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革”中“知青”对农村体育的影响及其原因 |
傅砚农
|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
2003 |
20
|
|
2
|
都市文化在乡村的传播与冲突——“知青”小说的一种文化解读 |
周怡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3
|
再现·表现·还原——论韩少功小说对“知青”记忆的抒写方式 |
刘小微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4
|
“文革”前“知青”上山下乡的起因与作用 |
杨文才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2 |
2
|
|
5
|
蚁族:一个可能像“知青”那样流行的单词 |
王明明
|
《决策探索》
|
2009 |
1
|
|
6
|
国家领导人的“知青”生涯 |
|
《党政论坛》
|
2012 |
0 |
|
7
|
一纸档案找回十年“知青”工龄 |
李才东
|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8
|
朝阳县召开“知青”档案资料征集工作座谈会 |
|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9
|
延安谍战中的“知青”暗仗 |
郝在今
|
《同舟共进》
|
2018 |
0 |
|
10
|
村官:新时代的“知青”生活 |
唐秀华
|
《宁波通讯》
|
2012 |
0 |
|
11
|
团结村的好“知青” |
杨刚
|
《当代贵州》
|
2017 |
0 |
|
12
|
对“知青”历史的感怀 |
甘峰岭
|
《档案与社会》
|
2017 |
0 |
|
13
|
从“知青”品牌谈商标注册新思路 |
杨大禄
|
《川南工商》
|
2002 |
0 |
|
14
|
论《黑骏马》中的文化冲突——从张承志的“知青”身份出发 |
时雪丽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8 |
0 |
|
15
|
知青往事对大学知青继赴农村的现实启迪 |
傅先庆
|
《福建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版)》
|
2011 |
0 |
|
16
|
“知青”历史的重述与影像艺术化的“知青”历史——从电视剧《北风那个吹》说开去 |
陈友军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7
|
一代人的荒原——李龙云“知青”话剧简论 |
臧保云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8
|
知青与知青情结 |
陈晓律
|
《社会学家茶座》
|
2013 |
0 |
|
19
|
重回知青的黄金时代 |
李楠
|
《现代苏州》
|
2014 |
0 |
|
20
|
中国知青研究的学科定位及其理论建设的若干问题 |
金大陆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