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远的白洋淀——论“白洋淀诗群” 被引量:1
1
作者 安静 《红河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6-49,共4页
 "白洋淀诗群"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它的精神内核和美学意蕴都昭示出"永远"的意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既修复了传统诗歌美学,又接通了新诗现代主义的脉向。
关键词 “白洋淀诗群” “三剑客” 存在主义
下载PDF
启蒙如何成为可能--从“X小组”到“白洋淀诗群”再解读
2
作者 范文 《陇东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7-80,共4页
在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X小组"与"白洋淀诗群"是两个不容忽视的地下诗歌组织,它们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当时的主流文学叙述形成了鲜明的区别,具有初步的启蒙意识、现代精神和反叛倾向;他们用诗歌表达了当... 在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X小组"与"白洋淀诗群"是两个不容忽视的地下诗歌组织,它们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当时的主流文学叙述形成了鲜明的区别,具有初步的启蒙意识、现代精神和反叛倾向;他们用诗歌表达了当时一代人在生活中的情绪和遭遇,他们的先锋探索思想的产生与其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及阅读范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潜在层次上承继了"五四"启蒙,开启了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思想解放,在新时期诗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小组” “白洋淀诗群” 文学生态 现代意识
下载PDF
提前抵达的诗神——白洋淀诗群对既往诗歌话语的超越 被引量:2
3
作者 霍俊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8-21,共4页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写作”尤其是“地下诗歌”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事实。文革语境下的“白洋淀诗歌群落”——是20世纪中国新诗不间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白洋淀诗群”是对文革主流诗歌写作的一次背离和反拨,它重新确立了诗歌本...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写作”尤其是“地下诗歌”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事实。文革语境下的“白洋淀诗歌群落”——是20世纪中国新诗不间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白洋淀诗群”是对文革主流诗歌写作的一次背离和反拨,它重新确立了诗歌本体的独特存在,坚持了个体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声音,并运用现代诗歌技巧——隐喻、反讽、悖论、意象叠加和重合——表现内心世界的荒诞意识和对理想的追寻与探索。这都重新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审美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时期 “白洋淀诗群” 话语 个体主体性 重要环节 中国新 20世纪 歌写作 歌本体 歌技巧 荒诞意识 内心世界 不间断 个性化 文革 反讽 意象
下载PDF
黑夜深处的火光──“前朦胧诗”论札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清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86-90,共5页
本文主要对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的作为“朦胧诗”前身和源头的“前朦胧诗”作了评述,作为开创者,黄翔和食指等人的意义在于从思想和艺术形式上奠定了朦胧诗产生的基础,而“白洋淀诗群”则发展了这一富有现代性和批判意识的传统,并广泛... 本文主要对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的作为“朦胧诗”前身和源头的“前朦胧诗”作了评述,作为开创者,黄翔和食指等人的意义在于从思想和艺术形式上奠定了朦胧诗产生的基础,而“白洋淀诗群”则发展了这一富有现代性和批判意识的传统,并广泛触及了六七十年代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白洋淀诗群” 歌创作 文化大革命 作品 地下文学 艺术特征 个人化 现代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PDF
“朦胧诗”·“新诗潮”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清华 《南方文坛》 1999年第3期9-11,共3页
”朦胧诗”是当代文学史上耗费笔墨唇舌最多,产生歧义与争论时间最长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所指与内涵不断演化与延伸的概念,一个夹杂着各种感情色彩、纠缠着新与旧、艺术与非艺术的激烈冲突的概念。这一曾灼热滚烫的词语如今已经冷却,但... ”朦胧诗”是当代文学史上耗费笔墨唇舌最多,产生歧义与争论时间最长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所指与内涵不断演化与延伸的概念,一个夹杂着各种感情色彩、纠缠着新与旧、艺术与非艺术的激烈冲突的概念。这一曾灼热滚烫的词语如今已经冷却,但其飘散的烟云却似乎还隐约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现代主义” 启蒙主义 美学特征 “象征派” 现代新 现代倾向 “白洋淀诗群” 现代性
原文传递
多多:坚冰下的“鱼儿”——从苦难的记忆汲取向上的诗情
6
作者 牛金玲 《图书情报通讯》 2005年第3期61-64,共4页
多多是“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一白洋淀诗歌’产生的年代,思想上的怀疑主义.虽已弥漫开来,但整个局面毕竟不像四五运动时那么明朗,‘白洋淀诗歌’也就不可能像‘天安门诗歌’那样痛快淋漓得空、讨伐,不可能像北岛那样凛然... 多多是“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一白洋淀诗歌’产生的年代,思想上的怀疑主义.虽已弥漫开来,但整个局面毕竟不像四五运动时那么明朗,‘白洋淀诗歌’也就不可能像‘天安门诗歌’那样痛快淋漓得空、讨伐,不可能像北岛那样凛然宣告‘我不相信’!另一方面,这种反抗又使得‘白洋淀诗歌’在批判‘现实’之外,隐约地显露了一个文化批判的指向,证实了‘白洋淀诗歌’在文化上的敏锐性”。多多的诗正是从文革的苦难记忆中汲取向上的诗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晰 荒诞 向上的 “白洋淀诗群” 取向 记忆 苦难 文化批判 怀疑主义
原文传递
文革作品怎么选?
7
作者 丁东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7年第4期115-116,共2页
文革作品怎么选?丁东陈艰和王蒙在《文学自由谈》上提出的问题,的确很重要。我不知道《新文学大系》的编者有什么难言之隐。既然把《大系》的时限定在1949年到1976年,对文革十年的文学作品采取基本回避的态度就是一个明显的... 文革作品怎么选?丁东陈艰和王蒙在《文学自由谈》上提出的问题,的确很重要。我不知道《新文学大系》的编者有什么难言之隐。既然把《大系》的时限定在1949年到1976年,对文革十年的文学作品采取基本回避的态度就是一个明显的缺点。说是基本回避,是因为没有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文学 文革时期 新文学大系 作品 郭小川 “白洋淀诗群” 恽逸 新时期文学 独立思考精神 《金光大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