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诗歌——以“白洋淀诗歌”为例》(硕士学位论文) 被引量:3
1
作者 贾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6-76,共1页
“文革”中从事地下诗歌写作的代表性诗人有两类 :一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强行埋入“地下”的老诗人 ,著名的如“七月派”诗人和“中国新诗”派诗人。他们的地下写作是五四启蒙精神和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传统在时代挤压中的曲折显现... “文革”中从事地下诗歌写作的代表性诗人有两类 :一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强行埋入“地下”的老诗人 ,著名的如“七月派”诗人和“中国新诗”派诗人。他们的地下写作是五四启蒙精神和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传统在时代挤压中的曲折显现。另一类是“知识青年”的地下诗歌写作 ,其中最具写作自觉性、对后来影响最大的是“白洋淀诗群”。一群年轻人离开城市散落民间 ,严峻的现实催逼他们开始反思“革命”。马列经典、“红宝书”以及内部发行的一批“灰皮书”和“黄皮书”成为他们最直接的、共同的(文学 )思想资源。“文革”初期钦定的“革命者”终于成了“革命”的异己者。这样一种精神历程落实到写作中 ,使他们的诗歌在总体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 :对政治 (命题 )的关注 ,普遍彻底的怀疑精神 ,被逐之后的疏离感 ,对语言表达个体经验的追求 ,风格上思辨与感性的繁复混杂等等。当然 ,具体到个人则又表现出彼此不同的鲜明特征 ,如多多诗中高贵与邪恶的融合 ,根子诗中迅疾的叙事与凝重的思辨的结合 ,芒克诗中行吟传统与荒诞诗风的共存……“白洋淀诗群”在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个非常独特而重要的位置。一百年来尽管言说方式不断变化 ,但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基本问题仍然未变 ,“焦虑”继续延伸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论“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诗歌——以“白洋淀诗歌”为例》 中国 文学评论 思想资源 启蒙精神
下载PDF
朦胧诗对“白洋淀诗歌”的承传发展
2
作者 叶婧 《新纪实》 2021年第10期32-36,共5页
朦胧诗的崛起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文学对诗歌传统的一次超越性变革,一改之前形象明确、含义唯一的线性叙述风格,在主题上表现多义性,在艺术上呈现朦胧美。其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诗人和“白洋淀诗群”的创作。其中“白... 朦胧诗的崛起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文学对诗歌传统的一次超越性变革,一改之前形象明确、含义唯一的线性叙述风格,在主题上表现多义性,在艺术上呈现朦胧美。其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诗人和“白洋淀诗群”的创作。其中“白洋淀诗歌”可以看作是朦胧诗的储备阶段。朦胧诗的部分代表人物,如北岛、江河,就与“白洋淀诗群”有过频繁往来。舒婷、海子等人虽未与“白洋淀诗群”有直接交往,但在诗歌创作上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暗合。在主题意旨方面,朦胧诗延续了“白洋淀诗歌”对个体生命和社会现实的探索,同时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在艺术特点方面,朦胧诗的抒情风格朝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诗歌” 朦胧诗 承传发展 主题意旨 艺术特点
下载PDF
论“白洋淀诗歌群落”的跨地域空间叙事
3
作者 刘聪颖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95,共5页
地域因素对于"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背景作用,从燕赵文化内涵和异域文化碰撞对"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影响,可看到"白洋淀诗歌群落"的跨地域空间叙事。
关键词 跨地域空间叙事 “白洋淀诗歌群落” 燕赵文化内涵 异域文化
下载PDF
“白洋淀诗歌群落”:一种独立的文学形态
4
作者 井延凤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7期95-97,共3页
"白洋淀诗歌群落"在当代诗歌史上往往被作为"朦胧诗"的"地下阶段"或者"前史阶段"来看待。这样的看法事实上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削弱了"白洋淀诗歌群落"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独立的... "白洋淀诗歌群落"在当代诗歌史上往往被作为"朦胧诗"的"地下阶段"或者"前史阶段"来看待。这样的看法事实上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削弱了"白洋淀诗歌群落"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独立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白洋淀诗歌群落” 原生态 精神内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