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礼乐”观浅谈——“乐”思想的功能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宏星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6期87-88,共2页
儒家“礼乐”观中“乐”思想对于感化人心、教化人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研究“礼乐”观中的“乐”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对当今社会的和谐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儒家“礼乐” “乐”思想 现代启示
下载PDF
儒家诗教与“礼乐”传统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兴华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4-86,共3页
从典籍中关于"礼乐"传统的记叙和《左传》中的引《诗》赋《诗》例看,早在孔子诗论之前,作为儒家诗教基石的功利诗学观和"中和"艺术观已具雏形,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以孔子诗论为源头的儒家诗教,只是对"礼乐"... 从典籍中关于"礼乐"传统的记叙和《左传》中的引《诗》赋《诗》例看,早在孔子诗论之前,作为儒家诗教基石的功利诗学观和"中和"艺术观已具雏形,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以孔子诗论为源头的儒家诗教,只是对"礼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并不具备原创性。儒家诗教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脱胎于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礼乐"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诗教 渊源 “礼乐”传统
下载PDF
何休的“礼乐”观与“孝道”说初探
3
作者 黄朴民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67-71,共5页
何休,字邵公,东汉末年任城樊县(今山东济宁市北)人,生于公元129年,卒于公元181年。他是当时思想界的巨擘,毕生从事今文经学的研究,撰著有《春秋公羊传解诂》等一系列重要著作,是继董仲舒之后两汉最杰出的《公羊》学大师... 何休,字邵公,东汉末年任城樊县(今山东济宁市北)人,生于公元129年,卒于公元181年。他是当时思想界的巨擘,毕生从事今文经学的研究,撰著有《春秋公羊传解诂》等一系列重要著作,是继董仲舒之后两汉最杰出的《公羊》学大师,对整个儒学思想史的发展曾作出过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公羊传解诂》 “礼乐” “礼” 何休 “乐” 孝道 “礼治” 《公羊》学 儒家 “亲亲”
下载PDF
礼导其志 乐和其声 从演唱大调曲子礼俗看儒家之“礼乐”观
4
作者 杜亚雄 周李清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96,共4页
大调曲子是一种流行在南阳民间的传统曲艺形式,演唱时须遵守一些传统礼俗。文章通过礼俗的探讨,不仅揭示了其与儒家"礼乐"观之间的联系,也使表演大调曲子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大调曲子是不用于仪式的"俗... 大调曲子是一种流行在南阳民间的传统曲艺形式,演唱时须遵守一些传统礼俗。文章通过礼俗的探讨,不仅揭示了其与儒家"礼乐"观之间的联系,也使表演大调曲子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大调曲子是不用于仪式的"俗乐",它所具有的"仪式性"是儒家礼乐思想使然,"俗乐"具有"仪式性"的现象值得引起音乐学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大调曲子 礼俗 儒家“礼乐”
下载PDF
西周“礼乐”对西周音乐的影响
5
作者 王玫 《北方音乐》 2015年第5期9-10,共2页
西周"礼乐"制度是中国特有的"音乐"与"政治"相结合产物,西周"礼乐制"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礼乐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极深的影响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 西周“礼乐” 音乐文化 影想
下载PDF
“礼乐”思想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启示
6
作者 奚林元 《美术教育研究》 2011年第4期16-17,共2页
在国家大力促进艺术教育发展方针的指导下,艺术教育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为此,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努力倡导和借鉴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让美育更好地渗透到高等艺术教育中去,为社会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应用型技... 在国家大力促进艺术教育发展方针的指导下,艺术教育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为此,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努力倡导和借鉴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让美育更好地渗透到高等艺术教育中去,为社会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思想 高等教育 艺术修养
下载PDF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礼乐”路径
7
作者 许昶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16期57-60,共4页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为小学教育提出新课题:培养能够享受生命幸福、又富于服务社会价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自觉追求。基于儿童天性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小学教育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内容、途径与方法,“...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为小学教育提出新课题:培养能够享受生命幸福、又富于服务社会价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自觉追求。基于儿童天性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小学教育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内容、途径与方法,“礼”“乐”教育可能得其核心要领。小学教育应该深入分析儿童发展需要和时代内在属性,重构一条新时代小学教育的“礼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德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礼乐”路径
下载PDF
辽墓“礼乐”制度探微
8
作者 梅鹏云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326-336,共11页
笔者近来对辽墓出土的乐舞图像有所关注,先后发表两篇拙文,对乐舞阵形以及由此所反映的辽代乐舞发展过程有所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到乐舞图像用乐人数的多寡与墓主身份的高低存在相应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乐"与&qu... 笔者近来对辽墓出土的乐舞图像有所关注,先后发表两篇拙文,对乐舞阵形以及由此所反映的辽代乐舞发展过程有所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到乐舞图像用乐人数的多寡与墓主身份的高低存在相应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乐"与"礼"的关系的体现,即通常所说的礼乐制度。中国历代自古都有一套完备的礼乐等级制度,如《春秋公羊传》谓"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左传》则谓"天子用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主 乐舞图 解放营子 驼车 耶律羽之 “礼乐” 礼乐制度 庆陵 石棺 《春秋公羊传》
原文传递
从“礼乐”到“仁义”──中唐儒学的演变趋向 被引量:6
9
作者 副岛一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6-73,共8页
关键词 柳宗元 “礼乐” 古文家 儒学 《仪礼》 非中心化 旧唐书 理论根据 六朝时代 新唐书
原文传递
试论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的和谐理念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岚 周少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6-90,共5页
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礼治”以“和而不同”为追求,推行教化,力求实现社会相对的公正合理;“乐治”通过发展“中和”之乐来促进礼乐交融,以乐化人;“刑治”以“无讼”为理想,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倡导体现... 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礼治”以“和而不同”为追求,推行教化,力求实现社会相对的公正合理;“乐治”通过发展“中和”之乐来促进礼乐交融,以乐化人;“刑治”以“无讼”为理想,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倡导体现公平的法律原则;“政治”则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强调君权的理性控制以及严格的职官管理制度。四大治国方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刑政” 治国方略 和谐理念
下载PDF
从礼乐偕配到礼崩乐坏──《先秦礼乐文化》对先秦社会变迁的新阐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贵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先秦礼乐 先秦社会 礼崩乐坏 礼乐制度 农村公社 新阐释 “礼乐文明” 礼乐文化 《大戴礼记》 金石之声
下载PDF
高等师范院校传承“礼乐”文化的基本走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迟海波 李根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4-240,共7页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这是由大学自身的文化功能决定的,也是教育传承文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在文化多元化趋势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礼乐"文化,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这是由大学自身的文化功能决定的,也是教育传承文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在文化多元化趋势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礼乐"文化,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它凝聚了以"礼"为秩序、以"乐"为和谐的辩证智慧,对个体的修身养性、增益审美也有深刻的解读。"礼乐"文化的合理内核有助于高等师范院校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强化原则、丰富内容、充实方法。将"礼乐"文化纳入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文化规划、文化内容融入、文化社会推广以及文化转换创新中,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高等师范院校 文化建设传承
原文传递
儒家的“礼乐”观在汉、韩、日语中的体现
13
作者 曹立华 《理论界》 2007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儒家的“礼乐”观是社会关系的指南:“通过端庄的举止与宇宙和同胞生活在和谐之中”。儒家思想认为社会的基础是平衡与和谐。许多亚洲国家对“交际”一词下的定义强调和谐,尤其是在有儒家传统的文化中更是如此。儒家思想对人际交往有五... 儒家的“礼乐”观是社会关系的指南:“通过端庄的举止与宇宙和同胞生活在和谐之中”。儒家思想认为社会的基础是平衡与和谐。许多亚洲国家对“交际”一词下的定义强调和谐,尤其是在有儒家传统的文化中更是如此。儒家思想对人际交往有五方面的影响,而对语言也有种种影响。中国人见面时的客套话、韩国人对敬语的使用、日本人用含蓄、委婉、模糊曲折的言语等风格,都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礼乐” 和谐
原文传递
“礼乐仁和”是谓大同——小析胡玫版《孔子》中对孔子儒家理念的诠释
14
作者 刘京娟 寇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24,共2页
胡玫导演的《孔子》上映之后,遭到了如潮的恶评。很多观众反映剧情平平,缺乏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吸引眼球的大场面。本文暂且不论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技巧是否成功,仅从这部电影所展现出的孔子仁学理念的精髓和其坚韧的信仰和品质角度... 胡玫导演的《孔子》上映之后,遭到了如潮的恶评。很多观众反映剧情平平,缺乏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吸引眼球的大场面。本文暂且不论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技巧是否成功,仅从这部电影所展现出的孔子仁学理念的精髓和其坚韧的信仰和品质角度,去分析胡玫电影中的正确与偏颇之处,并讨论这部影片的价值以及儒家学说对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信仰缺失和思想空虚所具有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仁和” 孔子 儒家学说
下载PDF
徐复观谈“礼乐”
15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5,共3页
徐复观谈“礼乐”一、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可能是原始宗教;更可能的是原始艺术。对于艺术起源的问题,最妥当的办法,是采取多元论的态度。在多元起源论中以游戏说与艺术的本性最为吻合;也以游戏... 徐复观谈“礼乐”一、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可能是原始宗教;更可能的是原始艺术。对于艺术起源的问题,最妥当的办法,是采取多元论的态度。在多元起源论中以游戏说与艺术的本性最为吻合;也以游戏在原始生命中呈现得最早。因为它是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孔子 “礼乐” 艺术起源 《论语》 春秋时代 音乐 子在齐闻韶 人文教养 《周礼》
原文传递
天地之道,礼乐为先 评议多场次史诗话剧《孔子》
16
作者 新春柳 《上海戏剧》 2015年第6期26-28,共3页
孔子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离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遥远。遥远,并不仅仅是因为时间长河的流逝,而是今天的人们对于孔子的认识已经渐行渐远,心理上产生了文化的隔阂。但我以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恰恰是最值得现代中国人关注的,儒家文化... 孔子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离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遥远。遥远,并不仅仅是因为时间长河的流逝,而是今天的人们对于孔子的认识已经渐行渐远,心理上产生了文化的隔阂。但我以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恰恰是最值得现代中国人关注的,儒家文化不仅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道 儒家文化 “礼乐” 儒家思想 渐行渐远 儒家传统 现代中国人 天地之间 复礼 己欲立而立人
下载PDF
浅议《论语·侍坐》中的礼乐教化
17
作者 姜明德 《商丘师专学报》 1994年第3X期29-30,55,共3页
关键词 礼乐教化 孔子 音乐教育 “礼乐” 侍坐 论语 人生理想 子路 “礼” 语译
下载PDF
从《论语·侍坐》探新中略谈孔子的礼乐教化
18
作者 姜明德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41-43,共3页
《侍坐》是《论语·先进篇》最后一章.它记载了孔子弟子子路等四人申述各人的人生理想以及孔子对他们的评价.文章通篇都是对话,话题是各言其志.间或有一些关于孔子及其四徒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征的描写.表现了孔子对弟子重视人生理... 《侍坐》是《论语·先进篇》最后一章.它记载了孔子弟子子路等四人申述各人的人生理想以及孔子对他们的评价.文章通篇都是对话,话题是各言其志.间或有一些关于孔子及其四徒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征的描写.表现了孔子对弟子重视人生理想的教育,重视礼、乐教育即道德修养教育的教育思想.文章简短,精炼、语言委婉生动,用意深远.在整.部《论语》中是极为有名的一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礼乐” 人生理想 音乐教育 《论语》 《礼记·乐记》 侍坐 “礼” 礼乐教化 探新
下载PDF
论中国礼乐精神及其呈现形态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81,共7页
中国的人文精神实际上是“礼乐精神”。“礼乐精神”不是礼之精神与乐之精神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浑融一体的产物,“礼乐”是一个整体性概念。“风雅”“道艺”“中道”既是影响中国人人格构成、艺术信仰以及世界观的三个重要因素,也是... 中国的人文精神实际上是“礼乐精神”。“礼乐精神”不是礼之精神与乐之精神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浑融一体的产物,“礼乐”是一个整体性概念。“风雅”“道艺”“中道”既是影响中国人人格构成、艺术信仰以及世界观的三个重要因素,也是中国礼乐精神的三种展现形态。要言之,风与雅的产生和发展是在礼乐的大背景下实现的,两者萌生于音乐文学领域,逐渐向艺术层面拓展,最终泛化为“刚健雅正”的总体文化追求;儒家的“道艺”观强调技艺之精纯与德行之背景的统一,礼与乐既是道艺思想的产生场域,也是其主要体现途径,在某种意义上,礼乐精神就是“道艺”精神的升华和理想化;礼与乐的和合不仅是形式层面的“用中”之体现,更是精神层面“中正之道”(中道)的具体化。同时,“中道”既是天地与礼乐之间的内在连接点,也是风雅精神与道艺精神的基本指导和重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精神 风雅 道艺 中道
下载PDF
孔子“礼乐为教”思想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储雨邹 马陈铱 《文教资料》 2019年第9期102-103,共2页
本文以时间顺序展开,从殷周时期到孔子时期到汉代,对"礼乐为教"思想进行探究,就"礼乐为教"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为主题进行举例说明,以孔子时期"礼乐为教"思想的演化为重点,并联系实际得出"礼乐为教&q... 本文以时间顺序展开,从殷周时期到孔子时期到汉代,对"礼乐为教"思想进行探究,就"礼乐为教"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为主题进行举例说明,以孔子时期"礼乐为教"思想的演化为重点,并联系实际得出"礼乐为教"思想在当代存在缺失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为教”思想 殷周礼乐制度 教育定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