质
疑”
“激疑”
学生时代
创新思维
教育才能
质
疑
精神
创造精神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管窥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疑”问题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斌
宋涛
机构
山东济宁任城区唐口镇新庄学校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年第1期51-51,共1页
文摘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读书而不疑,则只为“书蠹”。我们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做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激疑”是有效方法之一,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所以凡学问上有所造诣者,总是从书中生疑,然后解疑,才有所成就。古人读书,就善于从字缝中生疑。杜甫的《古柏行》中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的诗句,沈括说它“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意思是说它二千尺高,太细长了。黄朝英又辩解说四十围即直径四十尺,这样,高二千尺是合适的。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激疑”
中小学
《古柏行》
教学艺术
孟子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学课堂中有效“激疑”策略探索
3
作者
言志平
机构
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中心小学
出处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3年第2期35-36,共2页
文摘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说:“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激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学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基石;对教师来说,课堂上不仅要“提疑”,更应“激疑”,这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三维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课堂提问。
关键词
“激疑”
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
学习积极性
闻一知十
举一反三
教学艺术
三维目标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初中物理教学“激疑”十法
4
作者
隋守兰
出处
《青海教育》
2006年第1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激疑”
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精心设计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教学原则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数学教学中的“激疑”
5
作者
覃小平
机构
广西武鸣县教育局教研室
出处
《中学理科(综合)》
2007年第10期13-13,共1页
文摘
“激疑”是一种教学艺术.一个恰当而又引人入胜的问题,常常可以掀动学生的思维波澜,鼓起探索的风帆.
关键词
“激疑”
数学教学
教学艺术
思维
学生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质疑、激疑、释疑
被引量:
1
6
作者
庄梅
机构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出处
《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
2003年第4S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设
疑”
“质
疑”
“激疑”
“释
疑”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激疑与辩驳的三个案例
7
作者
李育山
机构
云南省永仁县第一中学
出处
《数学教学》
2003年第6期10-15,共6页
文摘
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谨性,而中小学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表现为形象性,这对矛盾的恰当解决是数学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将学生形象的松散的原认知建构成抽象的严谨的新认知,是我们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有关哲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等理论,以及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贯穿激疑与辩驳,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知道“激疑”就是教师巧设新奇的悬念、问题和情境,造成学生强烈的富有情感的认知冲突或空缺,从而产生平息冲突、填补空缺的自觉行动。它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诱发猜想、辩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 “辩驳”是“激疑”的自然延伸。
关键词
案例
中小学
数学教学
“激疑”
“辩驳”
复习课
概念课
命题课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课教学中的“激疑”艺术
8
作者
唐胜娟
机构
江苏省通州市北兴桥初级中学
出处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09年第5期48-48,共1页
文摘
激疑,是指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一种教学艺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发端的火种,是创造的原动力。北宋张载曾说:“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不难发现,任何知识的取得,能力的培养与形成,需要由有疑到无疑,再由无疑到有疑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个个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鼓起探索的风帆。在历史教学中,激疑更有它的独到之处。它可以使历史史实与唯物历史观和谐统一,化枯燥为有趣,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
关键词
历史课教学
“激疑”
教学艺术
学生实际
学生思维
能力的培养
唯物历史观
精心设计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小学数学“激疑思辨,分层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及实施策略
被引量:
1
9
作者
吴珊珊
机构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育才教育集团
出处
《教师》
2018年第11期54-55,共2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小学‘激疑思辨,分层精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FHB130513)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文章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将小学数学“激疑思辨,分层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提出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针对学习要点讨论辨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最后通过分层精练让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层次的锻炼和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激
疑
思辨
分层精练”
教学模式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治课“激凝·讨论”教学模式优化选择的实践与研究
10
作者
郁文娟
机构
浙江海洋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校
出处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2-85,共4页
文摘
政治课教学“激疑·讨论”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单向信息传递与谈话法一对一信息交流的模式,而是由教师主动设置疑问(激疑),以引起学生兴趣并质疑,然后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讨论(释疑),最后求得共识与真知(无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与主体意识,并进行思想政治上的自我教育。
关键词
政治课
教学模式
“激疑”
讨论
Keywords
politics class
teaching mode
setting up questions
discussion
分类号
G63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巧用设疑
11
作者
吴自恭
机构
江西省余干县东源中心小学
出处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0年第1期107-107,共1页
文摘
语文学科应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教师上课时如果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索然无味、可望而不可及的,往往台上津津有味.台下昏昏欲睡。这时富有艺术性的“激疑”,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整个课堂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张载在《经学理窟·义理》中指出:“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的一席话,犹如指路的灯塔,使我逐步明白:根据学情,依本据标巧妙设疑,能更好导达目标,使学生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
关键词
设
疑
巧用
综合能力
语文学科
“激疑”
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
学生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23.50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语文课堂教学“激疑”与“质疑”的探索
徐文博
《魅力中国》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管窥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疑”问题
杨斌
宋涛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数学课堂中有效“激疑”策略探索
言志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初中物理教学“激疑”十法
隋守兰
《青海教育》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浅议数学教学中的“激疑”
覃小平
《中学理科(综合)》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质疑、激疑、释疑
庄梅
《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激疑与辩驳的三个案例
李育山
《数学教学》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历史课教学中的“激疑”艺术
唐胜娟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09
0
原文传递
9
小学数学“激疑思辨,分层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及实施策略
吴珊珊
《教师》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政治课“激凝·讨论”教学模式优化选择的实践与研究
郁文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巧用设疑
吴自恭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