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声机
1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1年第24期14-14,共1页
其实我的高中文凭不够用,你们还是去读个大学吧!
关键词 智能手机 移动通信 消费者 “留声机”
下载PDF
胡秋原与苏汶在1932 被引量:2
2
作者 尹康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4-79,共6页
胡秋原与左翼作家虽然都抵制"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等,但出发点不同。胡秋原反对"用一种中心意识,独裁文坛",左翼则认为"向进步的方向勇敢迈进,作为解放斗争的武器",才是文学现实存在的惟一正确形态。这样,... 胡秋原与左翼作家虽然都抵制"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等,但出发点不同。胡秋原反对"用一种中心意识,独裁文坛",左翼则认为"向进步的方向勇敢迈进,作为解放斗争的武器",才是文学现实存在的惟一正确形态。这样,双方实际上都同时成了对方的否定对象。胡秋原对左翼的批评更多是有的放矢,且不乏真知灼见。苏汶同样反对文学一味的政治工具化,主张创作自由,一些见解还更具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自由 “留声机说” 阶级性 “第三种人”
下载PDF
“革命文学”论争与茅盾的革命文学话语再造——以1928年前后茅盾的政治和文学思想为中心
3
作者 覃昌琦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17,共9页
"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道路上,茅盾"一直是站在先驱者的行列",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引导着革命话语的论争以及左翼文学不断推进。1928年前后,围绕着茅盾对无产阶级革命前途性问题的论争成为了"革命... "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道路上,茅盾"一直是站在先驱者的行列",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引导着革命话语的论争以及左翼文学不断推进。1928年前后,围绕着茅盾对无产阶级革命前途性问题的论争成为了"革命文学"论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留声机"概念和"创作哲学"是这一时期论战双方进行思想"落伍"与否论争的两大关键性话语,而研究者对此的挖掘和阐释还不够充分。重新审视茅盾1928年至加入"左联"时段政治、文学思想的流变,可以说是对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精神处境进行观照的有效视角,也是厘清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发生发展"前史"的必要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声机” “创作哲学” “革命文学”论争 茅盾
下载PDF
Mechanization of Hearing in Chao Yuen Ren’s Dialect Research,1927-1936:Senses,Objectivity,and Observation
4
作者 Chen-Pang Yeang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年第2期94-117,共24页
When scientific research began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a key issue was the acquisition of reliable empirical information through objective and precise observations.This article examines a specific case where ... When scientific research began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a key issue was the acquisition of reliable empirical information through objective and precise observations.This article examines a specific case where a scientist grappled with such an issue:the linguist Chao Yuen Ren’s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means in his phonetic studies.In the 1920s–1930s,Chao conducted a series of field and lab studies on the dialects in southern and central China.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scholars’exclusive reliance on sharp ears and rhyme books,Chao employed mechanical devices to inscribe and analyze the spectrographs of dialectical tones and used phonographs to record the articulations of his subjects.It is demonstrated that Chao’s machines not only provided a new method of observation;they also altered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certain fundamental categories in Chinese phonology,such as tones.Moreover,Chao did not aim to replace human perception with automatic mechanisms i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Rather,the use of machines in his research called for an active and engaged scientific perso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al objectivity PHONETICS TONE phonograph Chinese dialects
下载PDF
“留声机器”的“奥伏赫变”——再论郭沫若的“革命文学”论争话语(1926-1928)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祎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41,共16页
有关“革命文学”论争时期的“留声机器”话语,学界已多有讨论,但对于“留声机器”论的肇发者郭沫若在此一时期思想动态和文学观念的考辩,似乎还有更进一步细致打量的必要。本文重新细读了郭沫若1926—1928年参与“革命文学”论争的理... 有关“革命文学”论争时期的“留声机器”话语,学界已多有讨论,但对于“留声机器”论的肇发者郭沫若在此一时期思想动态和文学观念的考辩,似乎还有更进一步细致打量的必要。本文重新细读了郭沫若1926—1928年参与“革命文学”论争的理论文本及其与李初梨、鲁迅等人的交锋和论辩文章,发现了在郭沫若对“留声机器”含义和生成机制的多次表述中,其“留声机器”话语其实呈现出一个过程性的“成长”、演化、自我超克状态,而最终在对鲁迅革命意识的批判上,完成了“留声机器”向“共产派革命”“宣传式的文艺观”的理论转换和主体意识转换。这一“革命文学”观念生长和变化的过程,或许暗含了值得注意的理论问题,对于丰富“革命文学”论争的话语结构,提供了新的理解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革命文学” “留声机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