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何必须要发展生态高值农牧业?
1
作者 陈连颐 《中国禽业导刊》 2024年第8期1-1,共1页
生态农牧业是指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保护和改善农牧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集约化和循环化经营的农牧业发展模式,而生态高值农牧业是充分应用现代及未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以及新信息技... 生态农牧业是指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保护和改善农牧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集约化和循环化经营的农牧业发展模式,而生态高值农牧业是充分应用现代及未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以及新信息技术、新生物技术等武装起来的农牧业高新技术体系与生产模式。随着我国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慢慢成形,在未来,生态高值农牧业将成为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农牧业发展必然是向现代化的生态高值农牧业转型,某种程度上讲,生态高值农牧业是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发展生态高值农牧业已经刻不容缓,发展生态高值农牧业的主要产业体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业发展 现代农牧业 生态经济学 系统工程方法 生态农牧业 生态环境 新信息技术 新能源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从边缘力量如何成为未来主流?——基于技术-应用-生态的视角
2
作者 刘安蓉 陈悦 +2 位作者 吴滨 曹晓阳 韦结余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124,共15页
颠覆性技术会对主流技术轨道以及行业市场格局乃至国际竞争规则产生颠覆性效果,如何从边缘力量成为未来主流,对于科技自立自强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创新理论构建技术-应用-生态(TAE)框架,对颠覆性技术的演化路径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 颠覆性技术会对主流技术轨道以及行业市场格局乃至国际竞争规则产生颠覆性效果,如何从边缘力量成为未来主流,对于科技自立自强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创新理论构建技术-应用-生态(TAE)框架,对颠覆性技术的演化路径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颠覆性技术由边缘力量到未来主流是一个系统变革,具有由萌生→丛生→递归的技术生成动态演化轨迹、由初始场景→中阶场景→目标场景→未来场景的应用跃迁路径,以及树状→环状→网状的创新生态变革过程,并受到技术的融合发展、技术-应用的深层互动,以及后发优劣势动态转换的竞争机制等综合作用,从边缘力量到未来主流存在技术分叉、应用跃迁、生态协同三大后发优势转换的临界条件。最后从重视技术科学、加强需求侧管理、优化创新生态、把握政策时机等方面得到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技术-应用-生态(TAE) 边缘力量 未来主流
下载PDF
基于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河湖廊道环境治理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仇佳音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8期268-271,共4页
为了保障河湖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基于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河湖廊道环境治理方法。利用渔网和PE网布置进出水口拦截网,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对污染河道进行清淤,并设置初沉池、二沉池和拦水坝结构;按照分段整治策略,对缺乏植... 为了保障河湖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基于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河湖廊道环境治理方法。利用渔网和PE网布置进出水口拦截网,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对污染河道进行清淤,并设置初沉池、二沉池和拦水坝结构;按照分段整治策略,对缺乏植物生长及生态功能的区域进行护岸平整、土工格栅与格室铺设、生态袋挡墙构建、土工格室填土、封顶以及草种种植。治理后河湖廊道的生态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水质检测结果可达到IV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河湖廊道 环境治理 拦截网 河道清淤 生态情况 分段整治策略
下载PDF
青海“生态—技术”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策研究
4
作者 任治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21-222,共2页
青海地处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脆弱区。青海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和治理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根据青海农牧业经济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必须依靠先进技术为根本手段 ,生态保护为基本目标 ,即走“生态—技术”农牧业发展道路。文章提... 青海地处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脆弱区。青海经济发展必须以保护和治理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根据青海农牧业经济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必须依靠先进技术为根本手段 ,生态保护为基本目标 ,即走“生态—技术”农牧业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青海农牧业经济发展建立重要意义、客观性 ,发展目标和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经济发展 “生态-技术”农牧业 发展模式 对策 发展战略 经济学原理
下载PDF
“科学-技术-创新”研究进路的时代演化与前沿探索评述——基于科学学的发展视角
5
作者 吴玉杰 曲冠楠 陈劲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与大国竞争的新变局使得“科学-技术-创新”(STI)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凸显。与之相伴,STI作为科学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进路,也在新时代最佳实践的与时俱进中不断演化。本文基于科学学研究的发展视角... 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与大国竞争的新变局使得“科学-技术-创新”(STI)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凸显。与之相伴,STI作为科学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进路,也在新时代最佳实践的与时俱进中不断演化。本文基于科学学研究的发展视角,梳理发轫于贝尔纳传统的STI研究进路的时代特征,分析范式演化的核心规律,展望科技创新的前沿趋势。研究发现,生态观的兴起、整合思维的运用、对创新外部性问题的关注,以及有关创新价值与意义的讨论共同推动了科技创新理论范式的演化。在此进程中,研究者紧跟时代前沿,依托最新实践,在诸多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分析,为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学 创新生态系统 有意义创新
下载PDF
从“稻鸭共作”和“种草养鹅”看家禽业与农牧业生态发展的前景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建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7,共6页
关键词 家禽业 农牧业 生态农业 发展前景 “稻鸭共作” “种草养鹅” 生态模式 栽培技术 养殖技术
下载PDF
青海“生态—技术”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
7
作者 黎雪萍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3年第1期29-30,共2页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脆弱区,经济发展必须要以保护和治理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根据青海农牧业经济现状和社会经济的客观要求,必须依靠先进技术为根本手段,生态保护为基本目标,即走“生态-技术”农牧业发展道路,本文提出了青海农牧业...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脆弱区,经济发展必须要以保护和治理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根据青海农牧业经济现状和社会经济的客观要求,必须依靠先进技术为根本手段,生态保护为基本目标,即走“生态-技术”农牧业发展道路,本文提出了青海农牧业经济发展建立的重要意义、客观性,发展目标和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生态-技术” 农牧业 经济发展模式
下载PDF
正邦:推广福州养猪治污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农牧业
8
《北方牧业》 2016年第4期19-19,共1页
近日,江西正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福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示范推广福建省农科院在福清渔溪基地建立的发酵床养猪、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设施农业等生物科技成果,共同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牧业。
关键词 生态循环 农牧业 养猪 福州 福建省农科院 生物有机肥 技术 治污
下载PDF
曝气-生态湿地组合技术提升水质的示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宇 曾凡虎 +3 位作者 龙明 呙于平 李其高 徐杰斐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7期191-194,198,共5页
本文以武汉市某水环境治理项目为例,采用曝气-生态湿地组合技术,将生态曝气塘与表流人工湿地合理结合,从而改善区域地表水水质,同时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工程主要涉及进水口改造、曝气-生物菌剂联合系统、连通管改造、植物生态系统以及... 本文以武汉市某水环境治理项目为例,采用曝气-生态湿地组合技术,将生态曝气塘与表流人工湿地合理结合,从而改善区域地表水水质,同时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工程主要涉及进水口改造、曝气-生物菌剂联合系统、连通管改造、植物生态系统以及运行管理。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氨氮(NH_(3)-N)浓度为0.78 mg/L,总磷(TP)浓度为0.17 mg/L,化学需氧量(COD)为16 mg/L,透明度为65 cm。处理后,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水质标准。该组合工艺切实有效,能有效降低水中有机物、氨氮和总磷等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态湿地组合技术 水质提升 生态曝气塘 表流人工湿地
下载PDF
“虾-蟹-鱼”浅水生态养殖模式探究
10
作者 江国青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8-69,74,共3页
生态养殖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降低投入成本,是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科学规划虾、蟹、鱼的浅水混养,不仅有利于改善水体环境,而且可以实现多种水产动物的丰收。现对“虾-蟹-鱼”浅水生态养殖模式的技术要领和管理要... 生态养殖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降低投入成本,是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科学规划虾、蟹、鱼的浅水混养,不仅有利于改善水体环境,而且可以实现多种水产动物的丰收。现对“虾-蟹-鱼”浅水生态养殖模式的技术要领和管理要点进行总结和介绍,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鱼”混养 技术要点 生态养殖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农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思考
11
作者 武晓东 王万中 马春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1-92,共2页
1农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特征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两次农业领域的绿色革命,特别是通过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80年代国际上提出持续农业,这个词是从Sustainable... 1农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特征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两次农业领域的绿色革命,特别是通过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80年代国际上提出持续农业,这个词是从SustainableAgriculture译来的,把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业 高新技术产业化 可持续农业 中国 生态农业 农业高新技术 抗逆性品种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震后生态恢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被引量:32
12
作者 刘彬 吴福忠 +1 位作者 张健 杨万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92-5898,共7页
作为典型的生态过渡区,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不仅是藏羌居民生活的重要区域,而且在抑制干旱河谷上延和延伸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脆弱生态系统极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灾害的损害,使其成... 作为典型的生态过渡区,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不仅是藏羌居民生活的重要区域,而且在抑制干旱河谷上延和延伸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脆弱生态系统极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灾害的损害,使其成为"5.12"汶川大地震中受损程度较高、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点区域之一。基于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受汶川大地震破坏的特点以及该区的生态重要性和本身的脆弱性,损毁生态系统的快速评估与生态重建规划、生产与生态双赢共建关键技术、震后残存植被保育、水源涵养地植被保护与恢复、震毁植被恢复与重建、耕地生产恢复与重建、边坡综合治理、低效薪炭林改良以及居民聚居点风景林营造等被认为是震后生态恢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震毁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过程监测与评估、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机制及生态学过程、震后生态系统对变化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等可能是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 汶川地震 震毁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科学技术问题
下载PDF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被引量:125
13
作者 董哲仁 刘蒨 曾向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本质上说,这种技术是对自然界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本质上说,这种技术是对自然界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为此,简要介绍了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方法.通过对日本、韩国工程实例的介绍,说明了这种治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水净化 水体生物 人工湿地 日本 韩国 污水处理 生物膜法
下载PDF
“生产-生活-生态”农业工程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齐飞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3-279,共7页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中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中长期战略重点和指导方针。"生产-生活-生态"的研究就是以生产提高为主体、以生态化运行为要求、以生活改善为目标,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的功能目标、现代...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中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中长期战略重点和指导方针。"生产-生活-生态"的研究就是以生产提高为主体、以生态化运行为要求、以生活改善为目标,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的功能目标、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状况、技术集成边界条件特点等,获得5种典型的"生产-生活-生态"技术集成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可为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完整、科学的"生产-生活-生态"产业循环提供理论依据和示范模式,不仅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也将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中显示出重要的长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生产-生活-生态 农业工程 技术集成
下载PDF
商都县八股地乡种树种草发展生态效益型农牧业的作法
15
《内蒙古草业》 1996年第3期9-10,共2页
商都县八股地乡种树种草发展生态效益型农牧业的作法(内蒙古阴山北麓生态经济型农业调查组)八股地乡共有10个行政村,8676人,土地面积20440公顷。从六十年代起,由于盲目开荒种粮,导致了生态失衡。全乡风蚀沙化和水土流... 商都县八股地乡种树种草发展生态效益型农牧业的作法(内蒙古阴山北麓生态经济型农业调查组)八股地乡共有10个行政村,8676人,土地面积20440公顷。从六十年代起,由于盲目开荒种粮,导致了生态失衡。全乡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面积达1120公顷,占总面积的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都县 八股地乡 种树种草 生态效益型农牧业 组织领导 政策 技术培训
下载PDF
生物膜技术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污染水体中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魏薇 曹文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43,共5页
为了有效地提高污染水体修复速度,利用生物膜技术补充到植物修复系统(原位生态修复系统)中或独立利用生物膜反应器(异位生物修复系统)修复污染的地表水体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受损地表水现状、成因以及特征的分析,介绍了利用... 为了有效地提高污染水体修复速度,利用生物膜技术补充到植物修复系统(原位生态修复系统)中或独立利用生物膜反应器(异位生物修复系统)修复污染的地表水体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受损地表水现状、成因以及特征的分析,介绍了利用不同种类的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受损地表水的研究及其进展,最后探讨了不同种类的生物膜技术对受损地表水的修复的现状及其强化手段,可以为生物膜技术修复受损地表水的相关研究和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体 生态修复 生物膜技术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下载PDF
面向生态-技术创新的城市生态位扩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索贵彬 田亚明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6,49,共3页
将生态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相结合,提出生态-技术创新的概念,进一步将生态—技术创新概念引入城市生态位研究领域,指出生态-技术创新是扩展城市生态位的唯一调控因子,并建立城市生态位扩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城市生态位的构建和城市的... 将生态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相结合,提出生态-技术创新的概念,进一步将生态—技术创新概念引入城市生态位研究领域,指出生态-技术创新是扩展城市生态位的唯一调控因子,并建立城市生态位扩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城市生态位的构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技术创新 城市生态 生态位扩展评价
下载PDF
面向生态-技术创新的环渤海城市群生态位扩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索贵彬 聂雅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7-68,共2页
建立城市生态位扩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借助于SPSS软件,对环渤海经济圈相关城市的生态位扩展情况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为城市生态位的构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生态-技术创新 城市生态 生态位扩展评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宏 武星 索贵彬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18,共2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循环经济模式下生态-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构成,然后根据循环经济原则建立了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环渤海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而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技术创新 循环经济效果评价 因子分析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的科学-技术-产业互动模式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海云 王超 +3 位作者 陈亮 徐硕 杨冠灿 朱礼军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6-831,共16页
颠覆性技术是“从0到1”的技术研发,可对主流技术和现有产业产生变革性效果,形成阶跃式创新轨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突变式进步。探索颠覆性技术的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互动模式,对探索颠覆性技术内在的产生与发展规律、前瞻识别潜在... 颠覆性技术是“从0到1”的技术研发,可对主流技术和现有产业产生变革性效果,形成阶跃式创新轨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突变式进步。探索颠覆性技术的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互动模式,对探索颠覆性技术内在的产生与发展规律、前瞻识别潜在颠覆性技术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以公认度高的颠覆性技术领域为研究对象,选取领域相近的渐进性技术领域作为对比对象,以知识网络结构作为分析视角,分别构建颠覆性技术的科学、技术、产业三层知识网络;利用整体网络属性关联和网络社区相似度算法来实现知识子网间的关联测度,以此实现科学-技术-产业互动模式的识别。实证分析发现,颠覆性技术与渐进性技术在科学、技术、产业三者的关联与互动模式中存在共性特征,也存在诸多显著的差异特征。最后,提出互动模式识别对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和科技-产业管理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科学-技术-产业 创新生态 知识流动 知识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