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省公顷”生态足迹的广西石漠化地区生态补偿研究
1
作者 蒋先知 余霜 《现代农业》 2023年第5期105-112,共8页
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大,生态资源贫乏,为了促进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生态补偿机制,其中合理生态补偿标准是该机制的基础,而现有的研究很少涉及石漠化地区生态补偿标准。因此,本文以广西石漠化主要分布的7个市为研究区域,... 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大,生态资源贫乏,为了促进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生态补偿机制,其中合理生态补偿标准是该机制的基础,而现有的研究很少涉及石漠化地区生态补偿标准。因此,本文以广西石漠化主要分布的7个市为研究区域,结合各市2021年相关资料,基于“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首先对石漠化各市生态盈亏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结合各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广西石漠化各地级市生态补偿额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石漠化主要分布的7个市均处于生态亏损状态,需要对外支付的生态补偿总额为1912.08亿元,这个补偿主要用于耕地与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补偿。基于以上结果对广西石漠化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公顷” 生态足迹 生态补偿 广西石漠化地区
下载PDF
基于“省公顷”生态足迹的宁夏中部干旱带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亚亚 朱志玲 贾国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7-362,共6页
人口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红寺堡区、同心县、海原县为研究区,运用"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研究区各县(区)的人口承载力,即在生态承载标准下研究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研究表明:... 人口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红寺堡区、同心县、海原县为研究区,运用"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研究区各县(区)的人口承载力,即在生态承载标准下研究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研究表明:盐池县处于生态盈余状态,有4.1万生态人口承载空间。红寺堡区、同心县、海原县均处于不同程度的生态超载状态。其中海原县生态超载最严重,超载人口达5.1万人,同心县次之,超载人口3.84万人,红寺堡区的生态超载最小,超载人口仅2.12万。从生态人口承载力来看,在该区域人口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影响研究区域生态人口承载力的因素主要为人均的消费水平和耕地的生产能力,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耕地的生产能力主要受水资源的限制。因此,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缓解该区域的生态压力,只能从改进生产技术,减少区域人口数量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公顷”生态足迹 人口承载力 宁夏中部干旱带
下载PDF
甘肃省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解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雪荻 白永平 +2 位作者 车磊 乔富伟 周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785-4793,共9页
生态安全是维持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西部城镇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却面临极大挑战。因此,以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区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省公顷&q... 生态安全是维持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西部城镇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却面临极大挑战。因此,以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区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省公顷"概念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评价2005—2015年甘肃省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和生态安全状况,定量解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5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由0.51 hm^2/人和0.22 hm^2/人增加至0.69 hm^2/人和0.47 hm^2/人,生态承载力增加速度较快,但自然资源依旧呈"供小于求"的状态。(2)甘肃省人均生态赤字由-0.20 hm^2/人变化至-0.33 hm^2/人,生态恶化程度不断加深。生态压力也由2.07升至2.74,生态安全处于很不安全状态,总体"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与城镇化布局相一致。(3)各影响因素对生态安全变化的决定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人均GDP对生态安全扰动最强,其余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人均能源消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城镇化率>人口密度>科教支出占总支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省公顷”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甘肃
下载PDF
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顿静丹 黄海燕 《现代农业》 2022年第3期22-27,共6页
基于“省公顷”生态足迹方法,运用贵州省2009—2018年数据,从人均生态盈亏、生态压力指数和万元GDP生态足迹3个方面评价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显示:贵州省2009—2018年人均农业生态足迹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内不同土地类型... 基于“省公顷”生态足迹方法,运用贵州省2009—2018年数据,从人均生态盈亏、生态压力指数和万元GDP生态足迹3个方面评价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显示:贵州省2009—2018年人均农业生态足迹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内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差异较大,总体上承受着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最后,从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相关主体共同努力、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等方面入手,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效率,降低人均生态足迹并维持生态承载力,从而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公顷”生态足迹 农业可持续发展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