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昌方言时体语气词“着”先行义再解
1
作者 罗琭昕 《萍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7-71,共5页
表示“(以后)再V”的先行义“着”在汉语方言中地理分布较广,主要出现在北方方言区及湘语、赣语为代表的部分南方方言区。先行义“着”既是先行体标记,又是句末语气词,属于时体语气词。考察发现,时体意义上,“着”表先期实现,相比于先... 表示“(以后)再V”的先行义“着”在汉语方言中地理分布较广,主要出现在北方方言区及湘语、赣语为代表的部分南方方言区。先行义“着”既是先行体标记,又是句末语气词,属于时体语气词。考察发现,时体意义上,“着”表先期实现,相比于先行体标记“起”,“着”的先行义具有相对性;固定搭配上,“再着”为后起的习惯用语,可与“先、等”构成框式结构;语气功能上,祈使语境下加深语气,产生执意义,并排斥副词“先、再”。根据是否依赖语境、是否单一事件、是否指向将来、“着”是否重读的四条标准可区分先行义与执意义。“着”的语义演变链可进一步细化为:祈使义助词→先时义助词→执意义助词→临时表威胁义语气助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方言 先行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汉语方言先时助词“着”的来源 被引量:43
2
作者 杨永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通过方言资料和历史语料两方面的考察分析认为,汉语方言中表示先时、相当于“再说”的助词“着”不是源于“再说”的合音,而是由唐代以后表示祈使的“着”演化而来。
关键词 汉语方言 助词 “着” 再说 来源
下载PDF
东南亚留学生对“着”使用条件的认知及其习得过程 被引量:3
3
作者 丁雪欢 曹莉敏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17-26,共10页
通过对三类语料的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东南亚学生对于"着"所附着的动词具有[-终结]特征、"V+结果补语/数量宾语"和"着"相冲突有清醒的认知。其各类"着"结构的习得存在由静态义向动态义、意义基... 通过对三类语料的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东南亚学生对于"着"所附着的动词具有[-终结]特征、"V+结果补语/数量宾语"和"着"相冲突有清醒的认知。其各类"着"结构的习得存在由静态义向动态义、意义基本句向意义非基本句、结构简单句到结构复杂句的发展趋向。"着"前动词和形容词种类、"V着"所在句的复杂度,从初级到中、高级阶段的进展不明显。准确率在三个阶段呈U状变化,自动生成语料因回避策略"着"的准确度高,在强制性语境中使用"着"的准确率较低。"着"的习得主要受句子结构及意义的复杂度、形式的明晰度等语言的标记性及目的语使用频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 使用条件 习得过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有着”语义语法功能的形成及其“着”的问题 被引量:10
4
作者 薛宏武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71,共10页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有着"的语义语法功能及其形成机制,以及"着"的性质、意义和功能。"有着"最初是语用组形结构,"着"是经验持续体,功能是硬化语用的情态标记;词汇化后是主观粘宾动...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有着"的语义语法功能及其形成机制,以及"着"的性质、意义和功能。"有着"最初是语用组形结构,"着"是经验持续体,功能是硬化语用的情态标记;词汇化后是主观粘宾动词,表示对领属情状持有的持续坚定信念,功能是强断言宣告,"着"是表达词缀。"着"为凑音词缀是"有着"发展中重新理解的产物,凑音仅是表达词缀的伴生功能。"有着"与"有"是音节变体关系,是止于显性形态的直观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着” “着” 语义语法功能 情态标记 表达词缀
下载PDF
荔浦方言的“着” 被引量:9
5
作者 伍和忠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在荔浦方言中 ,“着”的语义和用法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它主要用作完成体标记 ,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 ,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同时 ,“着”又可表“经历”义。在同一个上下文语境中 ,“着”的语法意义有时难以分清 ,可以作多... 在荔浦方言中 ,“着”的语义和用法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它主要用作完成体标记 ,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 ,表示动作行为、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同时 ,“着”又可表“经历”义。在同一个上下文语境中 ,“着”的语法意义有时难以分清 ,可以作多种不同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浦方言 “着” 体标记 完成
下载PDF
皖南方言中的“着”“了”交替现象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健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7,共9页
皖南江淮方言、吴语、赣语和徽语中都可以发现"着""了"交替现象,这可以称为皖南方言的一个区域特征。本文在提出判断"着""了"交替现象标准的基础上重点描写了皖南各地"着""了&q... 皖南江淮方言、吴语、赣语和徽语中都可以发现"着""了"交替现象,这可以称为皖南方言的一个区域特征。本文在提出判断"着""了"交替现象标准的基础上重点描写了皖南各地"着""了"交替现象的具体表现,并提出,皖南吴语、赣语、徽语中"着""了"交替现象的产生是方言接触的结果,接触源是以安庆话为代表的江淮方言。本文还分析了这个方言区域特征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方言 “着”“了”交替 完成体 持续体
下载PDF
对留学生“着”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采用图片描述任务,通过中介语语料来考察初级阶段留学生对动态助词“着”的习得情况。在一个月内的三次调查中发现:1、初级阶段留学生对“着”的习得情况不佳,在刚学过“着”的一个月内,“着”的习得程度就与学习时间呈负相关... 本文采用图片描述任务,通过中介语语料来考察初级阶段留学生对动态助词“着”的习得情况。在一个月内的三次调查中发现:1、初级阶段留学生对“着”的习得情况不佳,在刚学过“着”的一个月内,“着”的习得程度就与学习时间呈负相关。学习者倾向于采取回避策略;2、留学生对“着”的动态意义的掌握似乎比静态意义更加困难;3、学习者在谨慎语体中对“着”的运用明显优于随意语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教学 对外教学 留学生 动态助词 词语使用 “着”
下载PDF
恩施方言的被动标记“着”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树瑛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41,共8页
恩施方言中最有代表性的被动句是由被动标记"着"构成的"NP_1+着+NP_2+VP"格式,主要表达不如意或消极的意义。动词"着"具有"遭受"和"使让"两类意义,本文从句法环境、语义转变、语音... 恩施方言中最有代表性的被动句是由被动标记"着"构成的"NP_1+着+NP_2+VP"格式,主要表达不如意或消极的意义。动词"着"具有"遭受"和"使让"两类意义,本文从句法环境、语义转变、语音形式、因语法化而导致动词功能的衰变等四个方面讨论该方言中被动标记"着"源于动词的"使让"义,它的发展过程遵循了汉语史"使役→被动"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方言“着”遭受义 使让义 语法化
下载PDF
与户县方言表示时态的“着”字有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立新 阎济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07年第1期8-10,共3页
1.户县方言以“着”字煞尾的祈使句里的“着”字,常常可以用“上、下”两字来替换,但是“上、下”两字局限于出现在“把”字句里。2.户县方言具有表示将然、已然时态的“V+着+V趋”式和“V+的+V趋”式。3.户县方言的“住”字也可以表示... 1.户县方言以“着”字煞尾的祈使句里的“着”字,常常可以用“上、下”两字来替换,但是“上、下”两字局限于出现在“把”字句里。2.户县方言具有表示将然、已然时态的“V+着+V趋”式和“V+的+V趋”式。3.户县方言的“住”字也可以表示持续意义。4.户县方言的“动宾短语+开/起”式的变体还有“动宾短语+行”等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县方言 时态 “着” “的” “住”“开” “起” 行咧
下载PDF
从汉语时间感知方式看“在”与“着”的语义差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祝东平 祝郝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0,共9页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随着时间流在不断延伸,公元纪年是我们延伸的参照,将其看作时间轴。说话人占据的时间———说话时是不断延伸变化的,时间副词"在+VP"表示的是说话时或者句中时间词语所表时间在VP占据的时... 操汉语者的时间感知模式是:我们自己随着时间流在不断延伸,公元纪年是我们延伸的参照,将其看作时间轴。说话人占据的时间———说话时是不断延伸变化的,时间副词"在+VP"表示的是说话时或者句中时间词语所表时间在VP占据的时间段中。说话时的不断延伸使得"在VP"具有持续性。"V着"只表示V的持续,不与说话时发生关系,难以完成交际任务,所以不能独立成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感知模式 时间副词“在”和“着” 时体助词
下载PDF
从《聊斋俚曲》看明清山东方言里的介词“着”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红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介词"着"产生于魏晋时期,是近代汉语里较为重要的一个介词。后来随着汉语介词系统的发展,介词"着"的部分功能逐渐呈现出了没落的趋势、甚至消失。但是,在明末清初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聊斋俚曲》里这个介词不... 介词"着"产生于魏晋时期,是近代汉语里较为重要的一个介词。后来随着汉语介词系统的发展,介词"着"的部分功能逐渐呈现出了没落的趋势、甚至消失。但是,在明末清初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聊斋俚曲》里这个介词不但仍很兴盛,而且保留了其早期的用法。这种现象体现出了当时山东方言内部的地域性特征,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对于研究汉语历史方言和现代方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 “着” 明清 山东方言
下载PDF
关于户县方言“着”字的补充讨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立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4-89,共6页
本文拟对孙立新《陕西户县方言的助词"着"》未讨论的问题进行讨论:1.户县方言的"着"字读作[.t]的时候可以表示将要进行时态。2.户县方言的"着呢"也可以用在动词谓语句末:肯定式动词谓语句末的"着呢&... 本文拟对孙立新《陕西户县方言的助词"着"》未讨论的问题进行讨论:1.户县方言的"着"字读作[.t]的时候可以表示将要进行时态。2.户县方言的"着呢"也可以用在动词谓语句末:肯定式动词谓语句末的"着呢"表示已然,否定式动词谓语句末的"着呢"表示未然。3.户县方言的"着"和"着儿"可以充当表方式的指示代词的标志。4.户县方言的"着[tsau31]"字可充当使令标记、被动标记,还相当于"在、到"或"像"。5.户县方言的"着[tsau35]"字还常常用作程度补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县方言 “着” 补充讨论
下载PDF
山东庆云方言助词“着”及“的着”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延杰 《德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9-62,共4页
以与普通话比较的方式,从特殊用法、语法化和语法意义、两者异同等三个方面描写分析了庆云方言里的助词"着"和"的着",可以发现"的着"即"去着",并与普通话"来着"相当。
关键词 庆云方言 助词“着” “的着” 语法意义 比较异同
下载PDF
盐城方言助词“着”的用法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莉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4-67,共4页
盐城方言助词"着"与普通话助词"着"的用法大体一致,但也有差别。"着"在盐城方言中有两类用法,一类是动态助词;一类是语气助词。盐城方言中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也有"持续义""... 盐城方言助词"着"与普通话助词"着"的用法大体一致,但也有差别。"着"在盐城方言中有两类用法,一类是动态助词;一类是语气助词。盐城方言中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也有"持续义""存续义""伴随义"三种,与普通话助词"着"的不同之处在于存现句中"着"的意义的细微之处、语音节律要求以及"着""了"的并列使用。盐城方言中语气助词"着"表示祈使语气、先时语气,此外还有一种反问语气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 盐城方言 普通话 比较
下载PDF
玉林话“着”字的意义和用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忠东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13-116,共4页
普通话的"着"是一个多音多义词,玉林话的"着"也有多种意义,但只有一个读音(■21)。玉林话的"着"作为语素与普通话有同有异,构成的词语也有同有异。在词义方面,玉林话的"着"大部分与普通话不同... 普通话的"着"是一个多音多义词,玉林话的"着"也有多种意义,但只有一个读音(■21)。玉林话的"着"作为语素与普通话有同有异,构成的词语也有同有异。在词义方面,玉林话的"着"大部分与普通话不同,却与其他方言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林话 “着” 意义
下载PDF
荔浦方言与其他一些汉语方言“着”的特殊表“体”功能
16
作者 伍和忠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07-111,共5页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闽语等汉语南方方言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用"着"表示"完成"的比较多见,而同一方言点中"着"既表"完成"又表"经历"的则比较少见。"着"的特殊表"体"功能总体看来,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 “完成” “经历” 荔浦方言 汉语南方方言
下载PDF
河北盐山方言的句尾“着”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林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56,共3页
盐山方言的句尾助词"着"显示了此处方言的语法特色,而虽同处向尾,句尾"着"却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分别从语法意义和用法上对盐山话的三个句尾"着"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盐山话 “着” 助词
下载PDF
事件过程与存现构式中的“了”和“着” 被引量:24
18
作者 税昌锡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1-245,共15页
事件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再到又一状态的连续或过递变化过程。一个完整事件可以切分为活动起始、活动持续、活动终结、遗留状态起始和遗留状态持续五个前后相继的事态。"了"可以标示活动起始、活动终结或遗留状态起... 事件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再到又一状态的连续或过递变化过程。一个完整事件可以切分为活动起始、活动持续、活动终结、遗留状态起始和遗留状态持续五个前后相继的事态。"了"可以标示活动起始、活动终结或遗留状态起始事态,"着"可以标示活动持续或遗留状态持续事态。存现构式中存现动词跟"了"或"着"的共现与动词内在过程特征有对应关系。具有"起始"过递"持续"或"持续"过递"终结"特征的呈现或附着动词在存现构式中跟"了"和"着"都能共现。"了"、"着"可替换的存现句在反映事件过程的事态特征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语义、句法、语用和语篇中都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过程 存现构式 "了" "着" "着"替换 认知解释
下载PDF
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媛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96,共6页
"着"的介词用法是中古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在介词"着"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和语义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着"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环境的历时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出"着"的虚化经历了萌... "着"的介词用法是中古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在介词"着"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和语义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着"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环境的历时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出"着"的虚化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繁荣等几个阶段。唐代以后介词"着"的功能在北方话中逐渐萎缩,不过"着"的介词用法,在有些方言里还有所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介词 “着(·zhe)” 虚化
下载PDF
近代汉语“着NP·V”结构中的“着”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梦月 樊亚东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2,共6页
近代汉语"着NP·V"结构中的"着"有介词"着_1"和动词"着_2"两种用法。通过历时考察发现.二者相对比例在宋元时代发生了突然的逆转,这可能是由于其他强势介词对它的排挤。
关键词 介词 动词 近代汉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