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的“狂人”形象塑造——《先知》与《狂人日记》比较分析
1
作者 姜复宁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4-66,共3页
对阿乙的小说《先知》与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进行比较,认为两者在主人公的形象与命运、艺术风格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叙述者与主人公的立场差异,其瑕疵减弱了《先知》的反讽张力,降低了对读者的震撼力。
关键词 阿乙 《先知》 “狂人”形象
下载PDF
试论鲁迅作品中的“狂人”形象
2
作者 顾小兵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1期138-139,共2页
鲁迅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深刻、让人回味、令人深思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形象。鲁迅对中国农民的命运是极为关注的,他既看到了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也能洞察他们愚昧麻木的灵魂,代表作如《阿Q正传》、《药》、《风波》、《故乡》等。同... 鲁迅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深刻、让人回味、令人深思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形象。鲁迅对中国农民的命运是极为关注的,他既看到了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也能洞察他们愚昧麻木的灵魂,代表作如《阿Q正传》、《药》、《风波》、《故乡》等。同时,鲁迅自身又是一个知识分子,笔下自然也少不了知识分子这样的人物,他的作品中有对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狂人”形象 知识分子形象 《阿Q正传》 封建科举制度 中国农民 《风波》 《故乡》
下载PDF
试析“狂人"对“祢衡"的继承与超越——兼谈鲁迅与徐渭
3
作者 沈杰 王晓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5-62,共8页
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第4卷第5期上发表,因“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我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同时,在作品中那个“语颇错杂无伦次”却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Ⅲ的“狂人”也自此成... 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新青年》第4卷第5期上发表,因“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我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同时,在作品中那个“语颇错杂无伦次”却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Ⅲ的“狂人”也自此成为读者争相揣摩的典型。这样一个横空出世的“狂人”形象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狂人”形象是否已有先在的文化先驱(渊源)?他们又表现出怎样的传承与超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继承与超越 鲁迅 “狂人”形象 徐渭 祢衡 《新青年》 现代小说
下载PDF
关于屈原诗歌艺术特色问题的论争
4
作者 郭宗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1-43,共3页
在中国的学术界,屈原的诗歌艺术特色问题历来就存在着诸多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又在于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的繁复性构成和形象指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文艺学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新颖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屈原在其诗歌艺... 在中国的学术界,屈原的诗歌艺术特色问题历来就存在着诸多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又在于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的繁复性构成和形象指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文艺学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新颖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屈原在其诗歌艺术中所要塑造的是一个有似于“狂人”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诗歌艺术 论争 “狂人”形象
下载PDF
《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5
作者 张玉琴 《才智》 2008年第15期211-212,共2页
鲁迅的《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不仅仅在于格式的特别以及塑造了"狂人"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它的可贵之处更在于这一形象丰富的内涵以及在当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小说通过"狂人"这一形象揭示了... 鲁迅的《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不仅仅在于格式的特别以及塑造了"狂人"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它的可贵之处更在于这一形象丰富的内涵以及在当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小说通过"狂人"这一形象揭示了封建主义"吃人"的凶残以及在这表象背后隐藏着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不仅在肉体上更是在精神上残害人的本质。可以看出在这一形象的背后鲁迅寄寓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本文就此聊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狂人”形象 “吃人” 封建礼教 封建家长制 社会意义
原文传递
《章太炎的白话文》(演讲录)
6
作者 章炳麟 张新颖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0-151,共2页
这是一本小薄册子,只有六万字,因为少,愈发珍贵。收录的是章太炎世纪初年在东京对中国留学生的几篇演讲。此书最初于1921年6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新版有增补。
关键词 《章太炎的白话文》 章炳麟 东京 现代文学 “狂人”形象
下载PDF
编后记
7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0-200,共1页
今年初夏某天,沈从文二公子沈虎雏先生来编辑部,静静地递给我一份稿子,就是本期头条——沈从文遗稿《一点记录——给几个熟人》。静读此篇,耳边渐渐响起老柴《悲怆》,潮水一般涌来。一个人的命运,衬着苍茫的底色,所谓穷途末路不... 今年初夏某天,沈从文二公子沈虎雏先生来编辑部,静静地递给我一份稿子,就是本期头条——沈从文遗稿《一点记录——给几个熟人》。静读此篇,耳边渐渐响起老柴《悲怆》,潮水一般涌来。一个人的命运,衬着苍茫的底色,所谓穷途末路不就是沈从文写此文稿的时刻?而脑子里不断闪现出鲁迅笔下的“狂人”形象——此时,精神已然崩溃的沈从文,有“狂人”的谵妄失常,却更有“狂人”的敏锐!借助尚未失灵的文学大师的笔,准确传达出那时那刻的他自己!他于末路回望来时路,怎么就走到了此时此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后记 “狂人”形象 沈从文 《悲怆》 人的命运 文学大师 编辑部 鲁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