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想父亲”建构与国民性反思——以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为中心
1
作者 沈庆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6,共9页
"父亲"及父子关系问题,在任何文化传统中都体现着多重的文化象征意味,并关乎我们的信仰。鲁迅通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文章提出以"亲情之爱"取代传统"恩威"观念,以现代意义的"父道"规范... "父亲"及父子关系问题,在任何文化传统中都体现着多重的文化象征意味,并关乎我们的信仰。鲁迅通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文章提出以"亲情之爱"取代传统"恩威"观念,以现代意义的"父道"规范取代封建主义"孝道"的文化启蒙主张。鲁迅对"理想父亲"的建构及其对"精神之父"的上下求索,可视为其毕生追求心灵成长及探索客观真理的一种文化心理隐喻。鲁迅试图在"强父"、"强子女"、"强家庭"与"强社会"、"强国家"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机制,构建现代意义的"父道"典范,这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理想父亲”建构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国民性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