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尔之死:一个毁灭的俄狄浦斯之路
1
作者 陈彦均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2期202-207,共6页
对于同一影像文本,一种解读路径的设定本身就带着极强的理论预设性和实践封闭性。然而,当我们面对《死亡诗社》这部掷地有声的影片,激荡过后,借助拉康式精神分析的视角重新看待"尼尔之死"这一段落高潮,在揭示"死亡真相&q... 对于同一影像文本,一种解读路径的设定本身就带着极强的理论预设性和实践封闭性。然而,当我们面对《死亡诗社》这部掷地有声的影片,激荡过后,借助拉康式精神分析的视角重新看待"尼尔之死"这一段落高潮,在揭示"死亡真相"的同时,我们不仅能够重组主体构建的意义结构,也能在这一残酷青春物语的侧影中体味出现代伦理生活的困境与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阶段 家庭神话剧 “父之名” 时空错位
下载PDF
从深层结构解读《破戒》的主题——以身份认同与国民国家为中心
2
作者 郑礼琼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92,266,共4页
长篇小说《破戒》(1906)以明治时代残留的部落民歧视问题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边缘化的身份问题,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纪念碑式的杰作。通过深入解读"戒"与"破戒"的二元对立可以知道,导致主人公濑川丑松产生"... 长篇小说《破戒》(1906)以明治时代残留的部落民歧视问题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边缘化的身份问题,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纪念碑式的杰作。通过深入解读"戒"与"破戒"的二元对立可以知道,导致主人公濑川丑松产生"内面的苦恼"的深层原因是边缘化的部落民身份与立身出世主义等国民国家意识形态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丑松的身份告白象征着自我同一性的回归,批判了国民国家同一化策略排斥社会少数者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结构 身份认同 国民国家 立身出世主义“父之名 近代自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