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简《老子》“大成若诎”发微──兼说老子不非礼乐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启鹏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1年第3期84-89,共6页
本文对楚简《老子》“大成若诎”加以考释讨论,认为是古本《老子》重要文句,老子对礼坏乐崩进行了深刻反思,将古乐传统提升到新的境界。文中考辨了老子不非毁礼乐。
关键词 楚简 《老子》 “大成若诎” 老子 礼乐学说 “礼坏乐崩” 古乐传统
下载PDF
崩坏与重建——论春秋时期的礼学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庆中 《管子学刊》 1996年第4期47-49,共3页
崩坏与重建——论春秋时期的礼学杨庆中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又一次大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旧的社会体制不断受到冲击。旧有的礼制在某些方面已显得不适应,而与之相适应的新礼制又尚未建立起来。不少... 崩坏与重建——论春秋时期的礼学杨庆中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又一次大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旧的社会体制不断受到冲击。旧有的礼制在某些方面已显得不适应,而与之相适应的新礼制又尚未建立起来。不少思想家把这个时期称作“礼坏乐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孔子仁学 “礼坏乐崩” 《论语》 礼制 宗法等级 道德研究 时代需要 左传 判断是非
下载PDF
春秋时期社会“失范”原因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魏衍华 《济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9-82,共4页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大夫执政乃至"陪臣执国命"等因素,共同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典型的"失范"状态。周王室的衰微是其根源,私家的兴起只是加速器,而时人对周礼背后之"义"丧失,应是此时"...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大夫执政乃至"陪臣执国命"等因素,共同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典型的"失范"状态。周王室的衰微是其根源,私家的兴起只是加速器,而时人对周礼背后之"义"丧失,应是此时"礼坏乐崩"的本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失范” “天下无道” “礼坏乐崩” 礼义之丧
下载PDF
躲闪与放肆——传统艳情文学的心态特征
4
作者 陈向春 丁戈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6-148,共3页
在中国文人的言情文学中,与两情相娱的民歌不同的,单方面以女性的美艳为欣赏与描绘对象的艳情描写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种艳情传统既标榜男性的正人君子形象,又热衷于描绘女性的媚态迷情,表现出对情感交流的躲闪与欣赏描绘女性艳丽美色的... 在中国文人的言情文学中,与两情相娱的民歌不同的,单方面以女性的美艳为欣赏与描绘对象的艳情描写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种艳情传统既标榜男性的正人君子形象,又热衷于描绘女性的媚态迷情,表现出对情感交流的躲闪与欣赏描绘女性艳丽美色的放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情文学 《诗经》 《登徒子好色赋》 中国文人 “礼坏乐崩” 《美人赋》 女性审美意识 女性观念 宫体诗 春秋战国
下载PDF
“儒学还原”二题
5
作者 顾士敏 《云南学术探索》 1994年第3期15-17,共3页
“儒学还原”二题顾士敏儒学能“还原”吗?孔孟之道,作为原初的儒学.其被神话化的历史,是漫长的。这个过程,久久未能停止。对此,我们则希望尽可能地恢复儒学的原貌,虽然人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河流,但还是有人作过不少的尝试;这些... “儒学还原”二题顾士敏儒学能“还原”吗?孔孟之道,作为原初的儒学.其被神话化的历史,是漫长的。这个过程,久久未能停止。对此,我们则希望尽可能地恢复儒学的原貌,虽然人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河流,但还是有人作过不少的尝试;这些尝试,不能一概都说为毫无意义。十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坏乐崩” 儒学 “形而上学” 中国哲学 康有为 “知识分子” 孔子 章太炎 “思想者” 文化存在
下载PDF
先秦诸子的人格特征
6
作者 高建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先秦诸子的人格特征高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最初辉煌,它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作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创造主体的先秦诸子,积极奔走周旋于列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上匡救时弊... 先秦诸子的人格特征高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最初辉煌,它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作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创造主体的先秦诸子,积极奔走周旋于列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上匡救时弊、兴国安民为己任,表现了新兴士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人格特征 “士志于道” 墨子 政治参与意识 孔子 “礼坏乐崩” 论语 终极关怀 孟子
下载PDF
中学文言注释商榷(三则)
7
作者 张柽寿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3-14,共2页
中学文言注释商榷(三则)张柽寿几年义务教育制初中语文第一册选了盂浩然诗《过故人庄》,其中两个词的注释不甚得当,值得商榷。一是“故人具鸡黍”句,课本把“鸡黍”译为“泛指饭菜”。“鸡”无疑是菜,但“黍”是否就指“饭”?黍... 中学文言注释商榷(三则)张柽寿几年义务教育制初中语文第一册选了盂浩然诗《过故人庄》,其中两个词的注释不甚得当,值得商榷。一是“故人具鸡黍”句,课本把“鸡黍”译为“泛指饭菜”。“鸡”无疑是菜,但“黍”是否就指“饭”?黍是古代五谷之一,《说文》:“黍,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释商榷 《本草纲目》 《屈原列传》 “与” 《广雅疏证》 学文 语境 《说文》 “礼坏乐崩” 《史记》
下载PDF
毛虫之长──麒麟
8
作者 祁庆富 郑大宁 《商业文化》 1996年第1期17-19,共3页
毛虫之长──麒麟祁庆富,郑大宁中国神话传说中,麒麟是一种神灵的动物,其名声可以和龙、凤相媲美。龙、凤、龟、麟,合称为“四灵”。古人《征祥记》称:“麒麒者,毛虫之长,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所谓“毛虫”即兽类,麒麟作... 毛虫之长──麒麟祁庆富,郑大宁中国神话传说中,麒麟是一种神灵的动物,其名声可以和龙、凤相媲美。龙、凤、龟、麟,合称为“四灵”。古人《征祥记》称:“麒麒者,毛虫之长,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所谓“毛虫”即兽类,麒麟作为一种瑞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麒麟 长颈鹿 孔子作《春秋》 毛虫 传统吉祥图案 魏晋南北朝 《说文解字》 中国传统文化 “礼坏乐崩” 《春秋左传》
下载PDF
考古发现与中国古代礼乐文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方建军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4,共10页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萌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初创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于夏代,奠立于商代晚期,西周早期由周公加以改革重整,并在后世得以继续发展。载籍所谓"礼辨异",在考古学上表现为礼器配置的等级差别;而"...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萌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初创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于夏代,奠立于商代晚期,西周早期由周公加以改革重整,并在后世得以继续发展。载籍所谓"礼辨异",在考古学上表现为礼器配置的等级差别;而"乐统同"则表现为乐器组合与音阶结构的相对统一。这是因为,钟磬之类的乐器并非作为摆设,而是用来演奏音乐作品,所以它必须具备一定的音列或音阶结构,而不可能随意增减数目,否则就无法应用于音乐实践。从音乐考古发现观察,"礼坏乐崩"并非礼乐文化的倒退和衰败,而是促进音乐文化发展变化的动因。周代的礼乐文化融同一性和多元化于一体,在变化革新中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现 礼乐文化 “礼辨异” “乐统同” “礼坏乐崩”
原文传递
谈谈中国史学经世致用传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季文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9-50,共2页
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它远溯于春秋之末,成熟于明清时期,贯穿于中国史学发展的始终。 春秋末期,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史学家孔子所著《春秋》便明显地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司马迁评之曰:“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 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它远溯于春秋之末,成熟于明清时期,贯穿于中国史学发展的始终。 春秋末期,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史学家孔子所著《春秋》便明显地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司马迁评之曰:“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并以鲁国史事,正名分,“拨乱世,反之正”。可见,孔子研究历史并非为历史而历史,而是通过研究历史来宣扬他的思想观点,抨击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现象,企图恢复已经崩溃的西周盛世。尽管这不符合历史潮流,但在史学经世致用的开创方面却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 中国史学 史学经世致用思想 司马迁 马克思主义史学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地主阶级改革派史学 资产阶级革命派史学 资产阶级改良派史学 “礼坏乐崩”
原文传递
孔子的治国方略
11
作者 张书庭 吴显庆 《行政论坛》 1994年第4期56-59,共4页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大思想家,也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他提出了一套治国安邦的思想,被封建时代统治者奉为“圣人”,广泛流传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他的治国方略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春秋末期社会大变动的时代...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大思想家,也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他提出了一套治国安邦的思想,被封建时代统治者奉为“圣人”,广泛流传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他的治国方略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春秋末期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他哀叹“礼坏乐崩”,力图恢复旧的统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统治者 治国方略 统治秩序 “礼坏乐崩” 治理国家 刑罚 君子之道 《论语》 政治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