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祝福”和“祝贺’的句式
1
作者 林凡 《现代中学生(初中学习版)》 2009年第4期51-51,共1页
Good wishes: 1.Wish you a happy Teachers’ Day and the best of everything.祝您教师节愉快,万事如意。
关键词 中学 英语 词语 词汇 “祝福” “祝贺”
下载PDF
汉英词典中“祝福”的词类标注问题——一项基于语料库的个案研究
2
作者 何滟秋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0-72,80,共4页
现有几部汉英词典对"祝福"一词的词类标注差异显著。对比"祝福"一词汉英词典上的译义和汉语词典上的释义,结合国家语委语料库和北京大学语料库中"祝福"基于使用模式的语料,"祝福"在汉英词典中... 现有几部汉英词典对"祝福"一词的词类标注差异显著。对比"祝福"一词汉英词典上的译义和汉语词典上的释义,结合国家语委语料库和北京大学语料库中"祝福"基于使用模式的语料,"祝福"在汉英词典中应处理为动名兼类词。因此,应重新对汉英词典中"祝福"一词给出较为准确的译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词类标注 语料库 汉英词典
下载PDF
错位的问与答——透过显克微支《炭画》看鲁迅“祝福”
3
作者 郜元宝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102,共16页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炭画》对鲁迅“祝福”有深刻影响,但“祝福”与《炭画》的核心细节存在着明显错位。祥林嫂之问关乎死后,但她只能求助于并不关心死后的年轻读书人“我”。《炭画》女主人公玛利萨之问重在目前,但她求助的乃是只能许...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炭画》对鲁迅“祝福”有深刻影响,但“祝福”与《炭画》的核心细节存在着明显错位。祥林嫂之问关乎死后,但她只能求助于并不关心死后的年轻读书人“我”。《炭画》女主人公玛利萨之问重在目前,但她求助的乃是只能许诺她死后如何的年轻神父。同样答非所问,显克微支关心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现实权益,鲁迅则更在乎同一人群灵魂深处的痛苦。以《炭画》为参照,可以更清楚地显明鲁迅如何反省他本人在终极关怀上的矛盾心理以及“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与底层民众之间的精神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克微支 《炭画》 鲁迅 “祝福” 错位问答
原文传递
绍兴民俗“祝福”的话语变迁
4
作者 吕庆夏 《民族论坛》 2012年第9X期44-46,74,共4页
绍兴民俗"祝福"经历了从日常生活到文化遗留物,再从文化遗留物到民俗复兴的历程。从"五四"启蒙下的"封建迷信"到当代遗产话语实践下的非物质文化,再到"弘扬民族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 绍兴民俗"祝福"经历了从日常生活到文化遗留物,再从文化遗留物到民俗复兴的历程。从"五四"启蒙下的"封建迷信"到当代遗产话语实践下的非物质文化,再到"弘扬民族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语境下的民族传统节日,绍兴民俗"祝福"的话语变迁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国家自现代化进程以来所经历的时局动荡和文化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民俗“祝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变迁
原文传递
绍兴“祝福”仪式:传统传承及其在当代语境中的意义生产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惠元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168-179,共12页
仪式作为一种象征行为,聚集了社会信念、伦理道德、生命理解等文化内涵,并且强化了一个社区共享的价值和行为方式。本文以笔者在绍兴地区的实际调查为基础,呈现了"祝福"仪式之过程,并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该仪式的内涵进行解... 仪式作为一种象征行为,聚集了社会信念、伦理道德、生命理解等文化内涵,并且强化了一个社区共享的价值和行为方式。本文以笔者在绍兴地区的实际调查为基础,呈现了"祝福"仪式之过程,并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该仪式的内涵进行解读,揭示传统仪式背后所蕴含的民间信仰、人伦关系、大众心理等社会构建因素。本文试图在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探讨"祝福"仪式的演变及其运作机制,以及在当代社会语境下该仪式在民间生活与文化开发中的二重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仪式 象征分析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祝福短信
6
《现代农村科技》 2011年第3期76-76,共1页
一只快乐兔,来到快乐山,喝了快乐泉;又到快乐殿,吃了快乐莲;遇到快乐仙,听了快乐言:快乐很简单,快乐在身边;快乐无极限,快乐在兔年!
关键词 “祝福短信” 娱乐业 语言 兔年
下载PDF
新春祝福短信
7
《农家致富》 2013年第1期63-63,共1页
事业如日中天,恋人亲密无间,薪水上万成千,快乐无际无边,烦恼渺如云烟,逍遥胜似神仙!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愿你快乐是神仙!
关键词 短信 语言学 “祝福短信” 节日
下载PDF
仪式、文本与叙事:鲁迅小说《祝福》的民俗书写与再造
8
作者 周荃 韩雷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5,160,共9页
年节是中华民族的时空坐标,年节仪式及其民间叙事承载着神圣化的生活文化和情感价值。鲁迅故乡浙江绍兴有关年节的习俗,最初仅在地方志文献中记录为“年纸”。明代万历年间以后,“年纸”在方志中逐渐被“作年福”“作冬福”“作福”“... 年节是中华民族的时空坐标,年节仪式及其民间叙事承载着神圣化的生活文化和情感价值。鲁迅故乡浙江绍兴有关年节的习俗,最初仅在地方志文献中记录为“年纸”。明代万历年间以后,“年纸”在方志中逐渐被“作年福”“作冬福”“作福”“谢年”“请年菩萨”等词替代。在鲁迅小说《祝福》发表之前,浙江绍兴本地的民俗实践从未出现以“祝福”指代相关年节习俗的现象。《祝福》所指涉的以“请大菩萨”为核心的年节仪式,经历了从鲁迅小说创作的经典文本,到经由大众传播弥散至民间,进而形成某种文化再造的社会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祝福 民俗书写 民间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