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料库的中文构式“P的N”中“的”的隐现规律量化研究
1
作者 罗洁滢 梁鑫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1期15-21,共7页
“P(的)N”构式中“的”是否出现(P为代词,N为名词),是汉语语法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为了探究更深层及更科学直观的构式中“的”的隐现规律,该研究采用量化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行为特征分析方法标注和分析“P(的)N”,发现:一是P和N的数、N... “P(的)N”构式中“的”是否出现(P为代词,N为名词),是汉语语法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为了探究更深层及更科学直观的构式中“的”的隐现规律,该研究采用量化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行为特征分析方法标注和分析“P(的)N”,发现:一是P和N的数、N的语义类型、N的音节数以及该构式所处的句法位置对“的”的隐现均有影响;二是除了该构式作同位语外,P与N的句法关系对“的”的隐现基本没有影响;三是“的”的隐现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四是该构式作“宾语”时,“的”的使用不仅凸显“P+的”,根据语境的不同,N或整体的信息焦点也有不同程度的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构式 “P的N” “的”的隐现 距离象似性原则 语料库语言学 行为特征分析法
下载PDF
组合式形名结构词长搭配和“的”的隐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应学凤 端木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5,共6页
关于形名结构的研究存在不平衡现象,黏合式多,组合式少。本文基于语料库,考察组合式形名结构词长搭配和"的"的隐现关系,发现组合式形名结构"A的N"隐"的"能力受词长搭配制约,从低到高为:2+1> 1+2> 2... 关于形名结构的研究存在不平衡现象,黏合式多,组合式少。本文基于语料库,考察组合式形名结构词长搭配和"的"的隐现关系,发现组合式形名结构"A的N"隐"的"能力受词长搭配制约,从低到高为:2+1> 1+2> 2+2,此外,语体对"的"的隐现也有影响。跟薛亚红、端木三(2018)比较发现:2+2式"A的N"最易隐"的","AN"又最易插入"的";2+1式"A的N"很难隐"的",语料库中2+1式"A的N""AN"数量都少;1+1式"AN"多,"A的N"少。从音步屏蔽看,1+2式"AN"不必有"的",2+1式"AN"需要"的"。本文测试结果证实了这个推断:1+2式"A的N"的"的"可隐去,2+1式"A的N"的"的"大多数不能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名结构 组合式 词长搭配 “的”的隐现
原文传递
汉语“你+N”结构的三个平面研究
3
作者 卢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1-74,共4页
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你+N"和"你们+N"两个结构内部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重要的对比研究价值。文章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汉语的"你+N"结构进行详细描写分析,并将其与... 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你+N"和"你们+N"两个结构内部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重要的对比研究价值。文章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汉语的"你+N"结构进行详细描写分析,并将其与"你们+N"结构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你+N"结构和"你们+N"结构的转换条件主要受到"N"的选择、受话者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的"的隐现也会造成不同语用效果等结论。本研究对深入了解"人称代词+N"这个上层结构以及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N”结构 三个平面 “的”的隐现
下载PDF
与“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有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匡鹏飞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4,共5页
文章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与"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有关的四个问题。一是时量成分与宾语之间"的"的隐现规律,二是结构对宾语的语义限制,三是"动词+时量成分+宾语"向"动词+宾语+... 文章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与"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有关的四个问题。一是时量成分与宾语之间"的"的隐现规律,二是结构对宾语的语义限制,三是"动词+时量成分+宾语"向"动词+宾语+时量成分"转换的规律,四是"动词+时量成分+宾语"与"动词+宾语+时量成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时量成分+宾语” 时量成分 “的”的隐现 语义限制 句式转换
原文传递
接受度的相对性标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远杰 《东方语言学》 2012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判断内省语料的接受度有绝对性标准和相对性标准可供选择。依据绝对性标准判断某种说法A的接受度,只是孤立地考虑A自身能说还是不能说,不将A跟对应的其他说法进行比较,其判断结果是固定不变的。依据相对性标准判断某种说法A的接受度,需... 判断内省语料的接受度有绝对性标准和相对性标准可供选择。依据绝对性标准判断某种说法A的接受度,只是孤立地考虑A自身能说还是不能说,不将A跟对应的其他说法进行比较,其判断结果是固定不变的。依据相对性标准判断某种说法A的接受度,需要先确定跟A对应的另一说法A′,然后比较A和A′,看其中哪种说法在语感上可接受程度更高,接受度较高的就判定为能说,接受度较低的就判定为不能说;选择不同的比较对象A′,对A的接受度判断结果就可能不同。本文通过'的'的隐现的相关现象来具体说明,为了更好地寻找语法规律,内省语料的接受度判断应该采用相对性标准而不是绝对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省语料 接受度 绝对性标准 相对性标准 “的”的隐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