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仪礼》与《礼记》的关系考论“礼仪之邦”与“礼义之邦”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红珍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6-22,共7页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与"礼义之邦",主要因为儒学的历史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得名。仁与礼是传统儒家仁政礼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儒学经典"三礼"中《仪礼》与《礼记》的关系,基本上就是儒家礼仪主张与礼...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与"礼义之邦",主要因为儒学的历史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得名。仁与礼是传统儒家仁政礼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儒学经典"三礼"中《仪礼》与《礼记》的关系,基本上就是儒家礼仪主张与礼义之阐释的关系。比较《仪礼》与《礼记》,《仪礼》成书早,是"圣人之作",从《仪礼》之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而言,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礼仪之邦",而从礼仪与礼义的贯通关系而言,中国可以称之为"礼仪之邦"也可以称之为"礼义之邦"。如果从"分离"的角度看"礼仪"与"礼义","礼仪"与"礼义"都不是传统儒学中的应有含义,也不符合基本的史实,并且,照此逻辑,则"礼仪之邦"和"礼义之邦"都有被否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
礼
》
《
礼
记》
“礼
仪
之邦
”
“礼义之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仪之邦”应为“礼义之邦”
被引量:
4
2
作者
钱秀程
《语文知识》
2004年第6期24-24,共1页
现在在报刊上经常看到中国是“礼仪之邦”这样的字样。例如《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侯迪夫先生的《影响廿年语文教育的原因反思》一文中有这样几句:
关键词
“礼
仪
之邦
”
“礼义之邦”
中学
语文
用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仪礼》与《礼记》的关系考论“礼仪之邦”与“礼义之邦”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红珍
机构
山东交通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6-22,共7页
基金
2016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党组织推进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工作研究"(16CDSJ15)
文摘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与"礼义之邦",主要因为儒学的历史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得名。仁与礼是传统儒家仁政礼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儒学经典"三礼"中《仪礼》与《礼记》的关系,基本上就是儒家礼仪主张与礼义之阐释的关系。比较《仪礼》与《礼记》,《仪礼》成书早,是"圣人之作",从《仪礼》之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而言,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礼仪之邦",而从礼仪与礼义的贯通关系而言,中国可以称之为"礼仪之邦"也可以称之为"礼义之邦"。如果从"分离"的角度看"礼仪"与"礼义","礼仪"与"礼义"都不是传统儒学中的应有含义,也不符合基本的史实,并且,照此逻辑,则"礼仪之邦"和"礼义之邦"都有被否定的趋势。
关键词
《仪
礼
》
《
礼
记》
“礼
仪
之邦
”
“礼义之邦”
Keywords
Yili
Book of Rites
"Land of Rites"
"Land of Propriety and Righteousness"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仪之邦”应为“礼义之邦”
被引量:
4
2
作者
钱秀程
机构
江苏宜兴中学
出处
《语文知识》
2004年第6期24-24,共1页
文摘
现在在报刊上经常看到中国是“礼仪之邦”这样的字样。例如《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侯迪夫先生的《影响廿年语文教育的原因反思》一文中有这样几句:
关键词
“礼
仪
之邦
”
“礼义之邦”
中学
语文
用法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仪礼》与《礼记》的关系考论“礼仪之邦”与“礼义之邦”
张红珍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礼仪之邦”应为“礼义之邦”
钱秀程
《语文知识》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