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爵”“雀”考
1
作者 石冬梅 王艺然 《文物春秋》 2022年第4期14-18,共5页
许慎《说文解字》释“爵”字为“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对于其中“象爵”之解,前人争论颇多,然并未解释透彻。详细考证甲骨文、金文“爵”字字形可知:早期的“爵”字为象形文字,是... 许慎《说文解字》释“爵”字为“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对于其中“象爵”之解,前人争论颇多,然并未解释透彻。详细考证甲骨文、金文“爵”字字形可知:早期的“爵”字为象形文字,是先人们根据青铜酒器“爵”的形象创造的,后经演变,“爵”字字形加入了分别表示手和酒的构件,变成了会意字,而古人造爵的设计灵感则是来源于雀的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爵” “雀”字 青铜酒器 字形
下载PDF
“爵”色东方
2
作者 志军 《现代音响技术》 2004年第2期103-103,共1页
音乐艺术的产生往往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某个地方的提及甚至会让人突然想到当地独特的音乐。爵士乐对于东方民族而言是一个泊来品,上海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听爵士乐就已经成为了成为上海的一种时尚,现在爵士乐更是小资... 音乐艺术的产生往往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某个地方的提及甚至会让人突然想到当地独特的音乐。爵士乐对于东方民族而言是一个泊来品,上海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听爵士乐就已经成为了成为上海的一种时尚,现在爵士乐更是小资的代名词。时尚也好、小资也罢,爵士和东方文化从其根本来说是相对的,但如果将东方音乐用爵士乐来演绎,对于西方的乐迷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时尚,一种东方的泊来品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乐 “爵”色东方》 唱片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从张家山汉简《具律》看汉初“爵论”制度 被引量:5
3
作者 谭卫元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2,共5页
爵位是汉代法律量刑时的一个重要标准,爵位的有无与高低决定着刑罚的减免与否。本文从张家山汉墓竹简《具律》篇中有关内容出发,结合其它出土竹简及相关史料来讨论汉初“爵论”制度在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中的表现,并通过与秦律作比较来... 爵位是汉代法律量刑时的一个重要标准,爵位的有无与高低决定着刑罚的减免与否。本文从张家山汉墓竹简《具律》篇中有关内容出发,结合其它出土竹简及相关史料来讨论汉初“爵论”制度在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中的表现,并通过与秦律作比较来探讨其变化与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律 “爵论” 二十等
下载PDF
苏天爵与元代史学 被引量:4
4
作者 屈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7,共8页
苏天爵是元代颇有文史之才的杰出史家,在当代史撰著和历史文献整理与编纂方面成就卓著;在历史编纂理论与思想方面卓有见识。他所纂《国朝名臣事略》和《元文类》两部著述至今仍在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系统考察其史... 苏天爵是元代颇有文史之才的杰出史家,在当代史撰著和历史文献整理与编纂方面成就卓著;在历史编纂理论与思想方面卓有见识。他所纂《国朝名臣事略》和《元文类》两部著述至今仍在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系统考察其史学实践与思想,对于探讨元代史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天 元代 历史编纂学 《国朝名臣事略》 《元文类》
下载PDF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周驯》“非爵勿■”补释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常喜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92-99,共8页
本文主要讨论北大藏西汉竹书《周驯》中“非爵勿[四馬吕]”一语中“[四馬吕]”字的字形字义,并将整句读为“非雀勿羁”,训解为“不是鸟雀就不要羁束”,其用意在于告诫君王不要对贤良进行羁束或残害。
关键词 北大藏简 《周驯》 勿[四馬吕] 汉简
下载PDF
读上博楚简小识
6
作者 刘彬徽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2-93,共2页
上海博物馆藏竹简<缁衣>第十五简中有一个字形作(雀),整理者隶定为"(雀)",读为"爵"(1).此字在对应的郭店楚简<缁衣>篇中,字形为"雀",雀、爵二字音近相通,<说文>:"雀……读与爵同.... 上海博物馆藏竹简<缁衣>第十五简中有一个字形作(雀),整理者隶定为"(雀)",读为"爵"(1).此字在对应的郭店楚简<缁衣>篇中,字形为"雀",雀、爵二字音近相通,<说文>:"雀……读与爵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楚简 古文字 “雀” “爵” 《缁衣》
下载PDF
唐代百姓勋官考论 被引量:6
7
作者 金锡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89-97,共9页
在唐代勋官不是给予特定人 ,而是以一般百姓为对象而赐予的官位。在唐朝成立过程中 ,“杂用隋制”的勋官开始赐予给许多百姓。虽然难以认清全部规模 ,太宗贞观年间勋官人数已经达到十万以上 ,在玄宗时期至少 15 0万人以上。勋官的大量... 在唐代勋官不是给予特定人 ,而是以一般百姓为对象而赐予的官位。在唐朝成立过程中 ,“杂用隋制”的勋官开始赐予给许多百姓。虽然难以认清全部规模 ,太宗贞观年间勋官人数已经达到十万以上 ,在玄宗时期至少 15 0万人以上。勋官的大量赐予具有两种意义。勋官把多数百姓作为赐予对象 ,并且从可以享受赎刑上的特权和役制上优待的特点 ,就会联系到汉代的民爵传统。但是 ,在唐代国家赐予勋官的目的 ,是为了有效地动员人民的劳动力 ,并且这种功能却强调了勋官的官的特性。可以说勋官是半官半爵的存在。唐代对人民支配的特性 ,通过具有这种二重性的勋官 ,可以有效地支配人民 ,从这一点上 ,就能找到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勋官 散官 人民支配
下载PDF
金文“■”新释
8
作者 孙银琼 杨怀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17-19,32,共4页
金文中的"■"和柞伯鼎铭中的"共(功)"是同义词,因而此字是"供"的初文,在金文中当破读为"功"。
关键词 金文 柞伯鼎 (廾)
下载PDF
论秦汉二十等爵制的终结
9
作者 苏俊林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35,共12页
秦汉二十等爵制的终结,主要不是因为普赐民爵、爵位买卖等所导致的爵制轻滥。爵位占田价值的实现程度呈现两极分化,以爵占田的制度推动着爵位买卖和土地兼并的双重发展,爵位与土地的制度联系遭到削弱,二十等爵制存在的经济基础受到根本... 秦汉二十等爵制的终结,主要不是因为普赐民爵、爵位买卖等所导致的爵制轻滥。爵位占田价值的实现程度呈现两极分化,以爵占田的制度推动着爵位买卖和土地兼并的双重发展,爵位与土地的制度联系遭到削弱,二十等爵制存在的经济基础受到根本性动摇。至迟从嬴政时代开始,政治秩序从“爵—官”秩序向“官—爵”秩序转变,以爵任官的主动选择权丧失,到了汉代爵位彻底丧失任官权益,爵位价值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二十等爵的分等表明爵位的等级标识功能削弱,官爵、民爵的分类以及“民爵不过公乘”的规定限制了民众的爵位上升,成为推动爵制走向终结的内部动因。司马氏恢复五等爵制取代二十等爵制,实行占田制断绝爵位与土地的制度联系,正式宣告了秦汉二十等爵制的彻底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二十等 占田 “爵—官”秩序
原文传递
层级化与席位爵——试论东周卿大夫士爵之演生 被引量:3
10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56,共12页
卿大夫士爵在西周并不存在,大约在两周间或东周初才演生出来。“层级化”与“席位爵”概念,有助于辨析这个问题。“层级化”意谓首先出现的是官职,随后逐渐进化出职官层级。西周职官已经初步层级化了,体现为“卿士─师尹─御事”,当时... 卿大夫士爵在西周并不存在,大约在两周间或东周初才演生出来。“层级化”与“席位爵”概念,有助于辨析这个问题。“层级化”意谓首先出现的是官职,随后逐渐进化出职官层级。西周职官已经初步层级化了,体现为“卿士─师尹─御事”,当时人们依此、而不是依“卿─大夫─士”来称述职官,因为当时尚无“卿─大夫─士”爵列。原生意义的“爵位”,是氏族会食时执爵而饮的席位,这个意义上的“爵”可称“席位爵”,以区别于作为官员秩次的“品位爵”。乡饮酒礼的坐席分三等:士(即子弟)的堂下站位,大夫(即大人、父老)的堂上坐席,“卿”(即族长、乡老)的主人之席。若官员前来观礼,则要按三等命数,分别在士之位、大夫之位及贵宾之位就坐。这三等席位之法及三等席位之名,被朝廷飨燕之礼袭用,其时三个层级的官员分别在三等席位就坐,由此卿、大夫、士称谓发展为官员秩等之称,变成“品位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层级化 席位
原文传递
北魏孝文帝实行散爵制度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鹤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2,共8页
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散爵制度是爵位改革的重要措施。散爵的实行以保留北魏前期虚封性质的五等爵为基础,调整原来具有五等爵者的爵位等级,并将散爵与实封的开国爵一并推行,因而,散爵与开国爵的爵位等级也就具有相互参照的关系。在后《职员... 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散爵制度是爵位改革的重要措施。散爵的实行以保留北魏前期虚封性质的五等爵为基础,调整原来具有五等爵者的爵位等级,并将散爵与实封的开国爵一并推行,因而,散爵与开国爵的爵位等级也就具有相互参照的关系。在后《职员令》中,孝文帝又将五等爵与开国爵这两个系统的爵位等级一体化,正式将虚封爵称为散爵。因此,散爵制度依然是使社会上层群体等级地位有序化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孝文帝 开国
原文传递
《宋史·职官志》“爵一十二”试解——兼析宋代《官品令》中的爵位序列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桂坤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5-101,共17页
对于《宋史·职官志》所载"爵一十二",历来学者主要有两种解释。本文通过考辨相关史料,认为将"爵一十二"理解为"十二爵称"的观点较为合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开国县公""开国县侯&qu... 对于《宋史·职官志》所载"爵一十二",历来学者主要有两种解释。本文通过考辨相关史料,认为将"爵一十二"理解为"十二爵称"的观点较为合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开国县公""开国县侯"与"开国郡侯"在宋代令文官典与实际封授中不同面貌的分析,认为宋代即便是比照唐令加以修订过的《天圣官品令》及之后的各朝《官品令》令文中,在爵位序列上均因沿袭唐令而未能反映宋代封爵的实际,故造成目前可见相关史料中所载宋代爵位序列都存在讹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职官志》 “爵一十二” 《官品令》
原文传递
由《三礼图》中的雀杯爵推论“爵名三迁,爵有四形” 被引量:5
13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146,共15页
宋人聂崇义《三礼图》中所见酒爵,作雀鸟背负酒杯之形,可称“雀杯爵”。“爵”这个器名,曾三次由一种器物迁移或扩展到另一器物上去。是为“爵名三迁”。这个历程留下了四种不同形状的爵,它们分别是周初期以前的三足爵,继之而起的斗形爵... 宋人聂崇义《三礼图》中所见酒爵,作雀鸟背负酒杯之形,可称“雀杯爵”。“爵”这个器名,曾三次由一种器物迁移或扩展到另一器物上去。是为“爵名三迁”。这个历程留下了四种不同形状的爵,它们分别是周初期以前的三足爵,继之而起的斗形爵,春秋饮酒礼上使用的筒形爵,以及可能始于汉代、并见于宋《三礼图》的雀杯爵。是为“爵有四形”。雀杯爵是综合了饰雀斗形爵与筒形爵二者形象,而被构造出来的。筒形爵的外形也曾发生过变化,先后呈觚形、卮形及“锐下有足”之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礼图》 雀杯 斗形 筒形
原文传递
削觚·觚名·觚棱——先秦礼器觚片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87,共12页
孔子“觚不觚”语中之“觚”,今人多释为青铜觚。实际上包括青铜觚在内的一批青铜饮酒器,到西周中期就消歇了,削木而成的、包括漆木觚在内的漆木酒器取而代之。在春秋礼乐人员承用爵、觚、觯、角、斝等青铜器名、用以转指五等容量的漆... 孔子“觚不觚”语中之“觚”,今人多释为青铜觚。实际上包括青铜觚在内的一批青铜饮酒器,到西周中期就消歇了,削木而成的、包括漆木觚在内的漆木酒器取而代之。在春秋礼乐人员承用爵、觚、觯、角、斝等青铜器名、用以转指五等容量的漆木筒形杯时,其依据一是器物组合,二是容积大小。觚本名为“同”,商后期四棱、八棱的青铜同大量出现,它们因为有棱而特称为“觚”。觚字源于柧字,原指棱柱形物体的棱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觚棱 五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