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宋代儒家“礼下庶人”思想的兴起与实践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魏志远
-
机构
延安大学
-
出处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4-18,共5页
-
文摘
两宋时期,面对民间社会生活中道德秩序的混乱局面,宋代的儒家学者主张通过让普通民众践行家礼等外在的礼仪制度来培养人们内心的道德观念及规范其外在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社会道德秩序的稳定。为此,司马光、朱熹等儒家学者积极编写和推行适合民间社会施行的《居家杂仪》《家礼》等礼教书籍,将以往只适用于贵族社会的儒家礼仪规范深入到民间社会,成为指导民众生活习俗的重要礼仪标准。
-
关键词
宋代
“礼下庶人”
朱熹
-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礼下庶人:明清时期灾害社会治理机制的思想文化基础
- 2
-
-
作者
禹思恬
-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CJL020)。
-
文摘
明清时期,“郡县空虚”导致赈灾职能从政府向民间下移,民间赈灾活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包括宗族赈济、社群赈济和官民结合赈济在内的灾害社会治理结构。与此同时,“郡县空虚”问题还催生了“礼下庶人”的变革,不仅推动了平民化宗族浪潮的出现,也重塑了以“孝”和“忠”为核心的基层社会伦理。研究发现,“礼下庶人”的变革为明清时期灾害社会治理机制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其中“孝”成为宗族赈济和社群赈济的基础,而“忠”成为了官民合作赈济的基础。
-
关键词
灾害社会治理机制
思想基础
“礼下庶人”
-
Keywords
social disaster governance structur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courtesy toward commoners"
-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