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现实的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发展
1
作者 李德煌 陈红升 张毅翔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应以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为出发点,对当前人们的客观存在方式、特点规律等进行理论反思。当前,数字信息环境是“现实的人”存在发展的主要实践空间,其时空维度的非线性拓展加剧了...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应以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为出发点,对当前人们的客观存在方式、特点规律等进行理论反思。当前,数字信息环境是“现实的人”存在发展的主要实践空间,其时空维度的非线性拓展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发展须适应信息时代的环境变迁,在价值引领、内容甄别、规律探索、技术手段上不断创新,发挥其在信息虚拟空间领域的“生命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数字信息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化发展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现实的人”思想探赜
2
作者 叶尔那尔·塔勒哈提别克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7期46-48,共3页
恩格斯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现实的人的问题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关切的理论焦点。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阐释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真正共同体”以及如何构建“真正共同体”,从而形成了符合人类社会演进... 恩格斯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现实的人的问题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关切的理论焦点。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阐释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真正共同体”以及如何构建“真正共同体”,从而形成了符合人类社会演进形态的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现实的人”的本质特征即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交往活动促进共同体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基石,因此“现实的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根基和实践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绥生 高凤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74-79,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宗旨。要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就必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 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宗旨。要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就必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有助于确立人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体现实践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能够使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得以合乎逻辑地展开,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能动性动因,同时也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体系 逻辑起点 “现实的人”
下载PDF
“现实的人”的异化及其扬弃——《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异化思想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长太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45-48,共4页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感性活动"的新视角,将人看作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并深入到"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中去考察人的异化,从...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感性活动"的新视角,将人看作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并深入到"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中去考察人的异化,从而揭示人的异化产生的根源,即强制分工。马克思恩格斯还分析了异化的两种主要表现,即物质交往中的异化和精神交往中的异化,并最终指出人类扬弃异化的现实途径,即发展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感性活动” 异化 扬弃
下载PDF
“现实的人”与“惟一者”: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主体论之别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森林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5-12,共8页
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争论关涉到如何理解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马克思受施蒂纳影响而提出的"现实的人",与施蒂纳主张的"惟一者"虽然都具有主体自持性的特点,但在是否追求本质(精神)世界,是否... 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争论关涉到如何理解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马克思受施蒂纳影响而提出的"现实的人",与施蒂纳主张的"惟一者"虽然都具有主体自持性的特点,但在是否追求本质(精神)世界,是否承担对虚无的充实,是否追求永恒、普遍、整体,"现实"或"感性"中是否还拥有超出离散性原子事实的整体性维度及与此相关的超验性维度,对人、现实、历史的理解还是否需要保持辩证法的框架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马克思的回答是肯定的,施蒂纳是否定的。马克思的"现实的人"仍然具有以"现实"、"感性"为根基的"本质性"、"普遍性"、"神圣性"和某种意义上的"抽象性"。所谓马克思反现代性、反本质主义和反传统形而上学,也只能在这样有限的限度内理解,否则就等于把马克思施蒂纳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惟一者” 主体 马克思 施蒂纳
下载PDF
马克思“现实的人”的“关系”维度研究——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探索方向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柳 田海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6期14-17,共4页
马克思“现实的人”是科学的系统概念,具有实践性、社会性以及历史性。由马克思“现实的人”的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生成过程可以看出,现实的人是鲜活的、立体的,有着丰富的“关系”维度,具体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维度、社会“... 马克思“现实的人”是科学的系统概念,具有实践性、社会性以及历史性。由马克思“现实的人”的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生成过程可以看出,现实的人是鲜活的、立体的,有着丰富的“关系”维度,具体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维度、社会“关系”的总和,历史(时间)维度以及个体的利己性与利他性“关系”维度。以“关系”的视角理解马克思“现实的人”,其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中,表现为具有利他性劳动与利己性价值(货币、商品)需要的二重性商品生产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二重性商品生产者,是具有“自觉性”的二重性商品生产者,其可以尝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关系”维度 政治经济学 逻辑起点
下载PDF
“现实的人”的价值认同与价值选择及其矛盾悖逆──兼及实践中的世俗难题及其解决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陵东 《东南学术》 CSSCI 1997年第S1期38-43,共6页
关键词 价值选择 价值认同 “现实的人” 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践模式 理想与现实 世俗层面 观念认同 真理与价值
下载PDF
论“现实的人”的含义及其意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关园 《决策探索》 2015年第12期73-74,共2页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人”。“现实的人”不仅是自然的、社会的、有意识的,同时也是有条件的历史性存在。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界定,不仅在唯物史观上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对我国...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人”。“现实的人”不仅是自然的、社会的、有意识的,同时也是有条件的历史性存在。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界定,不仅在唯物史观上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对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也起着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人” 意义 解读 唯物史观 社会建设 马克思 有意识
下载PDF
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9
作者 马英芹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5期17-18,共2页
通过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的研究,明确"现实的人"是唯物史现的个出发点。指出从"现实的人"出发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与从物质生产出发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三者之间的统一。并将马克思"现实的人"... 通过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的研究,明确"现实的人"是唯物史现的个出发点。指出从"现实的人"出发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与从物质生产出发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三者之间的统一。并将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应用于实际,阐述其"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理论 意义
下载PDF
“现实的人”:构建审美人格的逻辑起点
10
作者 张敏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年第6期16-19,共4页
审美人格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的多层次积累中的精神凝结。审美人格的形成,即是"现实的人"走向"审美的人"的动态历程。在这个动态历程中,"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在实践的多层次积累... 审美人格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的多层次积累中的精神凝结。审美人格的形成,即是"现实的人"走向"审美的人"的动态历程。在这个动态历程中,"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在实践的多层次积累中不断实现,并在实践活动的各个层级凝结成相应的人格特质。以"现实的人"作为构建审美人格的逻辑起点能够客观地揭示审美人格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审美人格 逻辑 实践活动 本质力量 人格特质 多层次 动态
下载PDF
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11
作者 赵绥生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9-33,46,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宗旨。要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就必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 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宗旨。要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就必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有助于确立人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体现实践唯物主义根本特征,能够使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得以合乎逻辑地展开,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能动性动因,同时也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体系 逻辑起点 “现实的人”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人”及其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荣妃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3期8-10,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黑格尔"自我意识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批判,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概念。他们将"现实的人"作为研究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黑格尔"自我意识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批判,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概念。他们将"现实的人"作为研究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实现了自然和历史的有机统一、人和社会的有机统一,并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人” 劳动 唯物史观 自然 历史
下载PDF
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浅谈“现实的人”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莹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期84-86,共3页
文章介绍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眼中的“人”,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试图揭示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扬弃,并浅谈马克思“现实的人”这一思想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现实的人” 自我意识 黑格尔 费尔巴哈 “人的解放”
下载PDF
“现实的人”本质及需要满足的社会矛盾解决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申明远 郭根山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7期86-89,共4页
人与人的矛盾是社会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本质决定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人的需要的满足能更好地实现人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践是"现实的人"存在的基础,"现实的人"有物质生产资料生产与再生产的需要以及人... 人与人的矛盾是社会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本质决定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人的需要的满足能更好地实现人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践是"现实的人"存在的基础,"现实的人"有物质生产资料生产与再生产的需要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的需要。从社会矛盾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需要体现在人之为人的客观存在性、社会性、双重性,只有实现自然机能与思维理性的统一、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才能让劳动由被动到自觉,让人之为人,共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人” 人的本质和需要 社会矛盾解决
下载PDF
“精准扶贫”思想: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的运用与升华 被引量:7
15
作者 邓艳葵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74-79,共6页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发展成果,是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的经典运用与升华,主要彰显在四个方面:一是物质的"精准扶贫"是&qu...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发展成果,是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的经典运用与升华,主要彰显在四个方面:一是物质的"精准扶贫"是"现实的人"自然性的鲜明体现;二是精神的"精准扶贫"是"现实的人"精神性的深入诠释;三是主体合力"精准扶贫"是"现实的人"社会性的立体阐析;四是实操量化"精准扶贫"是"现实的人"实践性的丰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思想 马克思 “现实的人”理论
下载PDF
“一般人”与“现实的人”刍议
16
作者 张婷婷 袁祖社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16-119,共4页
自古以来,“人”这一概念一直是哲学史上的奥秘之一。于此,以人本学为主的费尔巴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类”(即“一般人”)这一概念。受其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应地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一概念,并... 自古以来,“人”这一概念一直是哲学史上的奥秘之一。于此,以人本学为主的费尔巴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类”(即“一般人”)这一概念。受其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应地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一概念,并展开论述。可以说,“一般人”奠定和促成了“现实的人”,而“现实的人”则是对“一般人”的扬弃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人” “现实的人”
下载PDF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的意蕴及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金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67-71,共5页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的意蕴及现代意义杨金海鸟瞰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的源流,会发现它是一条曲折而又闪光的人的自我认识之河。它经历了萌芽、提出、形成和发展诸阶段,与马克思两次世界观的转变即由黑格尔主义向费尔巴哈主义、...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的意蕴及现代意义杨金海鸟瞰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的源流,会发现它是一条曲折而又闪光的人的自我认识之河。它经历了萌芽、提出、形成和发展诸阶段,与马克思两次世界观的转变即由黑格尔主义向费尔巴哈主义、从费尔巴哈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 人的存在 人的实践活动 费尔巴哈 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马克思的人 对象世界 关系存在 存在学说
下载PDF
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马克思对西方人权理论的前提性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75-82,共8页
本质主义是形而上学视域下的重要思维方式,对人的本质的把握正是建构在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上。西方所谓的"人权",如"自由""平等"等,被视为固化在人的本质之中的一种天赋权利,因此,这种权利就成了... 本质主义是形而上学视域下的重要思维方式,对人的本质的把握正是建构在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上。西方所谓的"人权",如"自由""平等"等,被视为固化在人的本质之中的一种天赋权利,因此,这种权利就成了一种具有永恒性、普遍性的自然权利。马克思在对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展开批判之前,将矛头首先对准的是形而上学及其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摒弃"抽象的人"的先验预设,人权就不再是一种"自然权利",而是建构在"现实的人"基础之上的"历史权利"。马克思在"底层逻辑"上对西方人权理论的前提性批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建构及人权理念的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天赋人权 “现实的人”
下载PDF
从马克思“现实的人”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凯歌 《大连干部学刊》 2021年第11期11-17,共7页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其根本就是聚焦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对人需要的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主体——人民与马克思“现实的人”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为以马克思“现实的人”为新视角探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进路提供了理论可能和靶向...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其根本就是聚焦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对人需要的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主体——人民与马克思“现实的人”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为以马克思“现实的人”为新视角探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进路提供了理论可能和靶向参考。马克思“现实的人”突出表现在它的四重内在规定,即是自然存在物、实践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历史存在物。由此出发,中国共产党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着力满足人民的生命健康需要,推动人民劳动自觉的生成及行为外化,打造三重和谐关系的美好社会图景,明晰和把握好美好生活实践展开的历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人民 美好生活向往 实践进路
下载PDF
论“现实的人”及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德意志意识形态》学习札记
20
作者 杨帆 《宁夏党校学报》 2010年第3期61-64,共4页
"现实的人"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确立了历史观赖以成立的真正历史基石,即为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从而确立了人的真实存在。"现实的人"的理论同时又体现了人在一定历史现实中的制约性,人既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又要面... "现实的人"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确立了历史观赖以成立的真正历史基石,即为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从而确立了人的真实存在。"现实的人"的理论同时又体现了人在一定历史现实中的制约性,人既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又要面对其所处的时代的历史遗产和历史起点。唯有此,才是"现实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人”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