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4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社会的经济”分析框架——以北大荒国有农场体制变迁为例
1
作者 王春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4,共10页
农垦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有农场的企业化改革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的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行的,它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经济学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等相关视角看待... 农垦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有农场的企业化改革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的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行的,它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经济学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等相关视角看待农场改革,而社会学更多的是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等角度去分析国有农场企业化问题。不论从现实还是历史来看,国有农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综合体,经济分析范式和社区治理范式都不足以有效透视这种综合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社会的经济”分析框架尝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北大荒国有农场深度的案例调查和分析,更全面地认识国有农场的“前世今生”,把握其发展演变逻辑,找出北大荒国有农场改革发展难题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为下一步农垦发展探索新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构筑新的农业与社会关联性这一发展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国有农场 “社会的经济” 城乡二元体制 社会
下载PDF
图书馆在社会美育中的角色定位及参与途径--以上海市“社会大美育”课堂为例
2
作者 宋文娅 《图书馆研究》 2024年第5期120-128,共9页
社会美育是通过社会的审美机构和社会美化活动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最终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社会美育的机构,博物馆、美术馆等往往被关注和讨论。而同样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却鲜有学者去关注其... 社会美育是通过社会的审美机构和社会美化活动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最终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社会美育的机构,博物馆、美术馆等往往被关注和讨论。而同样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却鲜有学者去关注其美育的形式和内容、参与社会美育的途径。2023年上海市启动了“社会大美育”课堂,整合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院团、剧场等公共文化资源系统性开展社会美育活动,图书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例,探讨公共图书馆在社会美育中的角色定位及参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美育 图书馆 角色定位 参与途径 “社会大美育”课堂
下载PDF
日本实现“社会5.0”的科技创新政策梳理及其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小英 魏晓 +1 位作者 陈茂清 曹小琴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在老龄少子化等社会问题凸显、综合国力不断下行的背景下,日本政府于2016年提出“社会5.0”构想。对日本的“社会5.0”先行经验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在老龄少子化等社会问题凸显、综合国力不断下行的背景下,日本政府于2016年提出“社会5.0”构想。对日本的“社会5.0”先行经验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通过政策研究和对比,对日本“社会5.0”科技创新政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进行梳理和定义,解析日本科技战略框架,结合相关应用案例分析其亮点和意义,并综合比较新加坡、英国、美国等不同国家数智科技政策的异同。研究发现,日本“社会5.0”政策在智能城市与物联网、医疗与健康护理、无人驾驶汽车与自动驾驶、节能和可持续性等领域取得较好的实践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物理社会融合,以实现更智能、更可持续、更人性化的社会。进一步,通过总结中国数智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认为中国目前仍需要应对高端技术创新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对此,借鉴日本“社会5.0”,提出中国应通过加强国际协同合作和分享、加强关键技术创新进行智能化产业升级,以及加强建设智慧城市、鼓励终身学习、加强相关立法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5.0” 数智科技政策 政策研究 未来社会 智慧城市 日本经验
下载PDF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社会化”转向及解决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大平 周邵年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6,共8页
历史虚无主义旨在否定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合法性,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蔓延。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社会化”转向呈现出“泛娱乐化”“软性化”以及“生活化”特征,其根源在于... 历史虚无主义旨在否定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合法性,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蔓延。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社会化”转向呈现出“泛娱乐化”“软性化”以及“生活化”特征,其根源在于这种转向的动因,既来源于传统历史虚无主义“华而不实”的理论批判不彻底性,同时也切中普通民众意识形态辨别能力不足的“软肋”,更蕴含着西方国家隐藏不露的资本逐利逻辑。为此,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社会化”的批判应当走出理论批判的误区,直面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提升其意识形态识别及抵御能力,进而阻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扩散的资本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社会化” 意识形态 资本逐利
下载PDF
构建智慧交通数据整合“社会-技术”生态系统——顶层设计架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秀丽 马会林 陆晓璇 《城市勘测》 2024年第3期68-71,共4页
智慧交通系统逐渐引起了城市地理学者的重视,被定义为超高效能和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和移动系统。然而,多元化的交通数据资源分散在各个数据仓库里,使得各个交通子系统之间功能和技术上相互独立,缺乏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很难实现跨... 智慧交通系统逐渐引起了城市地理学者的重视,被定义为超高效能和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和移动系统。然而,多元化的交通数据资源分散在各个数据仓库里,使得各个交通子系统之间功能和技术上相互独立,缺乏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很难实现跨系统的信息共享,造成信息资源共享的困难。文章基于交通数据资源具有时空和地理属性,通过分析智慧交通“社会-技术”生态系统现状,建立了一个智慧交通数据整合顶层系统设计架构并进行了总体设计。以期望为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实践层面和政治层面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交通 数据整合 “社会—技术”生态系统 顶层设计
下载PDF
高职“社会大课堂”整体育人的实践逻辑
6
作者 梁茼 陈菊英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2-36,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课内外思政资源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和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论创新,高职“社会大课堂”运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和相关思政资源来发挥其双重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课内外思政资源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和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论创新,高职“社会大课堂”运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和相关思政资源来发挥其双重育人功能,并以全局式课程设计融汇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与相关思政资源,以可置换式角色体验提升学生参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主动性,以问题导向、校地服务、“校家社”密切协作构筑课程育人协同机制,展现高职“社会大课堂”整体育人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大课堂” 课程思政 职业教育 实践逻辑
下载PDF
走进“社会大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有方式
7
作者 张爱琴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24年第7期77-79,共3页
“思政小课堂”是在学校课堂内开展寓思政教育于学科教学的教育活动,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主;“社会大课堂”则是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和服务中的教育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等。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应走进“社会大课堂... “思政小课堂”是在学校课堂内开展寓思政教育于学科教学的教育活动,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主;“社会大课堂”则是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和服务中的教育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等。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应走进“社会大课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让学生接触社会问题和现象,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中,可根据实际生活现状,布置社会调查;利用社会时事资源,设置探究性议题;借助社会服务资源,开展社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 “社会大课堂” “思政小课堂” 社会资源
下载PDF
社会工作的“社会性”探讨 被引量:39
8
作者 陈锋 陈涛 《社会工作》 2017年第3期3-8,共6页
在一些社会工作的理解与实践中,存在着片面而错误地强调专业性而缺失社会性的偏向。也有一些论者在对社会工作之社会性的认识上有偏颇,从而将其与专业性对立起来。本文力求从社会学、社会理论及社会心理学等关于社会性的论述出发,辨析... 在一些社会工作的理解与实践中,存在着片面而错误地强调专业性而缺失社会性的偏向。也有一些论者在对社会工作之社会性的认识上有偏颇,从而将其与专业性对立起来。本文力求从社会学、社会理论及社会心理学等关于社会性的论述出发,辨析确认社会性的全面准确意涵;进而寻求更好地理解把握社会工作的社会性含义。本文提出,社会性最基本的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性,而社会工作之社会性即是贯注这种人与人交往联系的视角,以之为目的和手段。同时,社会工作的社会性也正是其专业性之所在,其专业性与社会性之间并无矛盾,而恰恰是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 “社会的”工作
下载PDF
狭义社会学的两个基础学理
9
作者 郭大水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1-58,70,共9页
从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理论"和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中提取"社会的"共有要素,即"社会的"是对个人、群体、社会3个层次社会现象的"惯例""指向他人的行为动机"侧面的抽象,... 从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理论"和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中提取"社会的"共有要素,即"社会的"是对个人、群体、社会3个层次社会现象的"惯例""指向他人的行为动机"侧面的抽象,构成社会学概念体系的内核;将"社会的"作为投影视角,建构对社会现象的"投影世界",构成一个认识上的整体,形成社会学学科体系。研究认为,以"社会的"为理论对象的社会学必然有专业性且平等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可称为狭义社会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义社会 理论融合 社会事实 社会行动 社会学视角 “社会的”
下载PDF
多维发力 助推地方大学“社会化”转型发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泽文 程永洲 路华清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6-219,共4页
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体制的重大变革,地方大学要以"四化"为抓手,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双师"培养为重心,建设高水平的"社会化"师资队伍,以"领域... 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体制的重大变革,地方大学要以"四化"为抓手,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双师"培养为重心,建设高水平的"社会化"师资队伍,以"领域性学科"为载体,推动学科链与产业链之间有机对接。建议推行"双学院"管理体制,形成组织的"矩阵式"结构。依靠跨界合作的多维发力,助推由学术性向社会性、职业性和学术性一体化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大学 产学研协同 “社会化”师资 “领域性”学科 双学院制 “社会化”转型
下载PDF
印度社会林业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延杰 施昆山 李吉跃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5-60,共6页
概述了印度社会林业兴起的背景 ,详细介绍了目前主要的 3种社会林业形式 (乡村片林、联合森林经营和生态开发 )的内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印度社会林业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印度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社会林业... 概述了印度社会林业兴起的背景 ,详细介绍了目前主要的 3种社会林业形式 (乡村片林、联合森林经营和生态开发 )的内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印度社会林业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印度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社会林业模式 ,其中联合森林经营是最有潜力的形式 ;另一方面还将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新型的社会林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林业” 森林经营 印度 特点 联合经营
下载PDF
从“社会”到“群”:互联网时代人际交往方式变迁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姬广绪 周大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60,共8页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学研究开始强调网络的重要性,提出新分支学科——互联网人类学的研究视角。互联网人类学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社区恢复理论到亲密关系建构理论的变化。对照中国互联网人类学的发展,技术带来了时代机遇,同时也带来...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学研究开始强调网络的重要性,提出新分支学科——互联网人类学的研究视角。互联网人类学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社区恢复理论到亲密关系建构理论的变化。对照中国互联网人类学的发展,技术带来了时代机遇,同时也带来一种新的社会变化。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社会团结的机制从过去的"社会"向今天的以微信为代表的"群"形式演变,重建了今天的人际交往格局。为此,人类学必须对此文化现象予以充分重视,将互联网人类学的理论建构同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实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人类学 “社会 “群” 文化转型
下载PDF
van Dijk的社会——认知话语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辛斌 刘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9,共6页
van Dijk提出的"社会—认知"话语分析在批评话语分析中常被称为"话语—认知—社会三角"理论;该理论强调心智、话语和社会间的紧密关联,重视语境模型、知识机制、意识形态等的核心作用。van Dijk的社会认知理念是对... van Dijk提出的"社会—认知"话语分析在批评话语分析中常被称为"话语—认知—社会三角"理论;该理论强调心智、话语和社会间的紧密关联,重视语境模型、知识机制、意识形态等的核心作用。van Dijk的社会认知理念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都为其社会—认知话语观提供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而他的"社会—认知"话语分析也对这些理论进行补充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方法 话语分析 语境模型 K-机制
下载PDF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普及的两种不同形态 被引量:18
14
作者 冉学东 王广虎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6,共5页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态更替转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社会体育” 经济体制 时代背景 体育普及形态
下载PDF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要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明霞 范鑫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25,共4页
作为一个"不是现成的,而是解释学的"逻辑-开放体系,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基本框架可概括为:国家源于社会理论;国家脱离并驾驭社会理论;社会摆脱国家控制理论;国家消亡或者国家回归社会理论。这一... 作为一个"不是现成的,而是解释学的"逻辑-开放体系,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基本框架可概括为:国家源于社会理论;国家脱离并驾驭社会理论;社会摆脱国家控制理论;国家消亡或者国家回归社会理论。这一学说的逻辑机理可归结为:社会之于国家具有本源意义;国家之于社会具有实现意义。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降,这一学说凭借三次大的"复兴"浪潮,不断得到有效辩护和切实推进。正确理解和诠释经典马克思主义超越"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抽象对立的"国家-社会"理论,在当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代中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建设"问题,都可以在这一经典学说中获得应有和本有的理论地平线及其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国家 社会 “国家安全” “社会建设”
下载PDF
教师是“社会代表者”吗——作为教师的“我”的困惑 被引量:120
16
作者 吴康宁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10,共4页
当今时代是一个反思的时代、质疑的时代、批判的时代。这一点对于教育研究来讲同样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年来我们对教育的反思不可谓不多、涉及面不可谓不广,但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即对于教师的属性的反思。对于“教师究竟... 当今时代是一个反思的时代、质疑的时代、批判的时代。这一点对于教育研究来讲同样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年来我们对教育的反思不可谓不多、涉及面不可谓不广,但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即对于教师的属性的反思。对于“教师究竟是谁”的追问。 事实上,长期以来,“教师究竟是谁”似乎一直都没有成为一个问题。不是吗?我们对于教师的“属性”似乎早已有了定论。这一定论在法律中有明确的呈示,即所谓“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社会代表者” 角色 价值取向 教育实践
下载PDF
社会责任感:成熟“社会人”的核心要素——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薛一飞 邢海晶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59,共4页
高校大学生能够扮演独特社会角色、发挥特有社会功能的关键在于这一群体能够成长为成熟"社会人"。而大学生成长为成熟"社会人"的必然要求是其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和维持。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核心价值信仰的缺失与错位... 高校大学生能够扮演独特社会角色、发挥特有社会功能的关键在于这一群体能够成长为成熟"社会人"。而大学生成长为成熟"社会人"的必然要求是其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和维持。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核心价值信仰的缺失与错位,不良社会思潮尤其是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泛滥以及社会责任实践不力日益成为制约其社会责任感养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应确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营造培育成熟"社会人"的良好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实践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载体作用,有效克服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制约因素,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成熟的"社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责任感 成熟“社会人” 核心要素 大学生 必然要求 制约因素 基本思路
下载PDF
论社会排斥 被引量:95
18
作者 周林刚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60,共3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欧国家的经济生产方式逐步实现了从福特主义时代向后福特主义时代的转型,经济结构的重建过程(Silver,1995)使得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社会剥夺” 种族歧视 社会政策 劳动力市场
下载PDF
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状况——"社会排斥"的视角 被引量:54
19
作者 吴新慧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2,共3页
流动人口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形成的,进入90年代以后,流动人口在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其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关键词 流动人口子女 社会融入状况 “社会排斥” 社会结构 农民工 社会制度
下载PDF
学校课程标准的社会形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吴康宁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0,共4页
在社会学视野中 ,课程标准并不只是关于学校所应传授给学生的教育知识之标准的一个“专业性文本” ,而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性文本”。课程标准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客观地”根据对学生、社会及学科的研究结果来编订的“技术过程” ,而是以... 在社会学视野中 ,课程标准并不只是关于学校所应传授给学生的教育知识之标准的一个“专业性文本” ,而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性文本”。课程标准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客观地”根据对学生、社会及学科的研究结果来编订的“技术过程” ,而是以政府决策层的价值取向为依据、有选择地利用有关学生、社会及学科的研究成果去编订的“社会过程”。课程标准编订工作的启动是政府决策层的价值需求发生变化及其权力运作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学校教育 课程标准 教育社会 编订工作 “社会过程” 形成机制 价值取向 权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