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公地悲剧”与“牛山之秃”——集体行动理论视域中的先秦儒家生态思想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徐朝旭
叶锦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6-33,共8页
在哈丁的"公地悲剧"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视域中,如何摆脱搭便车的困境,促使每个行为主体的行动都沿着保护环境的轨道发展,这是环境治理必须直面的问题。"牛山之秃"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版本的"公地悲剧",...
在哈丁的"公地悲剧"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视域中,如何摆脱搭便车的困境,促使每个行为主体的行动都沿着保护环境的轨道发展,这是环境治理必须直面的问题。"牛山之秃"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版本的"公地悲剧",先秦儒家从"牛山之秃"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条普遍性的哲学道理:保持生命系统生生不息的状态关键在于"养"。那么如何使社会成员的行动引导到"养"的轨道上?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看,先秦儒家的生态理论与实践是以儒教信仰和生态仁学为生态集体行动的价值观基础,以"时"的道德律令的法治化为生态集体行动的刚性机制,以"与民同乐"为生态集体行动的执政理念。先秦儒家环境治理模式产生于农耕文明时代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中,儒家建立起一套规约统治者的价值观体系,但是由于这一套价值观体系始终没有落实到制度层面,而是依靠道德修养来维系,这就使得这种规约的作用非常有限,无法有效防止统治者蜕变为牟取少数人利益的特殊利益集团,避免生态集体行动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地悲剧
“牛山之秃”
集体行动
先秦儒家
生态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地悲剧”与“牛山之秃”——集体行动理论视域中的先秦儒家生态思想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徐朝旭
叶锦华
机构
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6-33,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儒学
儒教与儒家宗法集体主义"(13AZJ001)
文摘
在哈丁的"公地悲剧"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视域中,如何摆脱搭便车的困境,促使每个行为主体的行动都沿着保护环境的轨道发展,这是环境治理必须直面的问题。"牛山之秃"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版本的"公地悲剧",先秦儒家从"牛山之秃"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条普遍性的哲学道理:保持生命系统生生不息的状态关键在于"养"。那么如何使社会成员的行动引导到"养"的轨道上?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看,先秦儒家的生态理论与实践是以儒教信仰和生态仁学为生态集体行动的价值观基础,以"时"的道德律令的法治化为生态集体行动的刚性机制,以"与民同乐"为生态集体行动的执政理念。先秦儒家环境治理模式产生于农耕文明时代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中,儒家建立起一套规约统治者的价值观体系,但是由于这一套价值观体系始终没有落实到制度层面,而是依靠道德修养来维系,这就使得这种规约的作用非常有限,无法有效防止统治者蜕变为牟取少数人利益的特殊利益集团,避免生态集体行动破产。
关键词
公地悲剧
“牛山之秃”
集体行动
先秦儒家
生态仁学
Keywords
principal social contradiction
transfomlation
dimension
分类号
B82-058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公地悲剧”与“牛山之秃”——集体行动理论视域中的先秦儒家生态思想与实践研究
徐朝旭
叶锦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