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进化:从“生产力—空间形态”关系理论看传统乡村人居空间活态再生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贵庆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73,共8页
传统乡村人居空间形态是由其表象背后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而社会结构又受制于当时的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传统乡村人居空间环境的衰败,根本原因是传统农耕时代的生产力发生了变化。“生产力—空间形态”关系理论揭示了生产力发展推动空... 传统乡村人居空间形态是由其表象背后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而社会结构又受制于当时的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传统乡村人居空间环境的衰败,根本原因是传统农耕时代的生产力发生了变化。“生产力—空间形态”关系理论揭示了生产力发展推动空间形态改变的必然性。农业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必然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及其空间形态的演进,体现了乡村进化的过程。以“生产力—空间形态”关系理论指导传统乡村人居环境活态再生,必然要为传统乡村人居空间形态定义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支撑传统乡村人居空间形态的新的生产力动能,既要体现时代特征,又要以传统文化为内核。应采取有机更新和创新转化,使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交融汇聚,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共赢。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传统乡村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不仅来源于乡村本身,而且还来自城乡要素的互动互促,开辟了传统乡村人居发展的多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空间形态”关系理论 乡村进化 传统村落 社会结构 乡村规划
下载PDF
基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乡村空间布局优化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贵庆 关中美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乡村农业生产力水平决定其生产关系,并构成了乡村社会关系结构的总体特征,进而形成相应的村落空间环境格局。当乡村生产力水平发生根本变革,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改变,乡村传统空间布局也因此面临被改变、被放弃的挑战。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 乡村农业生产力水平决定其生产关系,并构成了乡村社会关系结构的总体特征,进而形成相应的村落空间环境格局。当乡村生产力水平发生根本变革,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改变,乡村传统空间布局也因此面临被改变、被放弃的挑战。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视角,运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分析指出我国乡村空间在新的生产力动力下将迎来空间重构的大趋势。乡村空间布局应适合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演进的客观规律,从而促进乡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可持续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和重构应发挥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优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乡村空间遗存,采用分类指导、多元融合、包容增长、统筹谋划和科学布局,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 乡村振兴 乡村空间 布局优化 乡村社区
下载PDF
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
作者 周焱 《理论建设》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16,37,共5页
一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理论形成 的前提:生产力标准 的重新确立 生产力标准原 本是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观点。早在 60年代初.在国民 经济严重困难的时 刻,为拯救民众于生 死,邓小平就提出了 “不管白猫黑猫,抓 住老鼠就是好猫”的 著名论段.
关键词 生产力标准 邓小平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 发展生产力 社会形态 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的标准 解放生产力
下载PDF
论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4
作者 王永昌 《浙江学刊》 1987年第6期4-10,22-2,共9页
以往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谈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出现偏差和失误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足够发达的生产力应该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生产力的发展也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动力、任务和目的,是衡量社会主义的最高... 以往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谈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出现偏差和失误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足够发达的生产力应该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生产力的发展也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动力、任务和目的,是衡量社会主义的最高标准。所有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最终都要接受生产力发展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标准 发展生产力 理论与实践 改革开放 生产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生产力发展
下载PDF
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态科学概念形成的历史与逻辑考察
5
作者 吴永胜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6-28,80,共4页
马克思对于生产力概念的理解直接制约着他对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马克思对于生产力的认识有两次质的飞跃,由此决定了他对社会经济形态的认识经历了三个时期。1.萌芽时期(1842——1844年) 马克思在早年任《莱茵报》主编时就开始涉猎经济... 马克思对于生产力概念的理解直接制约着他对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马克思对于生产力的认识有两次质的飞跃,由此决定了他对社会经济形态的认识经历了三个时期。1.萌芽时期(1842——1844年) 马克思在早年任《莱茵报》主编时就开始涉猎经济问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马克思探讨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得出了“市民社会”是“原动力”和“人为基础”因而决定政治国家和法的结论。①此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 生产力发展 历史阶段 概念形成 生产关系 生产力概念 三个时期 黑格尔 与逻辑
下载PDF
浅谈生产力标准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6
作者 聂观石 《社会科学探索》 CSSCI 1989年第1期12-15,共4页
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之本”。既然是本,当然就是检验一切是非得失的标准。报告中还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些论述充分说明,在社会主... 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之本”。既然是本,当然就是检验一切是非得失的标准。报告中还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些论述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标准,而且还要坚持生产力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标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关系标准 社会形态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 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社会
下载PDF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 被引量:97
7
作者 陈修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5-450,共6页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空间结构惯性、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等理论问题的探讨,明确了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被动性和阶段性等一般规律;八大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为空间结构重组提供了理论依据;...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空间结构惯性、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等理论问题的探讨,明确了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被动性和阶段性等一般规律;八大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为空间结构重组提供了理论依据;区域空间结构组成的五大要素的优化是实现结构重组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 动力机制 理论基础 空间结构惯性 区域发展 互动关系 被动性 阶段性 优化 流动空间 空间体系 国家力量 横向区域协作力 生产力梯度力 产业升级 产业创新 中国 全球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实践和理论创新的集成
8
作者 顾海良 《理论导报》 2024年第3期4-8,共5页
恩格斯在论及《资本论》的理论创新和科学精神时提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 恩格斯在论及《资本论》的理论创新和科学精神时提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是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为基础的,同时又为经济发展新的实践和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历史过程 经济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 生产关系 实践和理论 中国经济发展 生产力 社会形态
原文传递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交往理论看个人的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姜爱华 《天府新论》 2006年第2期32-34,共3页
交往是人类社会普遍现象或存在方式。如果,运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去研究现实的个人及其发展,就会发现,现实的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与历史上或同时代的个人进行交往的个人。个人彼此间的交往是个人... 交往是人类社会普遍现象或存在方式。如果,运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去研究现实的个人及其发展,就会发现,现实的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与历史上或同时代的个人进行交往的个人。个人彼此间的交往是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个人发展的全面性与个人力量的增长就取决于交往发展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的发展 发展生产力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交往理论 社会关系
下载PDF
生产力标准的含义及其根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天林 《理论导刊》 1988年第8期13-16,共4页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到生产力标准问题,并指出坚持生产力标准是在中国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和宣传生产力标准问题.已成为理论战线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我认为生产力是在这样几种意义上被作为标准来使用的:一是在划分社...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到生产力标准问题,并指出坚持生产力标准是在中国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和宣传生产力标准问题.已成为理论战线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我认为生产力是在这样几种意义上被作为标准来使用的:一是在划分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问题上,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划分的根据或标准;二是在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上,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变革的根据或标准;三是在评价各种社会现象问题上,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据或标准.生产力标准的这些含义有着共同的根据,即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 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 上层建筑 理论战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现象 无产阶级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的人类社会三形态理论
11
作者 南海 《晋阳学刊》 2001年第5期37-40,共4页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三形态的理论使我们对经济全球化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 ,对资本主义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也使我们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三形态的理论使我们对经济全球化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 ,对资本主义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也使我们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有一个长期共存的比较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但共存的结果或前途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在全球实现是历史的辩证法所决定的 ,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人类社会 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 生产关系 生产力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地位与结构
12
作者 李杰 《创造》 1995年第1期18-20,共3页
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地位与结构李杰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标志着唯物史观诞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阐述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一般方法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的基本结论,从而初步形成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地位与结构李杰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标志着唯物史观诞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阐述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一般方法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的基本结论,从而初步形成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马克思 形态理论 社会经济 历史进程 人类社会 生产力生产关系 历史道路 基本原理 资本主义所有制
下载PDF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劳动关系
13
作者 刘鑫 《中国工运》 2024年第7期42-44,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经济的加速演化,催生了生产形态、工作形态、产业形态、工作组织形态的加速变革,给人类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经济的加速演化,催生了生产形态、工作形态、产业形态、工作组织形态的加速变革,给人类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影响。按照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必须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和确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生产关系。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了企业组织形态的变化,推动了产业形态的转型升级,推动了劳动关系的重塑,推动了科技创新的选代,推动了劳动者权益维护机制的转型,因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变化,劳动关系也应该同步调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新型劳动关系,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须,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须,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必须。工会作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一方,作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群众组织,探索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新型劳动关系,满足职工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履行好工会维权服务基本职责,是必须回答好的一道“必答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劳动关系 新型劳动关系 企业组织形态 产业形态 工会维权 同步调整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全面深化改革
原文传递
论五种生产方式说的理论失误、内部矛盾与依次更替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生民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7,共7页
五种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更新和发展,对历史学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五种生产方式学说,是逐步发展而来的。一八五九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 五种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更新和发展,对历史学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五种生产方式学说,是逐步发展而来的。一八五九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里既然只是“大体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种生产方式说 奴隶制 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发展理论 封建制 斯大林
下载PDF
生产力水平是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标准
15
作者 李建新 《社会主义研究》 1988年第1期16-19,共4页
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标准或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标准或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有的同志认为是生产关系,有的同志认为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有的同志提出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综合标准”。本人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生产力水平 经济基础 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发展 社会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试析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6
作者 吴娟 《学海》 1997年第1期8-10,共3页
试析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吴娟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它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本质作了深刻的揭露,对未来社会作出了科学的预见,向人们展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轮廊,然而,... 试析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吴娟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它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本质作了深刻的揭露,对未来社会作出了科学的预见,向人们展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轮廊,然而,由于他们没有亲自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 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 社会主义的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解放生产力 共同富裕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关于社会形态理论发展的五个关节点
17
作者 贾高建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0-33,共4页
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这一理论做过各个角度的阐述,他们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无疑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但是同时又必须看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围绕这一理论又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要求我们... 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这一理论做过各个角度的阐述,他们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无疑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但是同时又必须看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围绕这一理论又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要求我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探讨。近年来,学术界陆续开展了一些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和意见。但总的看来,对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也显得比较分散。为此我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理论 经济社会形态 生产关系 关节点 生产力 上层建筑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多线论 完整体系
下载PDF
论生产力标准
18
作者 武天林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9,共7页
生产力标准理论的提出和讨论正在改变着我国人民多年来所形成的一套僵化的思想模式,为加快和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在当前讨论生产力标准理论问题时,我认为首先必须弄清生产力标准本身的含义,即生产力在什么问题上被作为标准,... 生产力标准理论的提出和讨论正在改变着我国人民多年来所形成的一套僵化的思想模式,为加快和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在当前讨论生产力标准理论问题时,我认为首先必须弄清生产力标准本身的含义,即生产力在什么问题上被作为标准,是什么样的标准?本文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以期引起争鸣。在划分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问题上,特别是在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上,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划分的根据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标准 历史阶段 解放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 社会形态 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关系 理论问题
下载PDF
新技术革命与社会形态理论
19
作者 吴廷勇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15-18,共4页
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许多著名的未来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从技术关系的角度,把社会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其中阿尔温·托夫勒把社会历史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超工业社会;丹尼尔·贝尔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 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许多著名的未来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从技术关系的角度,把社会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其中阿尔温·托夫勒把社会历史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超工业社会;丹尼尔·贝尔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当然,这种划分,并不一定十分科学,但他们从生产力的角度,划分不同质的社会历史阶段,试图说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对我们深入研究社会形态理论却是有启发的。马克思也早就肯定过以生产力为标志划分社会历史阶段的历史方法。马克思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理论 生产关系 历史阶段 生产力水平 经济社会形态 新技术革命 社会历史 技术社会形态 前工业社会 技术关系
下载PDF
浅论马克思空间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
20
作者 黄荣滋 左春文 《当代财经》 1984年第3期7-12,共6页
社会经济客体同一切事物一样,都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中运动着的。“因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91页。)离开了时空,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经济运动的时空观念及其规律的探讨,乃是... 社会经济客体同一切事物一样,都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中运动着的。“因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91页。)离开了时空,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经济运动的时空观念及其规律的探讨,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在我国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对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经济运动中的时间要素及其规律尚有所涉猎,而对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经济运动中空间要素及其规律却未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笔者认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空间经济思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当前经济改革的实践上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 经济运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空间组合 马克思恩格斯 空间要素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生产力 空间范围 空间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