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塞翁失马》译文辨正——兼论“父”字读音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信 李永锋 《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7期51-52,共2页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有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的一篇寓言,编者拟其题目为《塞翁失马》。节选的文段为:
关键词 《塞翁失马》 “父”字 读音 辨正 译文 语文课本 淮南子 六年级
下载PDF
文言文中“父”字音辨
2
作者 孙发扬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5期49-49,共1页
“父”字的读音无外乎两种:①fù,②fǔ。虽说只有两种读音,但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读准它,还真让人感到头痛。比如说“夸父”的“父”字,许多人把它读成fù。殊不知这里应该读作fǔ。为什么呢?
关键词 “父”字 文言文 语言环境 读音
下载PDF
古汉语中对父母的称谓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玺乾 《宜宾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75-78,共4页
《说文》:“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这是许慎对“父”字的解释.郭沫若说:“父乃斧之初字.石器时代,男子持石斧从事操作,故孳乳为父母之父.”①这个解释较之于许.氏的说法,更能令人信服.据徐中舒先生说,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婚姻形... 《说文》:“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这是许慎对“父”字的解释.郭沫若说:“父乃斧之初字.石器时代,男子持石斧从事操作,故孳乳为父母之父.”①这个解释较之于许.氏的说法,更能令人信服.据徐中舒先生说,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婚姻形式是父系外婚制,即男子搬入女方家庭,以男佣的形式住在女方家中,等女方生子以后,再一起迁回男方家中.因此,“父”,是以外出劳作的男子这一表象意义,逐渐过渡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书面语 《诗经》 乐府诗 称谓词 “父”字 亲属称谓 中国古代 《说文》 先君子
下载PDF
中华校点本《旧唐书·苏瓌传》校记中的一处脱误
4
作者 王京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21,共1页
中华校点本《旧唐书·苏瓌传》校记中的一处脱误王京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中华书局校点本《旧唐书》卷八十八《苏传》中,为“父”一句作有校记。校记去:“父,各本原作父勖。据本传所载,之从父兄名勖.则璃父不当更名勖。今... 中华校点本《旧唐书·苏瓌传》校记中的一处脱误王京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中华书局校点本《旧唐书》卷八十八《苏传》中,为“父”一句作有校记。校记去:“父,各本原作父勖。据本传所载,之从父兄名勖.则璃父不当更名勖。今据《新唐书》卷七四上《宰相世系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点本 《旧唐书》 校记 社会科 《新唐书》 “父”字 宰相世系 全唐文 中华书局 古籍
下载PDF
对《杨府君夫人合葬墓表》释读及断句商榷
5
作者 林集友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4-56,共3页
对《杨府君夫人合葬墓表》释读及断句商榷林集友《四川文物》1992年第一期上张道远、夏智慧、黎人忠同志的《蒲伯英撰书(杨府君夫人合葬墓表)试析》一文(下简称《试析》),介绍了四川保路运动中的风云人物蒲殿俊(字伯英)所撰... 对《杨府君夫人合葬墓表》释读及断句商榷林集友《四川文物》1992年第一期上张道远、夏智慧、黎人忠同志的《蒲伯英撰书(杨府君夫人合葬墓表)试析》一文(下简称《试析》),介绍了四川保路运动中的风云人物蒲殿俊(字伯英)所撰并用隶体书写的四川军阀杨森父母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葬墓 《说文》 “父”字 司马迁 家族 试析 联系上下文 《说文解 书法艺术
下载PDF
“父”本不是“爸爸”
6
《天天爱学习(三年级)》 2013年第28期28-28,共1页
在汉字中,“父”字造型优美,即对称又有变化。它像两条手臂交叉举起,又像舞台大幕向两边拉开。 可是,“父”字一开始不是这样写的。在甲骨文中,它的字形是从——手里举着一样东西。那举的是什么呢?文字学家左看右看,最后认定是... 在汉字中,“父”字造型优美,即对称又有变化。它像两条手臂交叉举起,又像舞台大幕向两边拉开。 可是,“父”字一开始不是这样写的。在甲骨文中,它的字形是从——手里举着一样东西。那举的是什么呢?文字学家左看右看,最后认定是一柄石斧。原来,“父”字最初的意义不是爸爸,而是男人手中的斧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字 学家 甲骨文
原文传递
陈独秀轶事
7
作者 蔡志新 《党史博览》 1999年第11期29-30,共2页
陈独秀因创办《新青年》,高呼“德先生”和“赛先生”两大口号,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蔡元培闻其大名聘他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有一天,他的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千里迢迢由怀宁赶到北大看望父亲。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并不直接去和... 陈独秀因创办《新青年》,高呼“德先生”和“赛先生”两大口号,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蔡元培闻其大名聘他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有一天,他的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千里迢迢由怀宁赶到北大看望父亲。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并不直接去和乃父相见,而是托人递一张帖子给陈独秀。帖子上写有一句话,“拜访陈独秀先生!”落款 为“陈延年、陈乔年敬上”。 这件事一时间传为美谈。人们都说:陈独秀提倡民主,现在“德先生”真的光临他的府上了。 将门无犬子。和父亲讲“民主”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后来都成长为中共优秀党员,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陈延年 《新青年》 白话文 “父”字 大学文科 蔡元培 文言文 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