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碎花瓶理论”形成的启示
- 1
-
-
作者
汪强
陈莉萍
-
机构
江苏省金坛市实验小学
-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2年第12期59-60,共2页
-
文摘
有人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一味地悲伤叹惋,而是俯身精心地收集起了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碎花瓶理论"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率.
-
关键词
“碎花瓶理论”
小学
教学研究
创新精神
-
分类号
G62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质疑“碎花瓶理论”培育科学思维
- 2
-
-
作者
王荣恺
-
机构
安徽省贵池中学
-
出处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4年第2期47-48,共2页
-
文摘
在接受性学习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地完成老师指定的各种任务,而面对的知识体系又有着牢固的权威地位,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在研究性学习中则不同,学生充分地自主,面对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要靠自己去探究,因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最近我们开展的一项研究性学习能充分地体现这一点。
-
关键词
“碎花瓶理论”
接受性学习
科学思维
研究性学习
批判性思维
初中
数学教学
统计学
-
分类号
G633.9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碎花瓶理论”的启示
- 3
-
-
作者
陈明华
秦志强
-
出处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04年第11期13-13,共1页
-
-
关键词
“碎花瓶理论”
研究性学习
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
-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